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梗五加苗木繁育技术

2018-11-24于来振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于来振

摘要 由于短梗五加的药膳两用特性,使其市场需求日渐旺盛,人工栽培势在必行。本文总结短梗五加苗木繁育技术,包括种子繁殖育苗、种根繁殖育苗、反季节水生、基生枝压条育苗和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旨在为短梗五加的人工栽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梗五加;苗木繁育;人工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74-02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的落叶灌木,与人参为同科植物,其别名为五加参[1]。短梗五加的嫩茎俗称刺乖棒,是东北地区人们食用数百年的果蔬珍品。我国短梗五加分布于东北、河北等地,国外在朝鲜、俄罗斯均有分布。由于短梗五加的药膳两用特性,近些年价格不断上扬,国内外市场需求迫切。随着短梗五加社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人工栽植势在必行。据了解,短梗五加已在辽宁、黑龙江、湖北、山东、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推广示范逾1 400 hm2,2006年仅辽宁省凤城市发展面积就高达350 hm2。现总结短梗五加苗木繁育技术,旨在为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1 种子繁殖育苗

1.1 种子采集

选择四年生以上、品质优良、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当果实呈紫褐色、变软时采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采集后将果肉搓去,清水漂洗数次,去除果皮、破损种、秕种、杂物等,将种子与细河沙按1∶3的比例拌和均匀,保持湿度为60%,拌好后放置于凉爽处贮藏。种子质量要求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饱满充实、千粒重11 g左右、纯度95%以上,发芽率60%以上,含水量11%~12%。

1.2 种子处理

1.2.1 露天埋藏。在向阳背风处,选择排水良好的地点,挖深20 cm、宽40 cm的沟槽,沟槽的长度根据种子与沙的多少而定,在沟底铺5 cm厚的湿沙,将拌好的种沙摊平(10 cm厚)放置于槽中,在沟面再放5 cm厚的湿沙,槽面高于地面,上面覆盖树叶,以利于保湿,于第3年春季取出种子,有30%露白时即可播种。

1.2.2 室内埋藏。播前150 d将种子置于18~20 ℃的室内进行层积处理,保持室内湿度在60%左右,40~45 d后室温降至15~18 ℃,再经过60 d左右,将种沙移至0~5 ℃环境中,低温贮藏40 d左右。播种前将种子取出。

1.3 苗圃建立

1.3.1 圃地选择。选择无污染、排水良好、坡度5~15°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作圃地,土层厚度要求在40 cm以上。

1.3.2 整地做床(畦)。细致整地,以秋翻为好,春翻也可。春翻深度15~20 cm,秋翻深度20~25 cm。结合翻地施用有机肥30~45 t/hm2作基肥。播前1周将苗床(畦)做好,若土壤干燥,要灌足底水。床(畦)宽1.2 m,床(畦)高10~15 cm,床(畦)的长度可随地势、作业方便而定,床(畦)间作业道宽40~50 cm。

1.4 播种

当日均温达到15 ℃時即可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播量187.5 kg/hm2。播种方法有2种,一是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床(畦)面,然后覆土1.0~1.5 cm厚;二是条播,在床(畦)面按行距15 cm开沟,沟深2~3 cm,均匀播入种子后覆土1.0~1.5 cm厚。播后镇压覆草保墒。

1.5 田间管理

1.5.1 水分管理及遮荫。播后保持床(畦)面湿润不干,每隔3~5 d适当喷雾状水。种子发芽和幼苗期,喷水应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润。苗木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应多量少次。生长后期,尽量少浇或不浇水。苗圃排灌水应做到步道低于床(畦)面,水道低于步道,排水沟低于送水沟。苗床积水时,要及时排水。出苗后要在床面上加盖透光度50%的黑色遮荫网,高度50~80 cm。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阴天或傍晚撤掉覆盖物。7月下旬撤掉遮荫网。

1.5.2 松土除草。结合松土及时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土壤比较黏重的地块要多次松土。

