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粳系列水稻增产增收措施

2018-11-24张启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增产增收水稻措施

张启勇

摘要 总结了铁粳系列水稻增产增收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分工管理、科技培训及技术指导、考察交流、推广铁粳系列水稻品种、强化新品种成果转化与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优质品种资源的引进与研究利用及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强杂交稻育种工作、增强农户病害防治意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铁粳系列;增产增收;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48-02

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多年来承担国家北方中早粳中熟组区试、生试和辽宁省中熟组的预试、区试、生试的总结报告,2017年新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及“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子课题各1项,执行期限为2017—2020年,总经费分别为70万元和30万元。现将铁粳系列水稻增产增收措施总结如下。

1 分工管理

水稻所长:主持水稻课题全面工作。协助做好水稻综合试验站具体工作。具体负责国家北方水稻中早粳中熟组(秋光组)区试、生试;辽北及吉林南部稻区水稻新品种筛选鉴定试验;院内水稻新品种展示;所内品比试验;制定2017年新配杂交组合计划。

试验站站长:主持水稻综合试验站全面工作。辽北稻区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及水稻试验站其他相关工作。

水稻所副所长:协助主持人抓好水稻课题全面工作。具体负责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试;杂交稻“三系”选育和杂交组合观察、鉴定;成对单系材料1-256号;负责水稻减氮增效试验;“三圃”原种提纯、苗头品系繁殖,铁粳7、铁粳11、铁粳14的原种繁殖。

课题执行人1:参与做好水稻课题全面工作。具体负责辽宁省水稻中熟组预备试验;杂交稻“三系”选育和杂交组合观察、鉴定;集团F2~F4代观察;常规单系257-529号观察;水稻减氮增效试验。

课题执行人2:参与做好水稻课题全面工作。具体负责辽宁省水稻中熟组生试;院内展示试验;成对单系材料1-256号;集团F5代观察;单系530-809号观察;水稻减氮增效试验。

课题执行人3:参与做好水稻课题全面工作。具体负责辽宁省水稻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联合品比试验;院内水稻新品系预备试验;原始材料530-809号观察;水稻减氮增效试验;新美洲星、海藻酸钠寡糖新型叶面肥料试验。

同时,又有课题成员的统一协作配合,保证了全年各项试验工作正常运行。

2 科技培训、技术指导

2017年举办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培训班4次,直接培训岗位人员12人次、农技人员33人次、种地大户和农民192人次,发放相关技术培训资料280份(册);累计调研18次、人才培养1次、技术服务12次。

3 考察交流

2月12日为铁岭县提供2017年水稻主栽品种建议,并提供各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内容,以供县农业推广部门参考。

3月20日为病虫害岗位专家魏松红教授提供新品种(系)10个,用于病害抗性鉴定试验。

3月29—30日在铁岭市召开水稻试验站培训及任务落实会,市农科院领导、试验站团队成员及各示范县技术骨干参加了会议,对2017年的试验、示范提出了要求,为铁岭市水稻的優化生产打下基础。

4月18日针对铁岭市低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开原市八宝镇马圈子乡大棚秧苗生长现状进行调研及技术指导。

4月21日针对个别秧田出现了青枯、立枯等病害,同省稻作所邵国军研究员及沈阳农业大学吕文彦教授等一行到开原市对大棚育苗现状进行考察并及时提出病害的防治措施。

5月2日同省水稻所孙富余所长、韩勇副所长和五常水稻试验站闫平站长及其团队成员在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就水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现场就无纺布育苗出现的秧田病害提出了调整措施。

5月16日,铁岭市轻简化机插秧逐步进入高峰期,同省稻作所专家邵国军研究员、韩勇研究员等一行到开原市进行考察及技术指导。

6月13—14日针对受6月上旬低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 ℃)天气影响,前期水稻生长缓慢、返青延后、分蘖不足的情况,及时到铁岭县和开原市进行缓苗情况调研并指导。

