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11-24姜海波户晓娟安苗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成效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姜海波 户晓娟 安苗

摘要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密切。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翻转课堂;多元化考核;教学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284-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Reform of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JIANG Hai-bo 1 HU Xiao-juan 2 AN Miao 1 CHEN Jiang-feng 1 CHEN Yan-xi 1 SHAO Jian 1 CHEN Dun-xue 1

LIN Yan-hong 1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Abstract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ourse for aquaculture major,the course cont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actic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 content an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the reform of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teamwork spirit are cultivated,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re aroused,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re motivated,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flipped classroom;diversified assessment;teaching reform;effect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高等院校水产养殖、水族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营养需求、饲料原料种类及选择、配方设计、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水产饲料投喂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方法等知识。同时,还涵盖了现代水产动物营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水产饲料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所规定的相关内容[1]。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具有系统性、实验性、动态性及进展快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在现代水产养殖业及饲料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3]。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及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笔者根据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

目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即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该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倾听者,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如同一个等待填满知识的容器,不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2 考核方式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仍沿袭闭卷笔试为主并辅以实验考核的传统考核方式,虽然该考核方式具有其鲜明的优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下3个方面弊端最为突出。一是考试内容拘泥于教材,重知识轻能力。考试大多侧重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再现水平的考核,学生往往采取“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忘笔记”的应试做法[4-5]。二是考试方式单一。闭卷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大大削弱了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平时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能力的提高[6]。三是实验考核流于形式。传统实验多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且考核模式仅仅是将实验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品。考核采用实验报告与考勤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形式简单,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实验报告雷同。這既纵容了部分学生的惰性,又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方法改革

翻转课堂的日渐走红归因于其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2个阶段[7]。就传统课堂而言,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学习者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翻转课堂则颠覆了传统思路,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答疑、讨论而完成[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课堂学习知识的唯一受益者,也是课堂效果的最终体验者。相比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更侧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强调成果评价的多元性[9]。翻转课堂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可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为导向开展教学,让学习者围绕项目进行调查、观察、研究、表达新学知识、展示和分享学习成果。它的特点在于给学习者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并真正落实到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建构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协作能力[10]。

从翻转课堂与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来看,两者皆以学习者为中心。翻转课堂旨在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要。项目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自主探究为主,关注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注重学习者能力的培养[10]。鉴于此,笔者将翻转课堂与项目式学习2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教学方法改革方案流程见图1。

2.1.1 课前。

(1)教师方面。教学的分析与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教学目的,设计并编制教学目标,其中一个综合性目标需细化成许多小的、分散性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一是根据细化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测题库;二是教学关键内容呈现一般采用教师提供视频、文本、音频等形式;三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层次性,以便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四是设置课前学习单,让学生回答“我知道什么”“我想学什么”“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我已经学会了什么”“我是如何學会的”等问题。自主学习策略选择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自主学习策略(如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等)。课内教学准备:通过QQ、微信等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前评测和课前学习单,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探究性课题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方面。了解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细化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观看教学视频或其他材料:通过观看相关教学资料,记录学习收获,利用交流软件提出问题。课前评测: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练习,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交流软件提出问题。填写课前学习单:回答教师提出的5个方面问题,并反馈给教师。

2.1.2 课中。

(1)教师方面。教学组织与指导:根据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和教师总结的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和成果汇报。问题互动讨论: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协同探究,反馈总结。若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且课堂时间充足,可针对新问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或者作为课后探究主题进行后续学习。综合评价与反馈:对学生记忆理解阶段及应用分析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从中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

(2)学生方面。独立或协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培养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成果交流与汇报:通过独立探究、协作学习,完成个人或团队的成果,并在课堂进行汇报、交流学习。填写课内学习单:学生将课内探究中的学习心得与问题以学习单的形式反馈给教师。

2.1.3 课后。

(1)教师方面。针对课中的新问题或具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教学指导:根据学生课中提出的新问题或具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探究和成果汇报。问题互动讨论、实施方案完善与创新性试验指导:针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协同探究。若问题具有深入探究的价值及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则组织学生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深入探讨。综合评价与反馈:对学生深入探究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从中发现教学阶段和学生科研训练方面的不足。

(2)学生方面。独立或协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课中发现的新问题或具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学习探究。成果交流、汇报及实施方案制定:通过独立探究、协作学习,完成个人或团队的成果,并在课后与教师进行汇报、交流学习。若问题具有深入探究的价值,以项目课题的形式撰写项目实施方案,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并不断完善。项目式试验探究: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实践探究。项目总结:实践探究完成后撰写总结报告,并反馈给指导教师。