1.5.3 追肥。分别于6月下旬、7月下旬进行追肥,施用复合肥150~225 kg/hm2,也可用2%~3%过磷酸钙溶液进行根外施肥。

1.5.4 间定苗。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5~6片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间苗应在阴天进行,间苗后要及时浇水。留苗要尽可能均匀,株行距7~8 cm×8~9 cm,密度136~180株/m2。缺苗的地方可以移栽补苗。

2 种根繁殖育苗

2.1 种根采集

春季树液流动前采集,选取树高1~2 m、生长健壮的植株,挖取根茎周围30 cm以内的根系,选择直径0.5 cm以上的根系,并剪取成10 cm左右的根段供繁殖用。

2.2 种根栽植

采用床插方式进行繁殖,做床方法同前述播种育苗。插前用100 mg/kg 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根段8 h后,将根段以10 cm×15 cm株行距横放埋入土中,覆土厚度2~3 cm。

2.3 田间管理

插后床上部覆盖薄膜和遮荫网,7月下旬撤掉遮荫网。视土壤墒情喷(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积水容易造成根腐)[2]。40~50 d后可生根,入冬前进行防寒,翌年春季进行移植。

3 反季节水生

3.1 水床准备

床宽1.2 m,床高15~20 cm,方向南北纵向,床面北稍高于南,南床底处要挖排水沟,便于活水管理,床底铺电热丝,设定温度为20 ℃,上面铺玻璃丝,最后铺塑料布。反季节水生作业要求在塑料大棚内进行。

3.2 水生材料准备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段作插条,直径0.6 mm以上,长度25 cm,抹芽,只保留1个上位芽。

3.3 水生

将插条每20根捆成一捆,捆扎在离插条顶端2/3处,使枝条顶端枝条间有一定空隙,灌水2 cm深,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架设小拱棚进行遮荫处理,透光度15%。约40 d即可采收嫩芽,长度一般可达15 cm左右[3]。

4 基生枝压条育苗

在基生枝长到30~40 cm时,将基部10 cm内的叶片剪掉,在距地面1 cm处用镀锌或塑包金属线横缢,横缢线上部涂抹生根剂(4 mg/kg吲哚丁酸)。然后将母株基生枝用油毡纸起10 cm高,其内填充保湿的木屑。田间管理主要是保持填充物和土壤湿润,遇干旱时及时喷(灌)水。第2年春季栽植时,将压条枝与母株分离,即形成单株压条苗用于定植。

5 苗木出圃

短梗五加苗木质量可分为3级,Ⅰ、Ⅱ级苗木质化良好、芽口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具体分级标准为:Ⅰ级苗,苗高≥8 cm,地径≥3 cm,主根长≥18 cm,侧根数3个以上;Ⅱ级苗,苗高4~8 cm,地径≥2~3 cm,主根长15~18 cm,侧根数3个以上;Ⅲ级苗,苗高<4 cm,地径<2 cm,主根长<15 cm,侧根数2个以下[4-5]。

5.1 起苗

起苗前做好准备工作,用起苗犁或铁锹起苗,起苗深度≥18 cm。起苗时间以春起为主。起苗时要保持根系不受损伤、根皮完整无损。起苗应做到随起、随拣、随分级。Ⅰ、Ⅱ级苗每30株为一捆,Ⅲ级苗每50株为一捆,然后及时假植。

5.2 苗木运输

苗木运输时要用草帘包装,每包500~1 000株。长途运输时,要防风吹日晒,并适当浇水,根系蘸泥浆。

6 参考文献

[1] 劉娥,郭军,戴文佳.短梗五加丰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0 (7):191-192.

[2] 郭晓凡.短梗五加播种育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119.

[3] 谢克光,白江元,纪永波,等.菇类废弃基质料对短梗五加育苗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3(5):58.

[4] 刘建成,张晓峰,邢俐鹏.短梗五加的人工育苗[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5):37.

[5] 邹奎.短梗五加育苗技术操作要点[J].吉林蔬菜,20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