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剃旭东:让设计自然生长,用心理空间传递设计温度

2018-11-24范嘉苑

现代装饰 2018年8期
关键词:旭东状态设计师

范嘉苑

沸腾的开水缓缓冒出蒸汽,壶中的茶叶在热水冲泡下渐渐舒展,倒入建盏,轻盈的茶香飘散而开……从温杯烫盏到冲沏品茶的一系列步骤,施旭东熟稔于心,福建人的爱茶品性从他身上可见一斑。在平潭岛出身的施旭东,五岁便开始习画,在大学时期学习装潢专业,后来跟着父亲做了六年建筑,最终选择了室内设计。在海岛文化的浸染中成长,曾跟着父亲做建筑设计,加之从小学习美术而生长出来的那种自由状态,这些多元化的丰富经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施旭东后来的设计理念,也融入了他的原创精神。他以“自然生长”的姿态去创作,并提出“六感设计”,通过心理空间的表达构筑空间精神,希冀创造出美好而温暖的作品。

设计最好的姿态应该是自然生长

踏入施旭东的办公室,首先吸引人们目光的大概是门口的那幅油画。这是施旭东在某次场合中偶然画的作品,它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纷繁的色彩和线条勾勒出一幅乱中有序的画面,待心情好时,他会在上面继续添加几笔。学美术出身的施旭东对色彩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喜欢,或许正是因艺术创作而形成的这种气质,让他十分向往和推崇“自然生长”的设计。也因为施旭东曾跟父亲学习了六年的建筑设计,这种“自然生长”的设计形态融合了美术与建筑的影子,让其设计的空间呈现出丰盈的艺术气质。

施旭东所说的这种自然的设计形态也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他的出生地平潭岛所孕育出的海岛文化,还是福州这座环山面海的城市所表现出的温润特质,都或多或少地影射在施旭东的设计作品之中。除了设计作品以外,对于职业规划和公司运营,施旭东也更趋向于“自然生长”的方向,将爱设计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然生长”的设计联盟。也许就像是门口的那幅未完成且一直在“生长”的画作,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丰富而自由是施旭东一直所向往的状态。

设计“第六感”——用空间精神传递关怀

“空间承载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而‘温度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对人的关怀和人的心理感受。”当施旭东在谈到“设计的温度”这一主题时如是说。于他而言,“设计的温度”体现在他提出的“六感设计”理念之中。施旭东认为,除了视、听、嗅、触、味的五感体验以外,设计应该给空间注入“第六感”,即“空间精神”。空间精神需要通过心理空间的表达来塑造,心理层面的空间感知是在可视化的“五感”体验之上所获得的升华,让空间与人产生情感交互,通过空间精神让人与空间“对话”。当空间满足了人的“五感”以后,继而让用户获得“第六感”的精神需求,这样的空间是有生命力的,它们通过空间精神传递着关怀与温度。

关于设计中的“美好”

在采访过程中,施旭东多次提到了“美好”一词。他认为,“美好不仅仅是美”,而要关注人在空间中的感受。行业中普遍认为好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需求,然后再满足美的需求,而施旭东觉得在此之上更应该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空间的美不仅是从线条、色彩或形式上的醒目呈现,而是首先要给人一种舒服、自然的感受。此外,他也强调了原创精神之于设计的重要性,带着原创精神去做设计,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有灵魂的,设计的美好也由此而生。施旭东希望在他带领下的“唐玛”团队能够不疾不徐地朝着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个方向前进。

对话录(精选)

您對色彩似乎有很强的敏锐度,应该有自己一套的见解?

施旭东:我出生的平潭岛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独立海岛,骨子里会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从小看到的景色主要是风、沙、岩石和海浪,它们后来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在我的设计项目里面,在潜意识里,作品往往会呈现出设计师的成长背景状态。我五岁开始画画,大学学的是装潢专业,我比较喜欢油画,所以对色彩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喜欢,爱调各种各样不同的色度色阶的色彩。我父亲做的是建筑,我跟他学了六年的建筑,所以我的设计项目里除了会呈现出美术专业的那种自由状态,即自然生长,还跟我接触的建筑形态有关。

您的家乡平潭岛以及如今落脚的福州都具有海洋文化的地域特色,您觉得在地文化对你的设计有哪些影响?可以举个例子吗?

