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茬芽甘蓝高产栽培技术

2018-11-24张国印尚文艳许志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张国印 尚文艳 许志兴

摘要 承德地区为典型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增产增效,调节膳食结构,引进新特蔬菜。介绍了马铃薯茬芽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整地移栽、巧补水肥、中耕除草、整枝掐顶、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新特蔬菜;芽甘蓝;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5.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63-01

承德地区无霜期短,农作物均为典型的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在≥10 ℃积温超过3 400 ℃的区域,早春错期马铃薯通过选用极早熟品种、播前催芽、地膜覆盖等措施,可在6月下旬采收;马铃薯收获后,还可以种植一茬特色蔬菜,下茬芽甘蓝于5月中旬(马铃薯收获前35~40 d)育苗,6月底至7月初及时移栽,10月中下旬收获完毕;实现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芽甘蓝栽培简单、销路好、价位适中、贮存方便[1],同时芽甘蓝外型小巧,质地柔软,纤维少,味甘美,易于冷藏、保鲜,目前已成为装箱礼品菜和餐饮业中的走俏菜肴[2-3]。由此可见,马铃薯下茬复种芽甘蓝,不但在货源短缺的夏季马铃薯得到供应,芽甘蓝又受消费者青睐与种植户的欢迎。现对马铃薯茬芽甘蓝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承德中南部地区推广马铃薯茬芽甘蓝种植提供依据。

1 茬口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马铃薯茬。马铃薯需选择生育期(从出苗至收获)60 d左右的荷兰15或鲁马铃薯1号、东农303等高产、质优、极早熟品种。用种量2 250 kg/hm2。播前种薯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并进行催芽,当幼芽长0.5~1.0 cm时,捡出炼芽,待幼芽转绿,即可播种,播后覆膜,待马铃薯幼芽距离面膜2~3 cm时,在膜上覆土厚3~4 cm,其他管理同生产田。

2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移栽定植后约90 d内能采收的优质、高产、极早熟矮生芽甘蓝品种。根据近年的栽培实践,宜选择由隆平高科湘研蔬菜分公司育成的在高温或低温下均能结球良好、耐暑性较强的极早熟湘优绿宝石或从丹麦引进的卡普斯他品种。

3 种子处理

芽甘蓝种子价格昂贵,为降低成本、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先用50 ℃温水浸种20~30 min,注意边浸泡边搅拌,防止烫伤种子。若为包衣的种子,无须再处理。

4 播种育苗

为了节约用种量,缩短芽甘蓝在田间生长的时间,延长采收时期,马铃薯茬芽甘蓝夏季栽培均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一般在5月15—20日(马铃薯收获前35~40 d)育苗。

苗床需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砂壤土地块,掺入优质有机肥8~10 kg/m2、三元复合肥(15-15-15)100~150 g/m2,混合均匀,整平耙细,做成1.2 m的苗床,按5~6 cm株行距點播2~3粒种子,播后覆厚0.5 cm的细土,浇透水,在床面直接覆盖黑色遮阳网,或在床面上搭小拱棚,棚上覆盖遮阳网。移栽面积1 hm2需要种子375 g左右,苗床面积120~150 m2。

夏季育苗要防高温,白天苗床温度保持在20~25 ℃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播后在苗床四周挖排水沟。在苗床温度超过25 ℃以上的高温晴天,可通过浇水、遮阳网日盖夜揭等措施控制温度。苗床在2叶1心时间苗,按5~6 cm株行距间除弱小苗,留壮苗1株。苗期根据幼苗长势酌情追肥或喷施木酢液、浇水。在6月下旬马铃薯收获完毕,幼苗具有5~6片真叶、苗龄达35~40 d时,即可移栽定植。

5 整地移栽

芽甘蓝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马铃薯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5 t/hm2、复合肥(15-15-15)75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混匀耙平后,做成1.2 m宽的平畦,于7月1日之前及时移栽。

在承德中南部错期马铃薯收获后下茬露地栽培,一般每畦种双行,定植前1 d浇足定根水,按株距50 cm挖穴移栽,用细土封穴,移栽密度为3.3万株/hm2左右。

6 巧补水肥

由于马铃薯茬栽培芽甘蓝正值高温季节,水分管理是关键。灌溉可以改良田间小气候,起降温作用,减少蚜虫及病毒病的发生。植株生长的中期,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当下部小叶球开始形成时,要经常灌水,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但降雨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整个生长期追肥不少于4次。第1次在移栽定植后4~5 d,结合浇水施尿素75 kg/hm2,同时喷施木酢液3 000 mL/hm2,促苗快长。第2次在定植后20~25 d,第3次在小叶球膨大期,第4次在小叶球始收期进行。第2次以后每次追施尿素225 kg/hm2及喷施木酢液450 mL/hm2,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7 中耕除草

从移栽缓苗至莲座期,结合灌水施肥进行中耕除草3~4次,并结合中耕进行植株根部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8 整枝掐顶

当芽甘蓝植株茎杆中部形成小叶球时,要将下部老叶、黄叶摘去,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小叶球发育[4],也便于以后小叶球的采收。随着下部小叶球的逐渐膨大,将小叶球旁边的叶片从叶柄基部剪掉。同时,在9月中下旬,当植株叶片达55~60片叶时,掐去顶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使下部小叶球生长紧实。

9 采收

芽甘蓝各叶腋所生的小叶球是由下而上逐渐形成,成熟的小叶球包裹紧实,外观发亮。极早熟的矮生湘优绿宝石品种,9月下旬开始陆续收获,一般采收2~3次,10月中下旬收获完毕,每株可收小叶球35个左右。

10 参考文献

[1] 王红旗.抱子甘蓝的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4(2):1.

[2] 李恩萍.抱子甘蓝保护地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08(1):16-17.

[3] 何永梅,皮登高.抱子甘蓝新品种[J].农家参谋,2008(10):9.

[4] 王鑫.孢子甘蓝特征特性及露地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1(6):28.

猜你喜欢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给马铃薯“开窗”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