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经历的浦东开发二三事

2018-11-23许唯物

世纪 2018年6期
关键词:浦东

许唯物

我是1993年5月到浦东工作的,那时浦东新区管委会就坐落在浦东大道141号,那里原先是黄浦区浦东文化馆的一幢二层小办公楼,后被编为大院内的2号楼,最初总面积仅280余平方米,隨着人员的不断增加,以后又借用了文化馆和上海船厂的一些老旧场地和楼房办公。当时周边到处是棚屋简房,不出数公里还能看见农田。

说到141号,浦东开发前浦东大道上并没有这个门牌号码。浦东文化馆是浦东大道143号,1990年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在此挂牌成立前,文化馆以西就没有门牌号码了,为了方便两个单位的进出和邮件收发,领导才决定另定新号。出于讨口彩、图吉利,不少同志曾经建议用66号或88号等,但有的同志提出浦东开发应该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文化馆是143号,在其西边定141号顺理成章,况且谐音就是“一是一”。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这个意见马上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赞成。

从此浦东大道141号就成了浦东开发的指挥部,见证了开发初期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和浦东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黄浦江上将有十个通道

今天从浦西进延安东路隧道到浦东,人们的眼前会倏然一亮,映入眼帘的尽是高楼林立和树木绿化。可是,90年代初的浦东却完全不是这样的情景。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宣布了开发浦东,可是政策、人才、资金等一系列的困难都摆在那里,浦东开发能否顺利开展,确实是大家心中的疑问,不仅外资有所顾虑,内资也有顾虑。国际上看好浦东开发的人并不多,甚至有些人嘲笑浦东开发是“三角裤工程”,因为当时引进的企业中,制衣业等劳动密集型工厂确实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状况还影响到了我们的一些干部,同样疑虑浦东开发能否像领导要求和宣传描述的那样搞出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同志亲自为大家作报告。他告诉我们环顾国际大都市,因一条河流一分为二的城市有不少,比如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巴黎横跨塞纳河、纽约有哈德逊河、圣彼得堡有涅瓦河等等,它们都是两岸均衡发展的。唯独上海这个跨河型城市像个“跛子”。浦西20世纪初已开始繁荣,我们浦东现在还有大片农田和破旧的厂房及民居,反差之大唯有上海,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设施问题。以前黄浦江上只有轮渡,现在有了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单线)和南浦大桥。当然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开发浦东的需要,我们正在规划和建造更多的桥梁和隧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至少要再建十个通道,有中央的支持、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小平同志的厚望,一定能把浦东建设好。

“黄浦江上要再建十个通道!”这对二十多年前的上海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美梦。那时为了观看刚建成的南浦大桥,位于大桥旁边外马路上的“薛家浜万吨冷库”,竟在屋顶上专门盖起一座“观桥亭”,作为该单位员工和市内外来客观看南浦大桥的最佳景点。赵启正同志的这番话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后来他又对我们提出了“ 要在地球仪边来思考浦东开发”的要求,这使我们浦东的干部在开发初期就能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仅会搞东西联动,搞城乡一体化,而且能打“中华牌”和“世界牌”。

1993年10月,杨浦大桥建成通车,主桥跨度602米,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叠合梁斜拉桥。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区管委会领导送给重要内、外宾的礼品中就有杨浦大桥上被称为“金色琴弦”的、由中国自行制造的斜拉索钢缆的横切块,那是当时领先世界的最新一代产品,有碗口大小,约2厘米厚,装在精制的礼品盒内,沉甸甸的。这份礼品极有意义,不仅展示了浦东开发和建设的成果,而且展示了中国斜拉桥产业的崛起,寓意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造从浦东走出上海,走向世界。

羊马礼品中的吉祥寓意

说到浦东新区管委会赠送的“礼品”,当时寓意深刻的礼品中还有过金融业两个“第一”的故事。

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由浦西迁入浦东陆家嘴,这标志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为了表达浦东新区对金融业“领头羊”到来的欢迎,管委会领导决定要在庆典仪式上赠送一只羊。一接到这个任务,我们办公室行政处立刻行动起来,同志们跑了川沙镇农村片地区的几个村庄,最终挑选了一只大小适中、形象可爱的小白羊。大家把小羊洗刷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脖子上还挂了一块标有“金融第一羊”的牌子。当赵启正和胡炜两位新区领导抱着小羊送到毛应樑行长的手上时,现场一阵欢笑、掌声雷动,这就是我们第一次用动物吉祥物作为礼品的一段佳话。

