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8-11-24轩素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水稻

轩素芹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虾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稻田整理、精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虾田水稻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虾田;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20-01

虾田水稻是虾稻共作条件下的水稻生产,其生长条件特殊,即在生态栽培条件下进行稻谷生产,满足了人们对有机大米的需求。经过几年虾田水稻种植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虾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通过种植筛选,水稻品种黄华占脱颖而出。黄华占为籼型优质稻品种,株高92.3~95.8 m,全生育期125 d,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抗病虫害,产量潜力大、米质优,商品价值高。这些综合性状使其适合于虾田水稻栽培。

2 稻田整理

稻田整理采用围埂法,养虾稻田只种一季水稻,做田埂将大田与环沟分开,田埂高、宽分别为30、20 cm。施足基肥,养虾的稻田,可以在5月底至6月初收获最后一批成虾后,于7 d内施用45%复合肥450 kg/hm2,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械翻耕耙匀;为了让小龙虾不会因为密度大而导致损失,整田时,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处理[1]。

3 精准播种

3.1 种子处理

做好种子处理,播种前2 d晒种。采用咪酰胺或强氯精浸种消毒处理,防苗期病害,浸种后一定要将稻种淘洗干净,三浸三露48~60 h,催芽至露白[2]。

3.2 播种

黄华占宜采取直播种植,播种量75 kg/hm2。播种时根据田块长宽及考虑到以后的施药方便,厢面宽度4 m,做到按厢称种、播种。播种时要播均匀,为保证以后小龙虾生长的植株间均匀、良好的通气性打下基础[3]。

4 水肥管理

早春2—3月,虾田水位需控制在30 cm左右,30 d后,需要提升水位30 cm,保持在60 cm左右。5月底至6月初水稻播种后,排干厢面积水,便于水稻立针,2叶1心前做到控水管理,分蘖期要浅水处理,够苗即可晒田。复水后,进行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点水层。抽穗灌浆期水分管理原则为干干湿湿,遇高温天气要进行深水调温。收获前7 d断水。水稻收割后的深秋初冬10—11月,虾田灌水,水位保持在30 cm左右,让稻蔸露出水面约10 cm,越冬期水位保持在40~50 cm之间[4-5]。

晒田,要求短、轻晒,即田中不陷脚,田边表土不会出现发白或裂缝即可。之后要恢复原水位,尽量不能晒过久。

施肥坚持前促、中控、后补原则,总肥量为纯N 180~210 kg/hm2、P2O5 75~105 kg/hm2、K2O 120~150 kg/hm2。不可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含氨肥料。

5 病虫害防治

虾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使用对虾影响最小的防治方法和药剂。

物理防治可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150 m2安装1盏)。也可采取生物防治,保护并利用害虫天敌、性诱剂诱杀成虫。防治螟虫使用杀螟杆菌、生物农药Bt粉剂。

适时进行化学防治,重点防治好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及苗期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穗部综合症。结合当地当期的病虫情预报,掌握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时期及用药方法。稻蓟马在秧田卷叶株率达到15%、虫量200头/百株,大田卷叶株率30%、虫量300头/百株时,用吡蚜酮60~75 g/hm2喷雾防治;飞虱卵孵高峰至1~2龄若虫期,用噻嗪酮112.5~120.0 g/hm2、吡蚜酮60~75 g/hm2进行喷雾防治;螟虫在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前,用氯虫苯甲酰胺75 g/hm2、杀虫双或杀虫单750~900 g/hm2、苏云金秆菌(8 000 IU/mg)3.75~4.50 kg/hm2喷雾防治;秧苗立枯病在水稻秧苗二至三叶期,用广枯灵45~90 g/hm2、敌克松900~975 g/hm2喷雾防治;稻瘟病在发病初期,用三环唑225~300 g/hm2喷雾防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150~225 g/hm2、苯醚甲环唑·丙环唑75~105 g/hm2喷雾防治;稻曲病在破口前3~5 d,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75~90 g/hm2喷雾防治。在综合防病治虫的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6 排水收割

收割前应排水,但排水时需要特别注意,让水位用最快的速度下降至田面5~10 cm,之后再慢排水,让小龙虾回到环形沟、田间沟中。最后再保持15 cm左右的水位方可进行水稻的收割[6]。

7 参考文献

[1] 周国峰,陈苏敏,夏光荣,等.优质中晚稻新品种黄华占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3):137.

[2] 黎彬,罗先富,朱建宇,等.优质稻黄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9(6):31-32.

[3] 潘甫河,吴多新.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93.

[4] 蒋云鹏.优质稻黄华占在桐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9):193-194.

[5] 潘浩鹏,唐孝和.龙胜县百香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2):77-78.

[6] 陶忠虎,周浠,周多勇,等.虾稻共生生態高效模式及技术[J].中国水产,2013(7):68-70.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