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江县烟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1-24李松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烟草现状

李松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元江县烟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分别为巩固提升烟草产业支柱地位不动摇、完善扶持政策、调优布局和发挥区域优势、健全轮作制度、强化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做强合作社主体、加强涉烟队伍建设、集中连片重示范和稳定烟叶生产基础、着力推广“八项”实用科技,以期推进烟草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致富。

关键词 烟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元江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268-02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总面积2 858 km2,距省会昆明215 km。全县共辖3个街道、2个镇、5个乡,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1.6%。烟草产业是元江县第一大优势特色产业,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财政增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烟草产业的发展为元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

元江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烟草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狠抓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全力打造第一车间,巩固并保持了烟草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2017年,全县累计烤烟种植面积3.182 1万hm2,年均5 303.50 hm2;累计烟叶收购量55 640.00 t,年均9 273.33 t;累计种烟农户6.420 9万户,年均1.070 2万户;累计烟农种烟总收入达158 015万元,年均26 335.8万元,户均收入2.46万元/年;累计实现烟叶税32 758.2万元,年均5 459.7万元。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烟涉及9个乡镇29个村1 840户7 624人,烟农交售烟叶收入4 213.89万元,户均收入2.29万元,人均5 527.14元。烟叶生产工作与扶贫工作空间完全重叠,是元江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从近2年烤烟提质增效助推精准扶贫的效果来看,种烟收入保持在6万元/hm2以上,即1名贫困人口种植666.67 m2烤烟,仅靠种烟的收入半年即可脱离贫困线标准。但是,目前元江县相当一部分脱贫地区产业结构仍较单一,整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种烟收入仍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烟叶欠收,将导致生产发展空间退缩、农民收入下降,边脱贫边返贫的风险就会增大。要实现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既定目标,必须坚持将烟叶生产作为产业脱贫的最大依靠。只有在烟叶稳定的基础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可能顺利推进,其他产业才可能更好发展,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脱贫的稳定性、持续性,保持和巩固脱贫成果。

2 存在的问题

2.1 烟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与生产布局之间矛盾突出

元江县自然灾害发生面积广、频率高、危害重、损失大。近年来,烟草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基本烟田的建设力度,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元江县烟区基本分布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山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田生产受干旱、洪涝等自然因素和冰雹、风灾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抗灾减灾,仍然是长期的工作任务。

2.2 烟农种烟积极性高与技能差、投入能力弱之间矛盾突出

近年来,广大烟农种烟、烘烤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元江县烟区分布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部分烟农文化水平不高,科学种烟意识不强,对种烟科技知识掌握不全面,烤烟栽培技术和烘烤技术参差不齐。乡镇、村组、农户之间技术差异大,烟农素质高低悬殊,导致烟叶产量与质量不平衡。对烟农的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资金积累少,对烤烟生产投入不足,导致烤烟单产低、效益低。

2.3 烤烟规模生产与燃煤资源之间矛盾突出

烤烟需用烤煤7 500~9 000 kg/hm2,就目前元江县烤烟生产规模而言,每年需要烤煤37 000 t以上,但由于元江县煤矿资源匮乏,导致烤烟用煤单价高、运距长,加上许多烤房建在不通公路的田间地头,烤煤难以运输到位,控制用柴烤烟的工作难度较大,威胁着元江县的生态环境。

2.4 区域布局不合理,耕作制度不健全

在烤烟优势区域布局方面,未严格按照区域特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从而无法实现区域规范化种植。由于山地烟面积大,粮烟、蔗烟、烟菜、烟果争地矛盾突出;受干旱缺水的制约及传统落后生产方式的影响,长年连作种烟的问题比较突出,既不利于调节地力、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又增加了害虫、病菌基数,病虫害频发,产量、质量均受影响。近2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划片轮作,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稳定、科学的轮作耕作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2.5 未重视平衡施肥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

