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4例

2018-11-25杨洁韦绪性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8期

杨洁 韦绪性

摘要:目的 观察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5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83例采取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8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2组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0.00%、6个月复发率1.19%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疼痛程度,且复发率低。

关键词:复元活血汤加减;针刺夹脊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52-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其原因为老年人元气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神经感觉支遭病毒入侵即可引发长期慢性炎症,致使感觉神经纤维化而引起神经痛[1]。患者疼痛发作时如同刀割,且伴有烧灼感,疼痛常常呈持续性,使患者难以耐受,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2-3]。针刺夹脊穴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可有效调理阳经经气、调畅气血、疏通经络[4]。复元活血汤加减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能有效发挥行气、活血、解毒、祛瘀、止痛之功效。本研究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7例,分组观察联合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与针刺夹脊穴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5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6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83例,女34例,男49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23±10.37)岁。观察组84例,其中女33例,男51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1.82±11.04)岁。2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证实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或家属知情本研究。(2)排除标准:肾、肝等脏器存在严重病变患者;自身免疫性病患者;过敏体质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0527)0.3 g,q8h;口服腺苷钴胺片(华北制药河北华诺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3020362)0.5 mg,3次/d。

1.3.1 对照组 采取针刺夹脊穴治疗,取患侧相应夹脊穴和局部穴位:若发于下肢,则取腰1-腰5夹脊穴、内庭、太冲、阳陵泉、足三里、梁丘、伏兔、髀关等穴;若发于上肢,则取颈5-胸2夹脊穴、合谷、内关、曲泽、臂膈、肩贞、肩 等穴;若发于腰部,则取胸8-胸12夹脊穴、足临泣、太冲、阿是穴、带脉、章门等穴;若发于胸胁部,则取胸4-胸8夹脊穴、足临泣、太冲、胸乡、渊液、大包、期门等穴;若发于耳部、面颊、前额,则取颈2-颈4夹脊穴、合谷、下关、翳风、率谷、头临泣、太阳、攒竹、阳白等穴。以4 cm长毫针刺以上夹脊穴,针尖对椎体进行斜刺,针身与皮肤夹角呈75°,进针深度约为2.5 cm;胸胁部诸穴进行平刺,避免误伤内脏;其他部位诸穴采取常规刺法,留针30 min,1次/d,每治療10 d休息3 d。

1.3.2 观察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组方为甘草6 g,红花6 g,大黄12 g,黄芪12 g,天花粉9 g,当归9 g,桃仁9 g,柴胡9 g,下肢严重者加川牛膝9 g,上肢严重者加桑叶9 g,头面部严重者加川芎9 g,升麻6 g,以水煎服,200 mL/次,2次/d。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且治疗后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2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2)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VAS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2组复发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复发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结论

带状疱疹属皮肤科顽疾之一,其虽治疗难度不大,但常会遗留如神经痛等后遗症,而影响患者预后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机制与局部缺血性改变、病毒侵犯脊髓后所及局部炎性反应相关[5]。既往临床多采取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及止痛药治疗,虽可一定缓解患者病痛,但远期效果不佳[6]。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蛇丹痛”等范畴,其病理机制为外邪入侵,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火上扰,阻滞经络,使气血不畅,引发疼痛,治疗时应以解郁、疏肝、祛热、解毒为主[7]。针刺夹脊穴属中医疗法之一,其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通过针刺相应夹脊穴,使督脉经气通达,与六阳经相通,有效发挥调理周身阳经经气之功效,使患者经络疏通、气血调畅[8]。此外,夹脊穴从解剖结构视之,每穴皆含相应椎骨下端所发出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血管丛,故针刺夹脊穴,能有效刺激感觉神经,加快血液循环,进而利于止痛[9]。

带状疱疹后期湿热毒邪已外邪大半,疱疹干结,红肿已消,其病机则以“脉络瘀滞”为特点,故致疼痛不止,甚至剧痛难愈[10]。复元活血汤加减方含有甘草、红花、大黄、黄芪、天花粉、当归、桃仁、柴胡、川牛膝、桑叶、川芎、升麻等中草药,其中柴胡具有理气、疏肝之功效,与大黄联用能行气、活血;红花可通经、活血、止痛、散瘀,与天花粉、当归、桃仁联用具有养血、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黄芪能扶正祛邪;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11]。因此,复元活血汤加减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能使气行、血活、气旺、血行,气血通畅则使疼痛减轻。现代药理学证实,桃仁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灌注,且可有效抑制血液凝固;天花粉可有效抑制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发挥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红花能通过增强水合氯醛及巴比妥的中枢抑制作用,起到镇痛、镇静功效[12]。

参考文献:

[1]邓茹月,熊俊,陈日新,等.基于现代文献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证据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4):673-676.

[2]唐挺,步怀恩,贾敏,等.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50岁以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6):358-361.

[3]杜文玉,廖勇梅,雷启蓉.电针夹脊穴配合调制中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34-536.

[4]梁森.夹脊穴配合痛点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246-248.

[5]刘银妮,何权,康朝霞,等.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904-1906.

[6]王迪,王栋.臭氧水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腰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5,36(6):264-266.

[7]邱玲,楊璇,阚俊微,等.麦粒灸联合针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2):1931-1934.

[8]范春玲,邹伟,于学平,等.深刺夹脊穴结合浮刺阿是穴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50-51.

[9]姜丽芳,顾一煌.深刺夹脊穴结合等电势电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后遗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913-915.

[10]韦绪性.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疼痛病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93-194.

[11]何丰华,李秋梅,刘毓姿,等.中药复元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53-57.

[12]许大勇.复元活血汤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3):140-142.

(收稿日期: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