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三阁楼”的传奇历史

2018-11-26张昆明

档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涉县农会票号

张昆明

“龙吟清漳河,凤鸣娲皇宫。索堡三阁楼,道合天下通。”这首诗说的正是涉县索堡村清末古建、晋商票号“三阁楼”。

“三阁楼”历史变迁

索堡村位于涉县城西北二十多里处。村东南三里处的中皇山上,是有“活楼”“吊庙”之称的娲皇宫。村西,一条蜿蜒曲折的清漳河流淌而过,滋养着两岸草木生灵,也给村子增添了许多灵气。

历史上,索堡是连接山西、河北两省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官商士农、贩夫走卒、九流三教,每日从此经过的人,络绎不绝。发展到清末,已是一个人口聚集、繁华热闹的重要集镇。在鼎盛时期,镇上开设的货栈、票号、粮店、布店、当铺、饭铺等店面达200多家。

因索堡地理位置显要,商业辐射两省,山西祁县巨商乔氏家族,便在索堡村买下一块地皮,建了一座“票号”,初名为“德兴恒”。这乔氏家族盛名远扬,四海皆知,其中的一位“掌门人”乔致庸,便是清代一名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在乔致庸的辛苦经营下,乔家生意鼎盛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的票号、钱庄、当铺、粮店达200多处,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乔致庸也被人称为“亮财主”。

房屋建造时,是依当时钱庄和当铺的建筑样式和格局设计。其中一座“碉楼”状主楼最高,为三层,整体基宽墙厚,其外墙厚达一米多。进出这座“碉楼”的屋门有些窄小。进入一楼房内,紧靠右侧外墙建的上下楼石梯,双墙封闭,阶高梯窄,仅能容一人通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二楼再登上三楼顶上,索堡周围远近情形可尽收眼底,一览无遗。如此设计,也是为了防范外匪盗寇袭扰。其他建筑则为北方常见普通民房。

票号碉楼高大突兀,也是全村最高建筑,被人称为“三阁楼”。“三阁楼”慢慢地也成了“德兴恒”票号建筑群的代称。

“德兴恒”开张后,乔家生意起初还可以,但是时日一长,因市场变化,管理不善,生意出现亏损。乔家人无意再经营下去,恰好山西黎城县东鹿头村(现属涉县)一个姓江的大财主愿意接手,便将“票号”所有房屋转卖给了江财主。江家派人到索堡,经营粮食、放贷等业务,生意日渐兴隆,获利颇丰。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处兵荒马乱,涉县、黎城等地的很多店铺纷纷关门,索堡经济也跟着衰落下去。国民党军队撤退至涉县、黎城时,一些兵匪乘机抢劫、绑架、勒索,损人利己。江家因是大户,也被匪兵盯上,家中三人被兵痞绑架去。为了赎人,江家不得不按照要求,拿出赎金12000块大洋。此后,日寇进攻和“扫荡”太行山,江家财产损失惨重,家族由盛转衰,一落千丈。

1937年11月初,八路军一二九师派遣十几名连排干部,组成八路军涉县工作团先遣队,来到涉县,开展扩兵动员、筹集粮款、抗日宣传工作,提出了“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国难当头,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堅决不当亡国奴”等抗日主张,得到群众拥护。因日寇进犯涉县,工作团先后转移到石门、偏城、刘家庄等村工作。1938年6月底,又移驻索堡。在索堡镇,工作团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并成立了索堡党支部。居住在“三阁楼”的江家人,在八路军动员下,慷慨捐助,支援抗战。后来,又腾出“三阁楼”很多房屋,供抗日机关使用。

1941年起,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税务总局、交通总局、贸易总局、冀南银行等中共重要核心部门在“三阁楼”驻扎办公,为加强太行山根据地经济建设,强化边区税收征管,开展金融斗争,发展邮政交通事业等,发挥了重大作用。期间,根据边区“精兵简政”要求,1942年7月、1944年9月,边区税务总局、冀南银行先后与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合并。

1945年1月,为保护群众私人利益,又便于机关长期办公,边区工商管理总局与江家人协商,出资22000元,从江家人手中买下了“三阁楼”及附属院落。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驻扎在涉县的很多党、政、军机关相继离开。1945年12月,边区工商管理总局也随边区政府迁出涉县。此后,边区工商管理总局一个烟厂、冀南银行一个印刷厂留在“三阁楼”,继续办公,直到1949年离开。

新中国成立后,“三阁楼”的房屋分给涉县供销社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缺少文物保护意识,部分房屋被拆除、改建,有的房屋也让给索堡村民居住。到九十年代,这座建筑群仅剩下“三阁楼”所在的院落。

因长年遭受风雨侵蚀,无人维修,“三阁楼”和左右两侧偏房的墙体,多处出现裂缝,部分坍塌。

2015年,为保护“三阁楼”这座珍贵的历史文物遗产,恢复晋冀鲁豫边区税务总局旧址原貌,当地税务部门多方协调、沟通,组织人力、物力,对“三阁楼”院落进行了修复,并向社会征集文物、史料,在“三阁楼”内建立了晋冀鲁豫边区税收陈列馆。陈列馆于2016年4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昔日的晋商票号,历经百年沧桑,变迁更迭,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集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研究、税法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宣教基地,被邯郸市政府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税务总局、司法部联合命名为“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在中国税务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税收陈列馆

走进这里的税收陈列馆,透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板,可以想像到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工作者在这里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面貌,了解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发展历史。