2.2 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方案设计为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课程科研综合训练成绩(包括科研报告撰写、科研实验的实施2个部分)+课程演讲(汇报)成绩+互动讨论成绩+日常考勤成绩+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将考核贯穿于平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实施如下。

2.2.1 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40%,采取的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英文专业术语翻译题、判断题、问答题、设计题。考试内容减少了需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了综合性、灵活性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容,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2.2.2 课程科研综合训练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20%,其中科研报告撰写占10%、科研实验的实施占10%。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是大学生未来从事科研课题工作的一项重要前提工作。该考核板块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项目报告撰写与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主要目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在学习、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及相互讨论,并根据贵州大学“SRT计划”项目的申报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题、形成项目申报书。之后由课程组内教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其再进行思考,进而获得更清晰的研究思路。若现有条件下可满足项目实施,则由课程组内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2.2.3 课程演讲(汇报)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10%。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成课程小组,一般3~5人/组。针对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课程小组自由选择问题(一般每个课程组选择1~2个问题),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讲义撰写及课件制作,在课中学习过程中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课堂讲解(代表采取轮换制),并回答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提问(答疑环节全体小组成员均需参与)。教师根据汇报内容、PPT制作精良程度、回答问题时的总体思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问题答复的完成与正确程度给予评判打分。

2.2.4 互动讨论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10%。采取考核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教师在课前、课中或课后向学生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互动讨论题目,供师生之间学习讨论。讨论并不拘泥于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和电子邮件等多种交流渠道完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储备给予客观评价。

2.2.5 日常考勤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10%。评定包括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旷课1次扣3分,旷课达3次取消该部分成绩;迟到、早退等1次扣2分;请假1次扣1分,超过5次取消该部分成绩。

2.2.6 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成绩。该部分占总成绩的10%。考核过程采取实验报告(讨论部分不允许与其他同学雷同)、实验方案互动讨论、日常实验操作表现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首先由主讲教师提出2~3个实验题目,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根据多数同学的兴趣,选择其中1~2个题目作为课程实验主题。然后由全班同学自愿组成5个实验小组(9人/组),各组之间通力合作,自主完成实验方案,并由课程组内教师进行讨论,待方案完善后进入实验实施阶段。该实验考核过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3 改革成效

本项目以2015级水产养殖专业1班为实施对象,该班级是由1年级综合评测成绩排名后25%的学生组成。通过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心理疏导不及时,加之之前的课程全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该班级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课程考试不及格率较高,但该班级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愿望与能力普遍较强。鉴于此,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特点,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对其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如下。

3.1 成绩提升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考试结果为:90~100分2人次,占总人数的4.45%;80~89分17人次,占总人数的37.78%;70~79分10人次,占总人数的22.22%;60~69分16人次,占总人数的35.56%。本课程考核全班平均成绩为75.14分,较之前7门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提高5.76分。

3.2 学习主动性提升

通过对课程科研综合训练、课程演讲(汇报)、互动讨论、日常考勤和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5个板块学生参与人数和参与效果的综合分析,得出全班主动参与5个板块学习与训练的人数为29人,占总人数的64.44%;剩余16人主动参与了课程演讲(汇报)、互动讨论、日常考勤和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4个板块的学习与训练,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学习氛围得到明显提升。

3.3 学术文献阅读与总结概括能力提升

教学改革前,查阅过专业学术论文的学生仅2人,且每人查阅总量不超过15篇,无英文文献。教学改革后,全班学生均主动查阅专业学术论文,人均查阅量为20篇,且至少有1篇为英文文献。其中35人可对查阅的文献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总结,并提出个人的观点。

3.4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愿望与能力进一步提升

学生通过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和课程科研综合训练2个环节而使自身实践操作技能得到训练与提升。课程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的内容为短期饥饿再投喂對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24 d。在课程实验训练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鲟鱼实验饲料配方设计与饲料制作技术、鲟鱼常规养殖技术(如投喂技术、水质监测)、鲟鱼病害防治技术(如水霉病防治)、饲料营养组成测定技术等。在课程科研综合训练环节,目前已有2项科研项目申报通过答辩并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另有5项正在积极修改申报书,准备进行二次答辩。

4 结语

将翻转课堂和项目式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同时通过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方式改革,规避传统考试模式的诸多弊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实践结果表明,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是行之有效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模式,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与应用型专业人才。

5 参考文献

[1] 麦康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

[2] 乌兰,罗旭光,冷向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72):68-70.

[3] 赵玉华.小组参与式教学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10):133-135.

[4] 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21-24.

[5] 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108-109.

[6] 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07-110.

[7] 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时间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8] 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9] 李江,傅华.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2):107-112.

[10] 李慧芳.翻转课堂与项目式学习的联动教学模式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131-136.

猜你喜欢

成效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