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在生物入侵治理中的应用

2018-11-24崔慧妮张莉郭建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系统论治理对策

崔慧妮 张莉 郭建军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生物入侵形势严峻。在了解生物入侵危害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与资源有效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从被动治理到主动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系统论;生物入侵;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44-02

Application of System Theory to Biological Invasion Treatment

CUI Hui-ni 1 ZHANG Li 2 GUO Jian-jun 1 GUO Liang-hai 1 GUO Zhi-hui 1 GAO Jian-sheng 1 LI Yong-jun 1

DONG Guo-hao 1 *

(1 De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Shandong Province,Dezhou Shandong 253015; 2 Agronomy College,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situati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 becomes more severe.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harms of biological invasion,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theory,we should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as follows:policy of prevention first,comprehensive control,and making them into efficient resource.Furthermore,according to our lights,we should take good use of materials,which ca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and econom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system theory;biological invasion;treatment measure

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地物种侵入一定地域,由于缺少天敌或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形成对新地域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侵占、掠夺生存资源,导致侵入地原有生物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失去原有稳定状态的一种生态性危害,是四大全球性环境危机之一[1-2]。

1 生物入侵的危害

首先,生物入侵通过改变已经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分布、结构和功能,导致食物链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活动[3]。其次,入侵生物体携带有各种致病微生物,有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和扩散疫病[4]。与此同时,生物入侵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据调查,外来物种入侵每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8.6亿美元,对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达l 000亿美元[5-6]。因此,如何运用系统论,建立全面防控和综合治理,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并将其资源有效化的技术体系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7]。

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科学”,不仅是认识和描述客观规律和特点的科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特点,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性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其形成新的結构、产生新的功能,使系统得以优化,充分体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性质[8-9]。因此,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统筹考虑生物入侵的各种因素,注重各种因素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根据其生理机制,在防治的同时,发展科学技术,将其资源化,创造更高的价值,变为合乎人们需要的丰富资源,为人类服务[10-11]。

2 系统论视角下入侵生物治理策略

在对入侵生物的防治策略上,应该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在了解生物入侵的基础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在了解入侵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入侵过程和入侵机理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风险评估。与此同时,发展科学技术,变废为宝,只有将被动的治理和主动的应用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入侵的综合治理[12]。

2.1 预防优先

预防是治理生物入侵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从根本上杜绝生物入侵最根本的途径[13]。

2.2 加强检疫,建立预警系统

动植物检验检疫可有效阻断生物入侵,是防范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首先,建立外来入侵物种识别的知识支撑系统,制定“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有关部门可根据“数据库”名单进行检疫,对可能入侵物种加强防范。其次,减少监测人员对分类学专家的依赖性,有效地提高一线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监测技术,做到快速、准确地发现疫情,做到监控与处理。同时,科研工作者应该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发明一些与之相关的应用性产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现在的分子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快速检测技术,可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14]。

2.3 进行外来物种长期监测

入侵生物具有双重性,初期数量少,分布点也少,只要建立预测模型,应用现代化技术,早期发现并予以彻底铲除就可以杜绝其危害和后患。建立外来生物监控网络平台,检验检疫、农林、环保、海洋渔业等部门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互通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措施,达到早截获、早发现、早防治、早控制的目的[15]。另外,可发展应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遥感监测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监测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遥感监测信息可以指导地面调查,增强地面调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遥感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监测到入侵物种危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遥感解译,获得入侵物种寄主植被分布图,评估入侵物种的潜在风险和入侵通道,达到预警目的。

2.4 完善法制建设

有学者研究表明,海水养殖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引入审查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屡屡发生外来物种逃逸等入侵现象,给海水养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严重破坏了海洋环境。为此,我国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如何规范引种、引种后的检疫监管要求、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后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理要求等都要有明确规定[16]。

2.5 加强知识普及,宣传生物入侵的危害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入侵物种通过进境人员或邮寄物的私自夹带而引入的风险急剧增加,说明非法夹带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入侵的又一主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进出境旅客的宣传,使公众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力量。最终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遵循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综合整治,动态优化各项治理措施[17-18]。

2.6 发展紧急的根治技术

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如果想要真正的防治成功,根除工作必须根据“早发现、早铲除、科学调查、综合防治”的原则实施。一般说来,入侵物种的铲除是指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控制其种群数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入侵物种的铲除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在传统焚烧处理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技术,对小面积发生的入侵物种进行紧急根除处理[19]。

3 入侵生物资源化利用

从某种角度讲,入侵物种其实就是一种尚未被开发的丰富资源。生物入侵不能只局限于被动的防治,而应该运用系统论,做到物为所用,将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认识到生物入侵虽然带来一定的危害,但同时入侵生物也具有利用价值。例如小龙虾、大闸蟹等物种,在进入我国初期,对我国的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威胁,后来却作为一种美食而发展成了新兴的养殖产业;以往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的蝗虫、蚂蚁等,也被搬上餐桌,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有研究报道,水葫芦有望变成“净水器”应用于水质治理、沼气生产,变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20]。

可见,科技创新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大力加强入侵生物资源的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将生产所需的某些资源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建立入侵生物的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强示范工程的建设,促进某些资源的商业化运行。只有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治理技术为手段,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永续发展[21]。

4 结论

生物入侵是自然因子系统、人类活动因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因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在了解生物入侵危害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与资源有效化的系统治理方法,从被动治理到主动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王卿,安树青,马志军,等.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J].植物分类学报,2006,44(5):559-588.

[2] 张燕婷.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入侵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14-5915.

[3] 吕利钢,雷芳.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与危害[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45.

[4] 桑卫国,冯金朝,薛达元.生物入侵与人类、民族与社会关系认识与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4):17-23.

[5] 李明阳,营利荣.生物入侵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评价研究分析与展望[J].生态经济,2007(4):24-28.

[6] 刘婷婷,张洪军,马忠玉.生物入侵造成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0(2):172-175.

[7] 冯馨.中国出现生物入侵加剧的原因及其防范问题探讨:从国际贸易的视觉[J].对外经贸实务,2012(8):32-35.

[8] 朱慧杰,王红强,余海静,等.系统论视角下的生态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98-100.

[9] 柯坚.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若干基本问题:系统论方法的分析与检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118-124.

[10] 高成全,朱慧杰,王红强.基于系统论的区域水体污染治理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5):24-26.

[11] 李建新.谈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J].神州,2013(8):165.

[12] 陈英玉,周向阳.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厦对策[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25-29.

[13] 苏荣辉,娄治平,张润志.对生物入侵研究对策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5):335-338.

[14] 顾忠盈,吴新华,杨光,等.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6):418-419.

[15] 范继辉,蒋莉,程根伟.我国南方生物入侵的问题与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568-572.

[16] 乔延龙,宋文平,李文抗.生物入侵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管理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增刊1):321-323.

[17] 牛纪元.生物入侵的综合治理与发展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44-46.

[18] 张明如,张建国,王燕.浙江生物入侵现状与防范途径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3,30(1):97-100.

[19] 徐汝梅.对生物入侵的几点思考[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1):80-82.

[20] 陈昌顺.动态系统论视角下的超常危险活动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8(26):13-14.

[21] 張晓玉,梁前进.浅谈生物入侵的条件及其两面性[J].生物学通报,2014,49(2):15-18.

猜你喜欢

系统论治理对策
系统论视域下小学生手球教学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关于高校学科建设要素及其规划制定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