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

2018-11-24谢云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毛竹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

谢云胜

摘要 毛竹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竹种,具有生长快、伐期短、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竹产业在祁门县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毛竹生物学特性,结合多年毛竹营造实践经验,阐述了毛竹造林选地、整地、季节、方法及幼林抚育等技术;分析了祁门县现有毛竹林低产的原因,介绍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措施,包括改善竹林环境与调整竹林结构2个方面,以期指导毛竹栽培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努力把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关键词 毛竹;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68-02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restation Technique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XIE Yun-sheng

(Forestry Bureau of Qime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Qimen Anhui 245600)

Abstract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bamboo species in China.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growth,short cutting period,high yield and wide use.Bamboo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nty economy of Qimen County.According to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building,technical point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afforestation land selection,land preparation,seasons,methods and tending were elaborated.The reason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low yield were analyzed.The key transform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of low yield forest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structure adjustment,so as to guide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cultivation and intensive management,and strive to transform the advantage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resources into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Key words Phyllostachys pubescen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afforestation technique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我國分布最广的竹种,具有生长快、伐期短、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祁门县属安徽省十大重点毛竹县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发展,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近1万hm2,立竹量2 600万株,竹产业在县域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把毛竹产业打造成为祁门县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根据毛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毛竹造林与低产毛竹林改造实践经验,系统总结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指导毛竹栽培生产,集约化经营,努力把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1 毛竹生物学特性

1.1 立地条件要求

适宜大面积发展和营建毛竹丰产林基地是年均气温15~20 ℃、最冷月1~12 ℃、年降水量800~1 800 mm、海拔800 m以下的丘陵山地。毛竹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土层疏松深厚,以板岩、页岩发育的黄红壤最适宜毛竹生长。总之,毛竹的适宜立地条件可用“湿适、温和、地利、土宜”8个字进行概括。

1.2 地下茎的生长特性

毛竹地下茎又叫竹鞭,由节和节间组成,每节有1个芽,可发笋,亦可以发育成新的竹鞭,但在芽未分化前,笋芽与鞭芽几无区别。毛竹竹鞭一年中的生长活动时期一般为5~6个月,并与发笋长竹交替进行。毛竹竹鞭的垂直分布一般为5~50 cm,寿命可达10年以上,其壮龄时期为三至六年生。

1.3 毛竹笋的生长特性

1.3.1 竹笋出土前后的生长。毛竹孕笋期为8—9月,到了初冬,笋体肥大,被有绒毛,称为冬笋。冬季低温竹笋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竹笋一般在春分前后(3月中旬)露头出土,清明前后(4月上旬)出土最盛。

1.3.2 退笋。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形成退笋的原因主要是竹林养分不足、生长不良、立竹结构及砍伐不合理等影响。因此,应加强抚育管理,调整竹林结构,提高竹林立地条件,及时挖取退笋及小笋、弱笋。

2 毛竹造林技术

2.1 选地

选择向阳背风、海拔800 m以下的山谷、山腰缓坡地带,以土层厚度80 cm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宜。

2.2 整地方式与密度

包括清山、劈杂和翻土。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坡度25°以内的,采取全面整地;坡度25°以上的,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即行挖穴,穴规格为1.0 m×1.0 m×0.5 m,密度为300~450株/hm2。

2.3 造林季节和方法

在毛竹分布范围内,晚秋、冬季和早春都可造林。“正月竹二月木”的意思是说栽植毛竹的时间比栽树早,皖南山区毛竹造林一般在早春选择阴雨天栽植,错过季节会降低成活率。毛竹造林方法主要有移竹造林、分蘖造林、移鞭造林及移蔸造林等,祁门县主要使用移竹造林法。

2.4 母竹选择与栽植

一般选择一至三年生、分枝较低、胸径2~4 cm、鞭芽饱满的竹株作母株。挖掘母竹时,按来鞭20~30 cm、去鞭40~50 cm的长度截断,要少伤根,勿伤芽,注意保护好竹秆与竹鞭连接处不受扭伤。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切口要平。毛竹根浅,栽植不宜过深,来鞭紧靠穴的一边,去鞭一端留有发鞭的余地。

2.5 幼林抚育

新栽竹遇有露根、露鞭或竹蔸摇动时,要及时培土、填土、埋盖,必要时打桩固定。秋后全面检查,母竹死亡达20%以上需补植。毛竹造林到满园期间,一般需4~5年或更长时间,每年抚育除草松土2次,施工时不要损伤竹鞭、竹蔸和笋芽。

3 祁门县竹林低产原因

据2013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祁门县毛竹林面积8 257 hm2,总株数2 600万株,平均立竹度为3 150株/hm2,但立竹度在1 800株/hm2以下、年均产竹材4 500 kg/hm2以下、出笋750 kg/hm2以下的低产低效竹林占毛竹林总面积的50%以上。究其成因,归纳为5个方面:粗放经营,荒芜低产;过度采伐,衰败低产;竹木混交,竞争劣势低产;环境恶劣,立地贫瘠低产;极端气候,灾害致衰低产。

4 低产毛竹林改造关键技术

低产毛竹林改造关键技术措施主要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竹林生长环境,通过人为措施,改善竹林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竹林生长的外界条件,最大条件地满足竹林对水、肥、光、热的需求;二是调整竹林结构,通过留笋养竹及合理疏笋、留养小年竹笋、合理砍伐等措施,形成合理的竹林群体结构,即竹林立竹度和竹林年龄组成合理。

