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县十里墩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11-24宋先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问题

宋先云

摘要 本文分析了无为县十里墩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分别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扶持龙头和扩大规模、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期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无为;十里墩镇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264-02

十里墩镇位于无为县中部,北与无城镇相邻,属丘岗平圩各半乡镇,面积 52.3 km2,辖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8 332人,劳动力9 182人,耕地面积2 076.00 hm2,林地面积281.33 hm2,水面304.00 hm2。农业是十里墩镇的传统优势产业,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合理调整种养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和探索农业种养适度规模经营,把加强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镇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种养结构调整面积日益扩大

近年来,十里墩镇以加快种养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职能,引导农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目前,十里墩镇的种养结构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了以下四大基地。

1.1.1 品牌粮种植基地。2016年3月底,十里墩镇以安徽永安米业购销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企业和农民签订合同(提供良种,加价收购),按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目前已建成了533.33 hm2专用品牌粮种植基地,实现了多方盈利。

1.1.2 畜禽养殖基地。畜禽养殖是十里墩镇一大传统优势行业,安徽星辉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是芜湖市龙头企业,养殖种猪、育肥猪,年存栏8000头,年出栏生猪1万头;无为鑫绿园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安徽鼎昌生态有限公司、无为园林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为县兴旺家禽养殖农民合作社、无为县润发家禽养殖农民合作社等养殖肉鸡、蛋鸡,累计存栏禽类10万羽,年出栏35万羽;芜湖市拓月生態有限公司养殖黄牛,年存栏200头,年出栏380头。此外,十里墩镇涌现了一批养殖大户,初步统计达41户。

1.1.3 水产养殖基地。截至2017年8月,十里墩镇发展水稻—龙虾种养的有6户,其中农场2家,累计面积34.67 hm2;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累计面积190.67 hm2,其中农场5家,养殖面积>6.67 hm2的大户有12户,最大的为无为县十里玉塘家庭农场水面养殖,面积达53.33 hm2,养殖的主要品种有螃蟹、青虾、龙虾及中高档鱼类等逾10个品种。

1.1.4 瓜果蔬菜基地。十里墩镇瓜果类68.40 hm2、莲藕67.87 hm2、蔬菜类73.20 hm2,累计面积达到209.47 hm2,其中大棚蔬菜8.33 hm2、大棚葡萄4.13 hm2、大棚草莓2.87 hm2、温室樱桃3.47 hm2。

1.2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近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投入逾1 200万元,完成圩口堤防加固工程63 km,新建机埠3座、涵闸8座、机耕路42 km、灌溉渠25 km、排水渠8 km、山塘清淤126口,土地复垦35.47 hm2,为十里墩镇的农业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防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 新型农业主体迅速兴起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十里墩镇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迅速兴起,现已审批注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9家(安徽永安米业购销有限公司、安徽省江桥羽毛有限公司、安徽省鸿兴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安徽无为金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坤昌家具有限公司、安徽星辉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无为鑫绿园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安徽省无为县五凤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安徽虹桥苗圃有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0家、家庭农场有53家。目前正朝着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方向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十里墩镇现代农业迅速发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素质偏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较慢,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仍存在示范范围小和推广速度慢等问题。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分散、规模小,十里墩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结构布局上呈现“一镇多业”的状况,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品质优势不明显。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速度慢,效益难以凸现。十里墩镇现有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较弱;市场开拓力度不足、对市场预测不准、缺乏现代营销方式的意识和方法;企业未与农户签订固定的订单合同,盲目办厂,原材料供应不足。四是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污染更为明显。

3 对策

3.1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继续实施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选择抗性强、高产、优质、适应十里墩镇栽培的新品种,并加以推广。加快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等科技创新,推广适合十里墩镇生产条件的农机、林机设备,加快推进水稻育秧工厂的建设,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强对镇村干部、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以院校、农函大等为阵地,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对种养殖业大户重点开展有特色和常规性的农技知识培训。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烘干储藏、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等服务。推广手机农务通软件,推动农村信息化与农技推广服务有效融合[1]。

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创建农产品品牌。建立具有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联共享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大对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和范围。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检测设施设备及畜禽定点屠宰监管制度。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多措并举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2]。

3.3 扶持龙头,扩大规模

3.3.1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等功能,因而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善扶持政策措施,优惠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镇政府设立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3]。

3.3.2 扩大经营规模。应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挥土地优势,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新型农业主体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4]。

3.3.3 大力发展名特优产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方向,发展品牌粮生产、品牌瓜果蔬菜生产、稻—虾养殖、稻—鸭共育、水产健康养殖、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以及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畜牧业等生态产业。

3.4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提供资金支撐,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在保障生态效益、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5]。对于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可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对于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探索建立政府职能转移,同时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6]。

3.5 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开展“一人带一社”活动,指导帮助合作社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扶持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评审认定新一轮农业产业化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快供销合作社的发展[7-8]。

4 参考文献

[1] 王红.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67.

[2] 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41-645.

[3] 刘兴慧,姜西海,刘靖.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5):20-23.

[4] 吴静芬,陈少婷,郭慧,等.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208-211.

[5] 谭彦红.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5,18(2):70-73.

[6] 黄建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9(12):72-74.

[7] 刘艳玲.商水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324-325.

[8] 韦淑丹,钟勇,赵世海,等.广西田阳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18):151-152.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现状问题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