一楼展厅主题为“抗日办公场景还原”和“太行交通图邮展”。以旧桌椅、文件柜、油灯、账册等物品,还原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介绍太行区交通、邮政事业发展历程。

二楼展厅主题为“机构沿革”“税制建设”。分为抗战爆发、发韧太行、创设税局、税政统一、税贸合并、税银合并、税银分开、税贸分开、华北税务总局建立、入驻北京、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税务总局成立、废除苛捐杂税、筹粮筹款就地取给、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税、出入境货物税、烟酒产税、营业税、印花税、薪给工资所得税、农业所得税、牲口税、田房契税、统一全国税政等版块。从中可以了解到,抗战时期税务机构成立背景、沿革、征收的税种等内容。

三楼展厅主题为“征收管理”“峥嵘岁月”。分为征款与征实相结合、建立预算制度、会计制度、金库制度、监委制度、实行民主评议、开展土地清丈、开展税法宣传活动、保障供给、艰苦磨砺、学习整风、掌握物资发展生产、烽火税人、英烈永存等版块,可以了解到抗日烽火年代的各项财经制度、税收使用,以及边区重要财经人物事迹。

革命历史记忆

“三阁楼”历史文化厚重,承载了清末以来很多历史记忆,让它身上充满了历史传奇和无穷魅力。

一、三次斗争

1938年6月底,八路军涉县工作团团部移驻索堡,借住在“三阁楼”里,暗中在索堡村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并成立索堡党支部。随后,在工作团的直接支持下,索堡党支部领导群众开展了三次斗争。

借粮斗争:因日寇“扫荡”,很多贫苦农民生活如雪上加霜,陷入困境,他们纷纷向农会提出救济请求。1938年8月,索堡党支部决定组织群众向6户财主家借粮。在8月份的一天晚上,由农会武装部长下令,集合自卫队、农会会员,在农会主任带领下,高声喊着口号,分头到这几户财主家借粮。起初,财主们不愿意拿出粮食,不过,经过说理斗争,加上他们害怕群众集体动员起来的强大声势,不得不借出粮食4石(每石120斤)。这些粮食分给了村中80多个生活困难的贫苦农民。

反贪污斗争:索堡镇设有一个“支应局”,是专为国民党部队筹办粮款的。日寇“扫荡”过索堡后,支应局的人员借口日军“扫荡”,损失了1600元钱和8石多麦子,实际上是由几个内部的人员贪污私分了。于是,1939年9月,索堡党支部又组织农会开展反贪污斗争。在掌握贪污罪证后,由区农会出面,组织农会会员、自卫队员30多人,将支应局的人抓捕到农会审问。这下,支应局的人不得不承认了贪污罪行,退出了全部赃款和粮食。随后,这些粮款被用于自卫队打刀、修土炮、缝大衣及党员受训上。

反摊派斗争:每个月,国民党县政府都会通过保、里,向群众摊派各种名目的粮款,让群众苦不堪言。在派粮摊款上,采取的是土地平均数,不论土地好坏,一律按亩摊派。因为地主、财主们种的大多是土质好、产量高、收成好的好地,而广大贫农们种的是土质差、产量少、收成不好的的劣地,所以这种摊派方法十分不公平。于是, 1939年10月份,在工作团的支持下,索堡党支部又开展了反摊派斗争,提出了“保分三等,户分七级”,按等级摊派的办法,并由农会出面,组织300多人去向区长请愿。区长看到群众集体反对过去的摊派方法,有些害怕,不得不答应了群众的要求。很快,由保长拟定出村民户口等级,交农会审批后实行。

二、千里大调款

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边区工商管理总局、税务总局等机关在北平、天津、安阳、新乡、邯郸等敌人占领的城市、重镇,秘密设立地下商业网点,为根据地筹集资金、采购物资,收集经济情报。

1943年,因太行山抗日根据地遭受严重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加上敌人“扫荡”更加残酷,封锁更加严密,根据地的军民面临抗战以来的最大生存危机。远在江南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闻知太行山军民困境,主动给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报,提出可以援助一部分物款。彭德怀将接收款物任务交给了边区工商管理总局局长王兴让。

王兴让便坐镇“三阁楼”,周密谋划,精心部署,千里指挥。他派人赴上海、青岛等地潜伏,并调动敌占区、根据地边沿众多地下商业工作者配合,采取钱转成货、货转成钱的方式,将新四军援助的大批款项、物资接到太行山。据当时统计,以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储备券算,调款总额共计3716.45万元,其中1800萬元左右款留在太行山,其余转交到延安中央。

千里大调款也成为彪炳青史,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抗日传奇故事。

文化挖掘

为充分挖掘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管理总局、税务总局历史,有关部门积极搜集、整理“三阁楼”历史资料,组织拍摄了《税出太行——新中国税收从这里走来》电视记录片,排演了情景剧《烽火岁月时那些税事儿》等舞台剧。而以“三阁楼”历史资料为题材,创作出的抗日纪实文学《抗日财经暗战传奇》、长篇抗战小说《谍神狼影》等作品,也在网上传播。

“三阁楼”如同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吸引着全国游客源源不断地前来参观学习,也等待着更多人前来“寻宝”“拾珠”。

(作者单位:涉县税务局)

猜你喜欢

涉县农会票号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现状研究
平遥票号:成也诚信 败也诚信
1908年那场失败的票号改革
涉县花椒常见几种虫害及防控技术
核桃高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