APP下载

冬季拒绝低温的危害

2018-11-27张泽峰

祝您健康 2018年12期
关键词:热量体温低温

张泽峰

寒气逼人的严冬, “冬季低温症”多发, 给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医学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气候正常的冬季高60%。所以,冬季需要谨防低温症的发生。

一、天冷易发低温症

低温症是指人体的核心温度降至35℃或以下。气温较低时,人如果缺乏适当保温设备,或長期暴露在低温环境下,身体热量损耗超过产能速度,就会出现体温下降。当体温降到35℃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出现低温症。

老年人容易患低温症,是因为老人的身体机能都已老化,体内产生的热量在减少,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也在降低,遇寒冷环境,皮肤血管不能很好地收缩,丢失的热量也较大,不能使体温维持在良好水平。此外,儿童、长期营养不良者、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酗酒者,也容易患上低温症。

二、低温症危害健康

低温症的表现为行动迟缓,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判断能力减弱等。如果患者体温降至25℃以下,死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低温症并不是突发性疾病,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并逐渐加重的。较轻微的低温症患者,会出现皮肤和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神志迷乱、说话含糊不清、脚步不稳及不自觉的震颤等病症,老年人也可没有震颤反应。若体温继续下降,患者会停止震颤,出现肌肉僵硬、心跳减慢和神志不清。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血压降低、心律不齐及昏迷的症状,并有心脏停顿甚至死亡的危险。有的患者皮肤可出现大理石样凉感,还有患者暴露部位并不发白或发青, 而表现为发红。临床上要注意鉴别,以防影响治疗。

三、保暖防寒是关键

低温症的预防主要是防止体温的大量散失,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预防冬季低温症,首先要注意保暖,除了御寒衣被要充足,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时,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电热毯、热水袋加热被窝。外出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头和脚。对于老人,要鼓励和帮助能活动者在室内做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种花养鸟等,使体内产热;密切观察老人状态及经常巡视老人的房间,在夜晚入睡时为老人盖好被褥,调好室温。老人体温过低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用温水给患者洗抹四肢,既能供给部分热量,又可促进血液循环,缓慢增高体温。

四、选择御寒的食物

在冬季要适量选择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以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防寒能力,维持机体组织正常功能,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展。中医认为,在冬季应进补性温和能御寒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麻雀、鸽、鹌鹑、海参、枸杞、胡桃、糯米、胡萝卜、山芋、青菜、鸡肉、带鱼、猪肝、猪肚、藕等。此外,受冷后应进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不可以饮酒,饮酒只会帮助身体散热,使人酒后更觉寒冷。老人的低体温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

热量体温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用皮肤热量发电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修饰的PET/PVC浮选分离
剧烈运动的热量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低温休眠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