由于长期施用无机化肥,忽视有机肥的应用,重氮轻磷、钾,忽视补充微量元素,再加上施肥过量、时间过迟、方法不当以及地膜、营养袋田间残留等问题,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有害物质积累过多,土壤养分失调,烟株营养元素不平衡,影响了烟叶品质。病虫害防治方面,不重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普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上农药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土壤、水源、空气的严重污染,不利于提高烤烟的内在品质。

2.6 生产成本过高

长期以来,烟农依赖商品化肥、农药,加上烤煤、地膜、基础设施建设集资投劳等,烤烟生产的成本较高。据测算,烤烟投入成本约37 500元/hm2,占产值的40%左右。在生产条件差、科技水平低的地区,生产成本更高,收益更少。降低烤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对策

3.1 巩固提升烟草产业支柱地位不动摇

烟草产业是元江县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支柱产业,是農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短平快”的支柱产业,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产业。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对元江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应巩固提升烟草支柱地位不动摇。

3.2 完善扶持政策

县委、县政府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出台烤煤补贴、品种补贴、科技示范样板补助、抗灾经费补助及烟叶税10%返回种烟乡镇作为乡镇烤烟生产工作经费和考核奖励等政策,坚决杜绝出现“用柴烤烟”现象,切实减轻烟农负担,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调优布局,发挥区域优势

在烤烟生产的规划布局中,在实现烤烟向最适宜区集中和向有轮作条件的新烟区发展的同时,一是要坚持向干部群众种烟认识深、意识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规划;二是要坚持向经济有支撑、科技能到位、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规划;三是要坚持向相对集中、能连片、轮作好、土地生产条件好的村组规划;四是要坚持向新烟区规划,连片规模开发,严控边远地区的零星、产低质差的烟田,严控破坏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新区开发。既要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及加快各种科技新措施的推广应用,又要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

3.4 健全轮作制度

要在全县范围内建立3年轮作耕作制度,实现种地与养地相结合,要把合理轮作作为确保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农业措施[1]。以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集行政、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措施,建立界线清楚的管理档案,推行分年度、划片区的统一轮作制度。

3.5 强化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要严格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高质量实施”的总体要求,坚持“择优布局、群众自愿、长期稳定”和“投资合理、成效明显、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结合“用好政策、统筹规划、明晰产权、整体推进、取得实效”的工作思路,紧紧地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烟水项目、卧式密集型烤房建设和旧烤房改造等影响推进烤烟生产发展规划的配套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先行”的理念,围绕烟田搞规划、依托水源建项目、因地制宜选类型,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布局。要突出以鲁布水库、陆家店水库、小拉史水库、那诺水库、铜厂冲过垤水库等为重点的骨干水源建设;要注重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用水池、水窑、管网等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完整的基本烟田配套水利设施体系。要按照“相对集中、重点突出、连片推进”的原则,优先建设生态条件适宜、烟农积极性高、生产布局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的烟区。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宜池则池、宜窑则窑、宜沟则沟,立足实际,整村、整组推进,确保实效[2]。

3.6 强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

地膜、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残留以及杂草、废烟叶、烟杈等物质不仅阻碍了烟叶品质的提高,给病虫源提供滋生、繁殖的良好场所,而且会造成土壤中有毒物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板结,影响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3]。必须强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每年组织多次田间卫生“大扫除”,彻底清除田间地膜、废烟叶、烟杈等物质。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为提高烟叶品质奠定基础。

3.7 做强合作社主体

要着力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造血”功能,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加强育苗、烘烤、分级、机耕“三师一手”专业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机械化、一体化、精益化作业,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合作社优化整合和示范社创建,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提升发展能力,把烟农合作社真正建设成为烟叶生产专业服务的坚实主体和烟农增收的重要平台。

3.8 加强涉烟队伍建设

要加强涉烟干部职工队伍、烤烟生产辅导员队伍、烘烤师傅队伍、烟叶预检员队伍、烟叶收购队伍和烟农科技骨干队伍的建设。要重视培养和提拔学农业、熟悉农业农村工作、有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生产一线。要把加强乡(镇)、村、组干部烤烟知识培训纳入县乡党职技校年度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对涉烟干部进行烤烟育苗、移栽、管理、烘烤、分级等相关知识培训和轮训。