施旭东:福建的特点特别明显,它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面海的城市,文化特质比较温润、温和。它呈现出来的人文比较休闲,比较明显的是福州这边的茶文化。我觉得能够坐下来品一杯工夫茶,这样的状态在其他城市不容易做到。我做的茶空间里会设计一些装置,这些装置有意无意地影射出一种生活状态,它们看似平静,内在却是波澜起伏。我做的茶空间有一些非常简洁,注重建筑空间或者是结构的状态,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留白。还有一些茶空间则采用了粗糙的肌理表面或者原生态的木材,表达了大自然中最质朴的东西。

您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才是有温度的?

施旭东:我认为空间设计包含了所有跨界设计的内容。因为空间承载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而“温度”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对人的关怀和人的心理感受。我一直倡导的设计理念是“六感设计”,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的感知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空间,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建筑,事实上都是因为有人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情绪。

何为六感空间?我认为它可以总结为两个内容,一个是物理行为的空间内容,也就是人的五个感知,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些是物理感知。另一个内容,我把它叫做心理空间的表达。心理空间可能像空气,你看不见,但它实实在在存在。心理空间会呈现出一种空间精神,空间精神对人是会有触动的。设计师能够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对空间的理解,对人的感知和心理空间的关注,去营造出很好的空间精神,让空间与人产生良好的互动。

唐玛设计已创立多年时间,您作为公司创始人,心路历程是怎样的?您对于唐玛设计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或规划吗?

施旭东:我只有一句话,就是希望喜欢设计的人,一起来“玩”。唐玛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对所有优秀的设计师都开放,我希望聚集一些真正愿意“玩”设计的人一起来交流、互动。我并不希望唐玛是一家非常庞大的公司,而只是把它定位成一个设计联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然生长。我觉得这才是设计师该有的状态,你可以玩各种风格,有不同的见解,没有任务和指标的要求,没有绩效考核的要求,这是我对唐玛设计的一个定义。至于说唐玛走向哪里,有一点是不能变的,就是希望这群设计者能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状态。每个设计师都应该为创造出更美好的空间和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去努力。

您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您是怎么看待原创设计的?

施旭东:我一直在倡导原创设计,可是我认为真正的原创只有上帝,只有大自然,而我们人类或者设计师并不是真正的原创者,但我提倡这种原创精神。至于说什么是美的设计,我觉得它首先必须是美好的。业内大部分的标准答案就是说一个好的空间设计必须先满足功能性需求,第二才是满足美的需求。可是我倒不这么认为,我提倡的“六感设计”更关注人的心理空间以及空间所要呈现出来的精神。

比如设计一间餐厅,要让利润最大化,很多设计师会首先根据功能实现这个空间表达。而我恰恰相反,我想要表达的首先是这个商业空间给人的感知是美好的,能吸引人并让人想驻足停留的。美好的空间应先从人的视觉入手,吸收到心里,再通过五感的感知传递空间精神。

您觉得自己的职业画像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樣的特质?

施旭东:我们业内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都有很严谨的职业规划,可我是恰恰相反的,我不太有规划。可能我对物质层面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望,我更喜欢的是一种自由生长的状态。不管你选择哪种方式,都建议年轻的设计师要学会给自己逐步树立形象标签,因为让人看到你的身份标签,才能有话语权。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真正想发挥才华的时候,往往要有足够影响力,才能有机会去表达你的创意。每个设计师的状态不一样,但都可以有自己的标签和形象,你就是唯一的。

您特别爱茶,对茶的喜好可能也延伸至很多茶空间的设计,请问您私底下对于茶的这种兴趣,会给您的工作或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施旭东:我喜欢的内容非常多,体育项目、工艺品等我都非常喜欢,而茶是我生活当中接触最多的一个常物。我对茶的理解是,茶不是解渴的饮品,而是一种交流的媒介,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媒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泡茶的过程让我们的心绪安静下来,而且交流也是自由的状态,闻着茶香,聊着我们的话题,这就是福建人的一种常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状态。跟喝咖啡、喝酒不一样,喝茶更多的是内在需求,这也体现了我所说的“六感”里心理层面的东西。

听说您不仅对茶有一定理解,对于漆器或产品设计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钻研,能不能谈谈这个方面?

施旭东:从我提倡“六感设计”后,我会对家具或者器皿有更高的要求,这也跟前面提到的在地文化有关。虽然我对老祖宗的东西怀着一种敬畏和崇拜,但是作为当下的设计师,必须要先打破传统,然后再对其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它自由地生长,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旭东状态设计师
开学第一天
我是小小设计师
给春天开门
智珠二则
创意设计师
蜡笔画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