6月23—25日到广州参加水稻产业体系发展报告会,并现场考察了广东超级稻展示基地,拓展了试验站的工作思路。

7月5日铁岭市水稻进入了分蘖盛期,会同铁岭市推广总站及铁岭县农业中心专家到铁岭县示范基地对铁粳11等示范品种调研并提出后期高产高效的管理技术。

7月6日同病虫害岗位专家魏松红团队及开原市农业中心专家到开原市示范基地调研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及时提出技术指导。

7月11日同东亚种业水稻专家到开原市调研水稻优质米生产现状。

7月20日针对铁岭市近期高温、多湿、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下,稻瘟病、稻螟蛉等病虫害有可能呈现中等程度发生,及时到铁岭县、开原市等水稻主产区进行调研、指导,并对目前铁岭市水稻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水稻后期技术管理措施,提供给相关部门及广大农户借鉴,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8月7—9日水稻生长进入了抽穗、齐穗期,针对目前高温闷热、多湿寡照的不利气候因素,到铁岭县、开原市和昌图县等水稻产区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并针对目前铁岭市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及时提出稻瘟病防治措施,提供给各示范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广大农户借鉴。

8月23日同铁岭市培训学校、开原市农业中心等专家到开原市农科所调查稻瘟病发生形势。

8月31日同病虫害岗位专家魏松红教授一行到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考察水稻病害发生形势。

9月1日到病虫害岗位专家陈温福院士组建的辽中试验站考察并同徐海博士等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9月5—7日到铁岭县、开原市、西丰县、昌图县、法库县考察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

9月8日通过铁岭电视台对全市稻农提出了水稻生产后期科学管水和适时收获的关键技术要点建议。

9月13日同宁夏综合试验站殷延勃站长、省水稻所邱福林博士等一行到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及开原市示范基地考察、交流。

11月11—12日到沈阳参加病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魏松红教授组织的交流会议,对2017年试验任务进行了阐述、交流,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计划、讨论,对岗位科学家与试验站任务的有效对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 推广铁粳系列水稻品种

2017年对育成的新品种进行示范与推广,积极与辽宁铁研种业、辽宁东亚种业等合作,走“科研+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法库县、西丰县建立5个“百亩”水稻高产示范田,推广种植铁粳7、铁粳11、铁粳13和铁粳14等水稻新品种25 333.33 hm2,增产稻谷12 693 t,新增产值3 807.9万元(稻谷按3.00元/kg计算)。

5 强化新品种成果转化,争取项目资金

加快新品种成果的转化速度,充分利用新品种米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推广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节约水资源,降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1]。2017年将铁粳13和铁粳14这2个水稻新品种转让给东亚种业开发,转让费用分别为8万元,总计16万元。另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基础设施有待改进、劳务费年年提高、下乡指导宣传费用不足及育种周期长等方面的问题。

6 加强优质品种资源的引进与研究利用及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目前,铁岭市水稻品种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资源比较狭窄,育种工作要实现突破与创新,就必须从新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入手,要在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利用的基础上,引进和搜集国内外新的种质资源。尤其注重多引进吉林、黑龙江的抗寒、早熟材料作亲本进行中早熟品种选育[2]。

继续进行自选水稻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试验,掌握选育品种栽培特性、完成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给品种使用者,使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7 加强杂交稻育种工作,示范推广模式有待改进

在人员配备、转育和组配鉴定等方面加大力度、争取早日选育出好的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同时,加强与种业公司、米业公司、地方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和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开发、推广,走“科研+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采用集中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技术推广手段,增强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3]。

8 增强农户病害防治意识

应强化科学技术培训,增强农户对纹枯病及稻瘟病危害的认知,解决农民偏施氮肥的问题,提高农户对病害的识别能力和对症下药技术水平,掌握药剂使用、防治时间等关键技术,减少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4]。

9 参考文献

[1] 彭苏梅,王小华.宜春市实施水稻高产创建与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成效与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2):20-22.

[2] 林叶键.加强水稻栽培体系的原因及其增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3):31.

[3] 胡衛忠.机插水稻高产的影响因素及增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00-101.

[4] 顾春梅.黑龙江垦区水稻发展历程及增产稳产技术措施[J].北方水稻,2012,42(2):74-75.

猜你喜欢

增产增收水稻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水稻种子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福建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殖技术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