4.1 改善竹林环境

4.1.1 辟山抚育。每年6—7月进行1次劈山,砍除林内杂草、藤灌以及病竹、风倒竹、雪折竹和死竹,砍灌茬高不超过 5 cm。除病竹、死竹必须彻底销毁外,其他杂灌应砍碎散布林地,时逢高温、高湿,很容易腐烂成肥。在劈山抚育时,注意均匀保留伴生树种约225株/hm2,如枫香、杉、杂等乔木,逐步形成竹阔混交林,减少病虫害发生,有利于增强竹林抗灾害能力,保持地力不衰退,促进竹林生长和维护生态平衡。

4.1.2 深翻垦复。土壤疏松是促进侧芽早生快发、提高毛竹生产力的关键技术。一般每隔2~4年深翻松土1次,垦复时间视大小年而不同,小年(指当年出笋少的年份)竹林夏、秋季垦复,大年在冬季进行。翻土深度25~30 cm,挖掉林地内的竹头、树蔸及老鞭,清除石头,改善林地土壤。林地坡度20°以下的全垦,20~25°的带垦,25°以上块状垦复。

4.1.3 合理施肥。视经济条件和竹林土壤肥力状况增施肥料,施用以氮肥、磷肥为主的复合肥225~300 kg/hm2。在秋季9月孕笋和小年竹鞭的5月施肥效果较好,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近来年推广的竹蔸施肥是一种新方法,用钢钎把竹蔸的竹节打通,把肥料放入竹蔸内,再用土覆盖,肥料很快可以通过竹鞭输送出去,竹蔸也容易腐烂。

4.1.4 补植扩园。在低改过程中,对于林中空地,可视面积大小补植新竹或诱鞭长笋,增加立竹度。采用诱鞭扩园有省劳、成本低等优点,此法是利用竹鞭趋肥、趋松土等伸展特性扩大竹园。每年7—8月,在林缘垦荒、挖除树桩、施肥,以诱导鞭根的发展。

4.1.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抚育管理,保护林内清洁。毛竹病虫害主要有毛竹枯梢病、黄脊竹蝗、刚竹毒蛾等,要随时观察,一旦发生及时采取药物防治,但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4.1.6 适时灌溉。有水源条件的山场和有经济实力的农户,可以在山场的上部建设蓄水池,在8—10月遇上干旱时,对竹林利用水利设施进行浇水灌溉,灌水量一般相当于 20 mm的降水量,宜在傍晚进行。

4.2 调整竹林结构

4.2.1 护笋养竹。低产林改造,护笋养竹是关键。低产毛竹林应严格控制冬笋挖取量,严禁追鞭寻笋,在春笋期初期的大笋和盛期的粗大笋、健壮笋一律要保留,只能挖去无法成竹的退笋、弱笋、小笋、过密小笋、病虫笋,挖笋后必须回填笋穴。留养小年出土的竹笋,从而逐步改变及缩小大小年发笋现象。

4.2.2 合理采伐。

(1)采伐方式。毛竹林是异龄林,同一片竹林中,竹株的年齡有老有嫩,故竹林采伐采用择伐方式。择伐的原则是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采伐运出竹材(包括梢)后,要及时挖除竹蔸,以免竹蔸占空间而影响生长,还可采用竹蔸施肥加速竹兜腐烂。

(2)采伐季节。秋、冬季竹子生理活动缓慢,竹林不易被虫蛀,且竹材力学性质好,故毛竹采伐时期一般为秋、冬季。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每2年采伐1次,一般在出笋当年的秋、冬季至翌年初春采伐,换叶当年的秋冬正是孕笋时期,不可伐竹。年年出笋换叶的花年毛竹林,可在每年秋、冬季伐竹。

(3)采伐年龄。砍伐竹材年龄,一般要求七年生以上(即包括四度竹以上),有句谚语:毛竹砍伐“存三、砍四、不留五”。即三度以下(6年生以下的)毛竹,发笋力强,竹材性能差,不宜砍伐;三度以上的毛竹,发笋力逐渐衰退,竹秆老化充实,适合采伐。为了准确识别竹龄,以防错砍、漏砍,在每年出笋成竹后,对新生竹进行年度标记,这样以后砍伐就可根据标记的年份按龄采伐。

(4)采伐量和立竹度。根据不同经营目的和伐前立竹度,按照“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的原则,保留合理立竹度来确定采伐量。毛竹林砍伐后一般毛竹用材林应有2 700~3 750株/hm2,一、二、三、四度年龄组成为2∶2∶2∶1;笋材两用林应有2 400~2 700株/hm2,一、二、三、四度年龄组成为2∶2∶2∶1;笋用林应有2 100~2 400株/hm2,一、二、三、四度竹株年龄组成为3∶3∶3∶1。

4.2.3 适度钩梢。在风大、冰冻雪压严重的地方,可于10—12月进行适当钩梢,钩梢一般不能超过竹冠总长度的1/3,以留枝15~20盘为宜,以削弱地上部分的顶端优势,刺激地下鞭笋的生长,同时增加竹林光照,提高地温,防止雪压和病害,有利于竹鞭萌笋和成竹。

5 参考文献

[1] 程鹏,束庆龙.现代林业理论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39-45.

[2] 胡芳名.经济林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 赵忠保.毛竹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85-186.

[4] 华德迁.毛竹林低产原因及增产增效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96-197.

猜你喜欢

毛竹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节骨草和毛竹苗
敲竹杠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