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参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8-11-24马洪娜檀龙颜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成分苦参产地

马洪娜 檀龙颜

摘要 综述了苦参的产地、生长年限和采收时期、药用部位、加工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苦参适宜种植区的选择、综合利用和保障苦参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苦参;产地;采挖时间;药用部位;加工方法;有效成分

中图分类号 2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57-01

Research Progress on Factors affecting A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of Sophora flavescens

MA Hong-na TAN Long-yan *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Guiy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Effects of the region,growth years and harvest time,medicinal parts,processing method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content of Sophora flavescens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planting areas,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the quality guarantee of Sophora flavescens.

Key words Sophora flavescens;region;harvest time;medicinal part;processing method;active ingredient

苦參(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槐属(Sophora)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效[1],为贵州苗族常用药材[2]。苦参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抑制中枢等药理活性[3]。作为兽药,苦参可用于杀灭动物寄生虫[4]。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苦参碱可防治逾20种农业害虫以及10种以上病原菌[5]。近年来,由于苦参独特的功效,苦参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市场上流通的苦参主要产品有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片、苦参碱阴道泡腾片、苦参素胶囊等[6]。随着苦参需求量逐年增长,苦参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发展苦参人工栽培势在必行。尽管野生苦参和人工栽培苦参在生物碱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异[7],但苦参的质量受产地、生长年限、采挖季节、提取部位、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对以上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苦参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获得良好的中药质量提供保障。

1 不同产地苦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通过不同产地苦参有效成分的比较,能为评价不同产地苦参的质量提供依据[8]。汪文来等[8]和徐 麟等[9]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含量以内蒙产苦参中最高(4%)、广西产苦参中最低(0.18%),苦参碱含量以广西产苦参中最高(1.67%)、山东产苦参中最低(0.03%),2种生物碱总含量以内蒙产苦参中最高(4.29%)、湖南产苦参中最低(0.66%)。陆平祝等[10]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贵州省21个产地苦参中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毕节市大方县(15.6%)和铜仁市思南县(15.2%)的苦参生物碱含量最高,六盘水市老鹰山的苦参总黄酮含量最高(15.7%)。徐 麟等[9]用HPLC法对用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研究发现,苦参酮的含量以山西产苦参中最高(0.85%)、河北产苦参中最低(0.43%),槐属二氢黄酮G含量以广西产苦参中最高(0.63%)、湖南产苦参中最低(0.13%),2种黄酮总含量以广西产苦参中最高(1.37%)、河北产苦参中最低(0.64%)。此外,赵慧娟等[11]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苦参中另一个重要黄酮类成分——三叶豆紫檀苷的含量,其中以甘肃庆阳产苦参中最高(0.38%),陕西榆林产苦参中最低(0.07%)。综上表明,不同产地苦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可根据对不同成分的需求选择适宜苦参种植区域进行人工栽培,以提高产量。

2 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挖期对苦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确定苦参的生长年限及适宜采挖期是确保苦参药材质量的重要前提。陈 静等[12]采用HPLC法,考察了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中5种生物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显示,栽培前3年侧根和主根中5 种生物碱总含量增加幅度较大,第4年增加幅度较小。李安平等[13]以4—11月每月月底为采挖时期,检测了苦参药材的生物碱含量,结果显示,9月底到11月底采挖的苦参生物碱含量较高,均大于5%。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的最佳生长年限为3年,最佳采收期为苦参落叶初期到大地封冻之前。

3 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明确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助于苦参的合理利用。关扎根等[14]对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三年生苦参不同部位中2种生物碱的总含量顺序依次为二级侧根下部>二级侧根上部>一级侧根≈主根>地中茎>茎芽。陈 静等[12]检测了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显示,三年生苦参中槐果碱的含量顺序依次为叶>侧根>主根>芦头>茎,苦参碱的含量顺序依次为叶>茎>芦头>侧根>主根,氧化槐果碱的含量顺序依次为侧根>主根>芦头>茎>叶,槐定碱的含量顺序依次为侧根>主根>茎>叶>芦头,氧化苦参碱的含量顺序依次为侧根>主根>芦头>茎>叶,总生物碱含量顺序依次为侧根>主根>芦头>茎>叶。以上结果表明,槐果碱和苦参碱的最佳药用部位为叶,而其他3种生物碱的最佳药用部位为侧根和主根,且片形小的苦参饮片的生物碱含量可能高于片形大的苦参饮片。

4 加工方法对苦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目前,苦参的主要药用部位为根,一般将根挖出后,切去芦头、须根,洗净泥土,直接晒干或切片后晒干[15]。李月侠等[16]以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等为因素,以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和外观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苦参切制工艺,结果表明,浸泡30 min、闷润到透、切制厚度3 mm和80 ℃干燥为苦参切制的最佳工艺。此外,麻印莲等[17]比较了苦参鲜切饮片、传统饮片和苦参根干燥到不同含水量后加工的苦参饮片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显示,鲜切饮片干燥后易弯曲、易碎、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传统饮片干燥后需要较长时间水浸软化且程度不易控制,而当苦参根含水量在40%~45%之间时,适宜直接切制饮片,饮片干燥后表面平整,皮部与木质部裂隙不明显,浸出物及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接近。以上结果表明,可通过对采挖后的药材进行多方面的初加工以达到操作简单,同时保证有效成分含量的目的。

5 展望

随着苦参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人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而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药用部位及产地加工等为苦参人工种植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产地苦参药材的比较,可以明确苦参的适宜种植区,同时有助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当前苦参的主要药用部位为根,而其他药用部位有效成分的探索将有助于苦参的综合利用,提高人工种植的附加值。此外,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提高苦参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6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02-203.

[2] 汪毅.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1.

[3] 苗抗立,张建中,董颖,等.苦参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2):69.

[4] 贾英科,王海利,王福生,等.中草药苦参碱水剂治疗猪外寄生虫的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5):27-29.

[5] 袁静,张宗俭,丛斌.苦参碱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进展[J].农药,2003,42(7):1.

[6] 熊厚溪,张耀丹,姚建远.毕节野生苦参主要农艺性状相互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0):149-151.

[7] 姚丽,易红,高慧敏,等.野生与栽培苦参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3968-3974.

[8] 汪文来,赵红霞,贾海骅,等.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0):799-800.

[9] 徐麟,屈玟珊,黄琦,等.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4 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J].广东化工,2017,44(2):29-30.

[10] 陆平祝,龙庆德,常楚瑞,等.贵州不同产地苦参生物总碱和总黄酮的含量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5):120-123.

[11] 赵慧娟,王答其,孙文基.不同部位、不同产地苦参中三叶豆紫檀苷的HPLC测定[J].中草药,2005,36(9):1404-1406.

[12] 陳静,王淑美,孟江,等.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80-84.

[13] 李安平,郭华,王芳.苦参不同采挖期生物碱含量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1):18-19.

[14] 关扎根,吴尚英,郭宝林,等.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272-1274.

[15] 郭增祥.苦参人工驯化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7(7):56-57.

[16] 李月侠,吴飞,金传山.正交法优选苦参切制工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34-36.

[17] 麻印莲,李丽,张村,等.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6):57-59.

猜你喜欢

有效成分苦参产地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肛裂,苦参外敷
山豆根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不同菌株对山豆根幼苗药用有效成分的影响
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地区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良药苦口话苦参
着重消费型
辽宁三市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