时隔不久,日本富士银行落户浦东,这是第一家进入浦东的外资银行。为了扩大宣传影响,新区管委会领导提出要给“一马当先”跨入浦东的富士银行送一匹马。考虑到日本人非常喜爱中国的工艺品,我们就专程到上海工艺美术品厂选购了一匹精心雕刻的、奋起前蹄的红木骏马。富士银行的代表高桥朗夫先生看到这件寓意深刻的工艺礼品时,非常高兴,深知其中含义的他连连鞠躬道谢。所以,那时我们行政处把为领导备选好礼品,扩大浦东开发的影响,也作为我们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浦东开发的大手笔

陆家嘴中心绿地公园位于延安东路隧道浦东出口左侧,是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的一个大手笔。这片土地上曾经是典型的棚户区,烂泥渡路、草塘弄等就是它们的名字,有3500多户居民,绝大部分住房低矮陋旧,道路泥泞狭窄,一下暴雨就会积水成灾,居住环境十分恶劣。但是一开始动迁工作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为了早日出形象、出功能,迎接1997年的香港回归,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周禹鹏和管委会主任胡炜决定选派机关干部去啃硬骨头,直接参与动迁工作。我被选中并任第一工作小组组长,组员有包芳根、周根兆和王启发同志。

胡炜同志在动员会上一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说实话我们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做过动迁工作,除了有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要完成任务靠什么?然而经过短时间的接触群众,我们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居民虽然渴望动迁,但对动迁政策的执行并不信任,怕不公开、不公正,先走吃亏。于是我们就拿公开政策作为抓手,从动迁政策、动迁房源和操作程序等,所有信息一律公开,同时在开展群众工作上狠下功夫。当时浦东的机关干部中流行一句话:“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而我们搞动迁的同志干脆星期六、星期日都不休息,还打上了每天下班后“夜晚时间”的主意,因为此时居民吃过晚饭后大部分都在家,正是我们上门做工作的黄金时段,能够和尽量多的家庭成员促膝谈心,了解实际困难。记得我们在动迁中还遇到过一位名叫唐云的老人家,由于他和上海著名书画家、中国画院老院长同名同姓,并且也酷爱中国书法,于是我们每次登门都称他“唐老”,谈话总是先从书画艺术聊起,很快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看到机关干部们在工作中毫不徇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又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居民群众逐步打消了“先走总吃亏”的顾虑,纷纷开始签约。几个月后,20多万平方米的动迁基地,除留下两处老旧建筑外,全部夷为平地。留下的建筑一处是西侧的变电站,它可以为该地区周边的工地设施继续提供电力保障;另一处则是建于1914年的“陈桂春老宅”,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四进三院二层的、中西风格交融的建筑。浦东开发初期曾对保护历史建筑有个共识,因上海1843年始开埠,故清末民初的可算“古”,所以就保留了下来,经修缮现在成为吴昌硕纪念馆。早年吴昌硕先生和陈桂春先生就是朋友,据说上世纪初住宅落成后,昌硕先生曾在此挥毫作画。所以这样的安排应该是这座老宅最完美的归宿,不仅可以展示吴昌硕大师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还能经常举办各类高层次的书画展览,继续为后人讲述海派文化和浦东开发的历史故事。

方圆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心绿地建成后,以绿为主,水景为辅,而作为水景的人工湖还勾勒出一幅当时的浦东新区行政版图,颇有特色。舍得拿出黄金宝地建绿地,体现出浦东开发规划者们的卓越眼光和魄力,毕竟那时动用8亿动迁资金不是小数字。但结果是千秋功德,既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又锻炼了机关干部,更主要的是给陆家嘴CBD(中心商务区)建了一个宜人美景,都市绿肺,大大提升了整个地区的环境品质。

说到浦东开发的规划,还不得不提当年的管委会老领导们的一个重要理念——惜土如金。在141号小楼赵启正副市长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幅出自上海书法大家、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胡问遂先生之手的作品《惜土如金》。这四个大字不仅真实体现了赵启正副市长等新区领导在对待开发用地的态度上慎之又慎,而且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每一个去他办公室汇报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珍惜每一块土地。记得他曾很严肅地对我们讲:在浦东开发中,我们一定要惜土如金,一是作为供城市呼吸的绿肺,二是为后人留下一些土地。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现在看起来是对的,但五十年、一百年后再看就不一定对,一定要留下一些可供后人开发的土地,在谋划今天的同时,还要站在战略高度上着眼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正由于浦东开发的领导者们有这样的观点和理念,就不难理解在浦东开发极需资金的上世纪90年代,能够舍下几十亿的土地批租收入,而投8亿资金建设绿地的远见和决心,绝非偶然。

