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江北区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11-24曹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江北区现状问题

曹甲

摘要 概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水果产业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宁波市江北区水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浙江宁波;江北区

中图分类号 S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08-02

江北区位于宁波市区西北侧,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宁波有城又有乡的中心城区。江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有红壤、潮土和水稻土3种,适宜发展杨梅、桃、柑橘及其他果树种植。近年来,江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结合生态区建设,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2017年江北区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 533.33 hm2,产值达1.7亿元,水果产业在农业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江北区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发展现状

据调查,江北区现已建成万亩水果产业基地1个,宁波洪大农业公司、宁波市慈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无公害农产品单位5家,水果专业合作社近30家。拥有全市第一个通过省级林木良种认定的“荸荠种”杨梅变异品种“慈荠种”杨梅。有“洪塘”“甬优”“甬金”等葡萄、蜜梨品牌;“慈城”“明良”等杨梅品牌。经过多年努力,江北区水果产业取得了不少成绩,如 “洪塘”翠冠梨荣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洪塘”红地球、美人指荣获宁波市优质名牌葡萄评比金奖,“巨玫瑰”和“美人指”2个品种喜获省级银奖,“明良”牌杨梅获横河杯全国十大精品杨梅评比金奖、宁波市第二届“十大名果”(杨梅)评比金奖。

1.1 发展重点转变

多年来,江北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果业结构调整,大力压缩低效树种和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品种和地方名优品种,旨在发挥水果生产的优势,促进水果生产由数量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目前,总体趋势表现为面积趋于稳定、产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1]。2006—2015年,即“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江北水果面积、产量、产值增长“三级跳”,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果品质量明显提高

当前,水果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从生产到流通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果品质量。在生产上,不断采用新技术,如施有机肥、套袋、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同时培育、引进新优品种,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果品;在经营过程中,加大采后商品化处理力度,提高果品质量档次;利用新技术进行贮藏保鲜,提高果品保鲜质量;随着各地市场、品牌、竞争意识的增强,有更多的果品注册商标,不断改进包装,提高其商品化程度,参与宁波市内外市场竞争,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3 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

1.3.1 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江北区水果产业化布局初步形成。一是以毛力村为中心的柑橘生产基地,面积近66.67 hm2;二是南联杨梅生产基地,面积约33.33 hm2;三是以裘市、西江、西洪等村为主的优质平原水果生产基地,面积逾666.67 hm2 [2]。

1.3.2 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和产销协会。全区已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和产销协会共30余个,品牌建设不断推进,传统果业正向现代果业稳步迈进。如宁波江北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金21万元,注册商标甬康,占地112.2 hm2,社员108户,主要经营葡萄、草莓、猕猴桃、蔬菜种植、土地领养、农庄、自由采摘等,是江北区洪塘万亩优质高效水果产业基地的核心产区之一。合作社先后荣获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力的信息指导服务

基层领导、科技人员及农民对结构调整把握不准,不同程度地存有等待观望和犹豫不决的心态;加之乡镇林技员的缺少,使林业技术服务工作力量削弱。

2.2 品种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较低

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高档果率不高,鲜食、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江北区水果生产大多是以家庭果园为单位的分散栽培方式,集中成片统一管理的大果园还比较少,这种栽培方式使水果生产不可能进行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产后增值不够大。同时,江北区由于缺乏大型水果加工企业,导致水果基本上仅限于鲜销、内销,严重制约着水果业的发展[3]。

2.3 栽培技术及发展空间受限制

部分果农盲目追求产量,大剂量、超次数施用农药,施肥技术不规范,致使水果很难进行有机栽培,从而影响了水果的品质。宁波市江北区现种植有蜜梨、葡萄、杨梅等主要果树,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广大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蜜梨、葡萄等平原小水果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

3 对策

3.1 加强技术服务建设

3.1.1 继续拓宽为果农服务的技术服务队伍,及时为果农排忧解难。拓宽为果农服务的技术服务队伍,如农民土专家、林技服务小分队等。

3.1.2 定期进行葡萄、杨梅等果树种植技术培训。开展葡萄、杨梅等果樹种植技术培训,并配备生产基地技术人员,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长期进行技术跟踪、随时提供技术服务。

3.1.3 引进发展新型水果,建立科研培育的引种平台。江北区水果产业结构稳定,在以葡萄、蜜梨、杨梅等为主要种类的前提下,近年来葡萄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品种更新速度也在加快。江北区在水果培育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引进新品种,一方面自发选育品种,建立水果引种平台,既促进了水果科研技术的进步,又可为果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引种参考[4]。

3.2 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

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是提高水果品质和效益,提升江北特色水果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水果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江北区水果生产模式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水果质量参差不齐,水果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因此,江北区应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剪枝、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疏果等措施,发展无公害水果、绿色水果和有机水果。

3.3 重视采后技术处理,发展水果加工业

为了实现水果附加增值的最大化,针对水果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应对上市果品进行商品化处理,如分级、清洗、打蜡、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发展水果加工业是提高江北区水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项目,投资兴建上档次、上规模的果品加工厂,生产适合国际市场上水果加工潮流的产品,逐步向生产浓缩果汁和保健食品等方向发展。

3.4 创建水果产销合作组织

3.4.1 继续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推行“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从2007年开始,江北区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生产同类水果的农户自愿组建专业型的水果专业合作组织,如陈海珍、徐腾达等成立了金地水果合作社;潘树增等成立了绿艳果蔬合作社等,较好地解决了果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难以进入市场等问题。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果农分散的小生产与产业化、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规模效益,有效保护了果农的利益。

3.4.2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努力组建龙头企业,包括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产业环节为链条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责权明确、互惠互利、互促共长的经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4.3 开拓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做好水果营销工作。每年大宗水果收获季节,组织精干促销队伍分赴国内主销区市场如广州、上海等大城市调查了解信息,指导江北区水果购销渠道;通过宣传广告、上网、制作专题片等形式,扩大江北区水果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5]。

3.4.4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持力度。一是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资金要专项用于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用于组织培育、基地、农业科技等;二是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建设项目贷款给予重点支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利率适当优惠、延长贷款期限[6]。

4 参考文献

[1] 王国法,邵子龙,高洪勤.台州市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浙江柑橘,2010,27(2):5-8.

[2] 王秋萍.临汾市水果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落叶果树,2016,48(1):23-25.

[3] 夏丽桂.丽水市莲都区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果业信息,2016,33(1):17-19.

[4] 张云兰,谈晓花,邓美鸣.广西水果产业竞争力分析[J].北方园艺,2017 (6):181-185.

[5] 李小紅,孔令孜,杨景峰,等.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8):79-85.

[6] 陈新建,陈道明.中国热带水果生产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10(3):14-17.

猜你喜欢

江北区现状问题
宁波市江北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宁波市江北区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