3.9 集中连片重示范,稳定烟叶生产基础

在生态优越、品质优良的区域,突出抓好基本烟田规划与保护,着力解决好产业争地矛盾,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和产业格局。集中建设以百亩片、千亩村、万亩乡为主的骨干烟区,减少插花种植、零星种植,提高涉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着力打造连片规模化种植示范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10 着力推广“八项”实用科技

3.10.1 良种。全县烟区统一种植品种,严格控制劣杂品种。

3.10.2 漂浮育苗。合理规划育苗点,加大缩点扩容力度,每个育苗点供苗面积不低于100 hm2,实行以小棚为主、大棚为辅的漂浮育苗,按照基准农业要求,提高育苗技术,应用新技术培育出整齐一致的无病毒壮苗,保证按时移栽。

3.10.3 机耕机耙预整地。要采取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法,用大型拖拉机对烤烟田(地)进行深耕、旋耕、起垄作业,达到加深种植烤烟田地的耕作层、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减轻烟农经济负担和劳动强度的目的,确保烟苗适时移栽,提高烤烟生产经济效益,增加烟农收入。

3.10.4 适时集中膜下小苗移栽。要根据各烟区的海拔、气候特点,合理确定移栽时间。要通过高质量深耕深翻、整地理墒、开沟起垄、打塘定穴,进一步扩大预整地覆盖面,提高预整地质量,全面提升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确保同一片田地在3 d内集中移栽。

3.10.5 平衡施肥。一方面要加强动态监测,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要以烤烟面积大、集中连片的烟区为重点,以划片轮作规划为依据,全面推行土壤成分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按照烤烟生长发育需要,补充土壤、烤烟所需元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指导烟农科学施肥,施肥的种类、配比、数量、时间、方法均要从严掌握,做到配肥到户、到田,定量到株,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要重视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要坚决扭转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钾肥及微肥的倾向,要根据元江县山地烟多、土壤类型多、肥力差异大的特点,以能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需要,且保证栽成“中棵烟”、烘烤时烟叶分层落黄成熟为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肥料结构,协调养分平衡。在坚持控氮、降磷、稳钾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同时根据土壤测定结果及时补充镁、硼、钼等微量元素,做到按需施肥。

3.10.6 地膜覆盖和揭膜培土技术。要针对元江县部分烟区海拔高、降雨少、气温低的特点,充分发挥地膜烟保肥、保水、保温的优势,大力推广黑膜盖膜栽烟。同时,要针对地膜烟生长后期有脱肥、倒伏、排涝不畅、活土层浅等问题,大力推广及时揭膜培土技术,增加活土层,清理沟道,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3.10.7 全面提升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降低烟叶农药残留量,提高烟叶质量。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对症下药、治小治早、早治早防”的方针,以乡(镇)、村、组或片区为单位,从育苗、移栽到中耕管理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积极构建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烟叶生产绿色防控体系。针对人工打杈费工费时、操作过程中容易传染病害的特点,积极推广化学抑芽技术,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增产增收。切实抓好土壤保育技术,深耕深翻、秸杆还田、施用有机肥、回收农药包装物(药瓶、药袋)、回收地膜,防止农业土壤面源污染。

3.10.8 科学烘烤。要在全面推广充分养成熟度为中心,健全烘烤队伍,做好烤房、燃料、用具准备的基础上,按照《烟叶烘烤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组织开展好深入、细致、高标准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烟叶烘烤技术,建立健全烘烤责任制,完善烟叶烘烤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核管理,促进科学烘烤[4]。

4 参考文献

[1] 段煌,杨为国.烟草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2):171-172.

[2] 阳关云.郴州烟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3] 黃盼.济源市烟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340.

[4] 彭靖里,马敏象.论21世纪云南烟草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0(2):125-128.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烟草现状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一地烟草,半世孤独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