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分析及展望

2018-11-24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马宇驰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1期
关键词:磁条借书盘点

文/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 马宇驰

一、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药品溯源、物流及军事等各个行业中。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借助RFID系统的实施,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增加服务时间,优化借还书流程,升级库存盘点办法,实现了向办公自动化迈进的跨越。

二、RFID在资源流通及管理中的优势

(一)优化了传统的借还书模式。更新RFID设备,依靠自助借还机,读者可以独自完成借书、还书、续借等业务,一次可以在近场处理多本图书的借还,节省时间,简化工序。自助借机改变了传统的由工作人员扫条码借还书的模式,中间省略了馆员的操作,避免了读者可能存在的为难、害羞、胆怯等尴尬情绪,为用户隐私做到了进一步保护。

(二)提高防盗系统的安全性。目前图书馆应用的防盗系统多为磁条式感应门。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不足:磁条的磁性会受到磁场影响,出现感应失灵无法报警的漏报问题;以及读者将图书靠近借书台时可能引起误报警,同时也制造过大的声响影响阅览室环境。RFID采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通过在每本书中放置的电子标签实现图书定位,增加了防盗的安全性和感应的准确性。

(三)提高排架盘点工作效率。现今,不少图书馆对于一本书籍的查找、全馆书库盘点工作仍然由馆员手动进行。完成一次全馆书籍盘点仍然需要十分巨大的人力工时,而且无法保证高水平的准确率。还容易引起馆员懈怠、疲劳的情绪,不利于高效服务读者。RFID技术实现馆藏盘点智能化,一方面提高盘点的速度、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减小了馆员的重复性劳动工作量。

三、RFID在资源流通及管理中的局限

(一)传统的定制化实施过程。方案提供商提供给图书馆什么样产品,图书馆就为它买单。其中即使存在竞标机制,但是各个服务商提供几乎一样的方案产品,往往最后还是以厂商提供的方案、指标或产品为最终依据形成了厂商主导市场的卖方市场形势,造成了图书馆的被动选择。解决方案:联合所在院校的软件学院,出台相关标签及RFID的读写应用规范,结合已有的高校馆RFID读写应用规范,如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图书馆所在高校软件学院及有关具备资质的RFID生产厂商,进行符合高校图书馆需求规范的产品研发及生产。

(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RFID的安全问题。从用户完成借书手续到设备将该用户的业务自动退出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假使用户未进行手动点击退出业务,系统在未恢复初始状态前,下一位用户借出的图书就会有被记录到该读者的借阅证上,导致借阅记录错误;RFID标签受到破坏或信号干扰,导致标签无法正常传输数据,导致图书漏借、漏还等问题。解决方案:(1)系统加大提示力度,显示“接触成功后,请点击退出按钮”字样,或采用插卡式借书卡,拔卡自动退出。(2)借书还书是增加册数选项,当扫描机器统计数量与读者输入数量不一致时,进行相应提示。2.金属对电子标签的干扰。出于安全考虑,图书馆的原书都曾加贴磁条,实际使用中发现金属的磁条对RFID芯片是有干扰的,会干扰设备对芯片的读取,对于借还、盘点、定位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使用RFID设备时,要将原书中的老旧磁条进行剔除。这种剔除工作的工作量可能非常巨大。金属材质的书架对于RFID标签也有干扰;部分金箔皮的书籍同样存在无法应用RFID标签的问题,在选购图书时应引起注意。

四、RFID的发展建议及未来展望

(一)标签标准化迁移。对于一部分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较早,其标签数据格式在当时多采用自定义的定长字段序列,属于非标准数据格式。随着技术的更新,原有设备老化,设备的更新开始被考虑。新设备多按照ISO 28560相关标准设计,因此在支持新老标签格式问题上,可能不兼容,兼容性的思考需要引起注意。1.实时功能。智能书架的出现为图书馆的清点、统计、发现业务提供了助力,资源可以实时扫描准确计数,极大降低了文献盘点的错架率;通过后台计算令每本书的使用率、热门图书的借阅及在馆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以及为图书下架提供数据支持。智能书架可以准确抓取每本图书的离架、归架时间,这样就记录每本书架前阅的时间和频数,优化了传统算法中对于藏书利用率公式(藏书利用率=(阅览人次数+外借册数)/馆藏书刊总数*100%)里“阅览人次数”是估值的弊端。

(二)RFID结合微信。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及学生的欢迎。结合RFID信息的微信图书馆可以有效地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如实时显示某本图书的在馆可借数,并推送其馆内二维、三维资源位置图到用户微信界面,以便快捷定位。

猜你喜欢

磁条借书盘点
借书去
盘点各国网红猫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
透视眼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
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