接待美国前总统和十一世班禅

在141号大院工作期间,我任行政处副处长,分管的工作中还包括安全保卫,因此经历过两次比较特殊的内、外事接待工作,而且都涉及到了小陆家嘴的规划模型,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1994年1月18日,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访问新区管委会,布什虽已卸任,但美方的安保工作仍然非常严密。始料未及的是,1月17日晚上突然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清晨,整个上海银装素裹,到处一片白茫茫。我们办公室行政处的不少同事6点多钟就踏着厚厚的积雪,不约而同地赶到了管委会,大家拿起了工具铲雪、扫雪,足足奋战了两个多小时,开辟出了可供美方车队进出和掉头停放的场地,并在客人们行走的通道上扫除积雪,铺上了红地毯。做好了所有的接待准备工作后,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接待过程中,赵启正副市长介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概况和将来的整体规划,着重介绍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并在讲解小陆家嘴的规划模型时使用了激光指示器。当时的激光指示器没有现在的这么小巧,却使布什眼睛一亮。他当即指着激光指示器不无得意地说,他在指挥对伊拉克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中也使用了这种设备。没想到赵副市长马上接着说:是啊,同样的工具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和平建设,那时你指哪,哪儿楼倒下去,今天我们指哪,哪儿工厂高楼建起来。布什听了笑着点点头,这笑显然有点尴尬,不过浦东的开发开放、赵副市长的睿智和政治敏感性,倒是真的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当时正在现场,有幸聆听了这段经典的对话。

还有一次是1997年,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到访浦东新区管委会。事前国家安全部门和市委统战部门等相关领导非常重视,都提前到现场察看,并要求参照二级保卫来布置各项工作,同时还要我们专门安排一只类似法座的座椅专供班禅大师落座。不知是因为宗教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大师较为年幼,在宗教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在沙发上增加了好几个坐垫以提升高度,并以此座为重点调整了接待厅内的座椅布局。考虑到大师在到访期间可能会饮茶,我专门落实了后勤俞彩丽同志负责管好一只茶杯和一只保温瓶,专供大师备用,任何人不得过手,这在我们浦东的内宾(领导)接待史上是第一次。

来时,只见十几位喇嘛簇拥着大师走进接待厅,我们当时从未见过那么多喇嘛,据说班禅大师的经师和父亲也在其中。当赵启正副市长认真地站在陆家嘴规划模型旁开始介绍浦东开发的概况时,刚说到“这个模型除了黄浦江上的船是示意的以外,浦江两岸所有建筑都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班禅大师立即指着地处浦西一角的“上海大厦”兴奋地说:“看,这就是我们住的地方!”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按照平常凡人,当时他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且从未来过上海,能够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从沙盘模型中准确地找出一幢大楼,真是不可思议。他聪敏的表现惊到了在场的所有人,惊讶之余大家都自然联想到了有关活佛转世中那些神奇的传闻。这既是真实的故事,也是浦东开发过程中我们曾经为国家民族团结所做的一些工作。

法国总统盛赞浦东开发

2000年,随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迁至世纪大道2001号,浦东大道141号完成了作为浦东开发指挥部的角色,但其中建于1956年的二层小楼(2号楼)在2003年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起点和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见证,继续为世人宣传“浦东精神”。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能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中,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真是三生有幸。虽然那时的工作从早到晚都排得满满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和松动,但值!1997年5月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访问浦东后甚至说:“大运河是历史,长城是历史,浦东开发也是历史。”这是一位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对90年代浦东开发突飞猛进、翻天覆地变化成就所作的最高评价。

今天,新一代浦东人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浦东精神,共筑中国梦,将把浦东建设得更加美好。

写于2018年8月

(作者曾任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调研员)

猜你喜欢

浦东
参观浦东展览馆
去乡下春游
浦东大道,终于通了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中国商飞公司浦东生产线第一架ARJ21飞机完成首次生产试飞
数读浦东30 周年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浦东开发开放
浦东的“数字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