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人民满意的济源教育

2018-11-26刘善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济源立德改革

刘善祥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同样也迈入了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

一、不忘初心,认真贯彻新思想

十九大报告将教育事业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思想,努力开创济源教育新局面。

二、紧跟时代,准确把握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来说,过去的需求是“有学上”,现在的需求是“上好学”,人民的教育需求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这也正是我市教育事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因此,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按照十九大精神,总要求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政策的总基调,就是要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为此,我们一是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二是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四是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五是提高教师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六是完善资助体系,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七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三、敢为人先,奋力实现新作为

今后一个时期,济源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济源“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又富又美济源”的工作重心,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济源的城市精神是“愚公移山,敢为人先”。可以说,这8个字,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时代精神的显现,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昭示。近年来,济源教育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定不移地主动求变、主动求进,始终走在改革发展的前沿。比如,我市“先行先试”,把音乐和美术作为中招考试的内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科开考”,拉动了基础教育的全面提升,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敢为人先”就是要善于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勇于创新,勇于突破,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办教育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无畏气概。“想”先一步,方能领先一路。生机勃勃的教育,必须要由敢为人先的精神来主导。2018年,我们持续抓好全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研学旅行实验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市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创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落地我市,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发展水平上,探索新举措,取得新突破。

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全市教育供给与群众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城镇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步伐,教育保障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区基础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入园难”“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这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主要矛盾变化的表现形式,也正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抓住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征程上教育事业当有的新作为。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内涵发展,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音美教育特色发展。要着力素养提升,打造“专家型”校长和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校长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教师培训途径,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着力优化结构,打造全过程一体化优质教育体系,突出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抓优质、职业教育抓技能,打造优质教育“直通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要着力创优提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抓好改革试点工作,创新办学管理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济源教育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基础支撑,推进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要着力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扩大济源教育影响力。

(作者系济源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济源立德改革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初探《济源县公安局第五分局印□虎疫预防法及治疗法》公告
乡土教学资源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济源市第三届“情定七夕”青年联谊会举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