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付出和收获之间 如何做到心理平衡

2018-11-23韩娜

乐活老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舞蹈队老妈生活

文/韩娜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祝你平安》这首歌多少次萦绕在耳畔,如同和风轻抚去现实生活的许多不美满。可是,步入老年之后,许多人在付出的同时,也期盼着有所回报。在老少几代的大家庭里,如何看待付出与回报,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成了很多人十分苦恼的问题。

60岁以后,能继续和老伴同甘共苦,能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同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和睦相处,可谓幸福快乐。但任何人的生活里都不能少了儿女和亲戚朋友的相伴,面对我做了多少,我又得到多少回报等鸡毛蒜皮的琐事,老人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很多老人为儿女做贡献都是无条件的,为亲戚朋友帮忙也是发自内心的,既然奉献了,就不要计较能回报多少。要想到自己在奉献的过程中,也享受了快乐。幻想回报会等于付出,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不如潇洒一点,反倒会收获快乐。

每个老人退休之后都盼着能过上有尊严和快乐的日子,年轻时工作繁忙来不及享受生活,年老时总想着有自己的时间去看看世界。如果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允许老人总去潇洒走一回,那就需要老人和自己的家人转变自己的思想,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生活模式。

对于老人,要认识到给儿女看孩子,照料儿女起居,是新的更有价值的工作。人生永远都是有失才有得,看到襁褓中的小孙子在自己的照料下慢慢长大,儿女们没有后顾之忧在事业上有所进步,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快乐?即使你拥有大把的时间去游山玩水,可想到儿女为了工作和家庭忙得昏天黑地,你可能还是不会觉得快乐。所以,希望晚年生活快乐,就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自内心地付出,不去计较回报与否,给他人带去便利的同时,自己也能拥有尊严和快乐。

老有所乐,应该是乐于去想,乐于去做,乐于去接受。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是靠自己内心的满足。心存善念,学会给予和付出,满足感就会爆棚,此时不求回报又何妨?因此,我们相信,舍得付出才会收获快乐。

为接送孙女上下学我离开了自创的舞蹈队

焦女士 62岁

退休前,我在部队的文工团里是一名舞蹈演员,同龄人看到我,都很羡慕我身形苗条、气质出众,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就向我取经。刚开始退休的时候,成天跳惯了的我闲在家里很不舒服,没有了天天的练功和排练,胳膊腿好像都不好使了。于是,我就天天往社区活动室跑,看能不能发挥余热,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继续跳起来。先是组建个广场舞队,初衷就是锻炼身体,后来规模不断壮大,我就寻思着加入一些能登上更多舞台的舞蹈形式。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带领下,社区舞蹈队渐渐跳出了名,越来越多的活动主办方找到我们。虽然舞蹈队从无到有,经历了各种状况,但我喜欢跳舞,也就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充实了自己,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然而,就在我的第二春跳得如火如荼之际,儿子儿媳妇找到我,让我帮他们接送孩子上下学。这可咋办呢?我们舞蹈队一般都是下午排练,上午送孩子上学还能安排开,这晚上放学也赶不上啊。当时,看到我很为难,儿子儿媳妇也有些不好意思,称不是没想过让孩子放学后去小饭桌,但考虑孩子刚上一年级,适应能力差,担心去外面吃不好,学习也耽误了。听到儿子这么说,我就是再不愿意也不能拒绝啊,我也年轻过,也经历了孩子小的时候没人帮忙照顾的无助。于是,我很快就答应了儿子,让他和儿媳妇放心地去上班,我负责接送孩子。

既然决定回家照顾孩子,舞蹈队的工作就顾不上了,跟社区主任沟通后,我十分不舍地离开了舞蹈队,将工作交给了副手。学员们起初很难接受我的离开,总给我打电话,我每次都跟她们说起儿子儿媳妇工作的不容易,作为老人,我不能让孩子在工作上有后顾之忧,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带舞蹈队跳舞是发挥余热,帮儿子管孩子同样也是有意义的事。慢慢地,这些舞蹈队的学员也就理解了我的选择,还对我的付出伸出大拇指。

儿子和儿媳妇跟我生活在一个社区,很多老邻居彼此之间也很熟悉,小两口慢慢知道了我在舞蹈队是核心力量,为了照顾孙女才不得已离开,内心很是自责,为此还专门跟我谈了一次心,最后提出,周末的时候让我放两天假去跳跳舞,他们俩周末串开休息照顾孩子。后来,我又给舞蹈队当起了顾问,周末的时候也去跳上几支舞,娱乐一下。

闲下来的时候,我总在想,自己并没有因为离开舞蹈队而让生活无趣,反倒因为付出得到了儿子和舞蹈队伙伴更多的尊重,获得的快乐一点也不比在舞蹈队的时候少。

伺候痴呆老妈十余年没睡过一晚安稳觉

王女士65 岁

我兄弟姐妹4个人,是个重组家庭,但大家相处得一直很融洽。我是老大,老妈一直跟我一起生活,每到周末,弟弟妹妹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我家聚会,老妈看见我们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也很欣慰。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老妈的记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好,刚开始是出门忘带钥匙,后来是总丢钱,再到后来和老同事遛弯竟找不到回家的路。无奈,带老妈去医院检查,被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记性不好,到严重的时候,甚至忘记了亲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带着这个不幸的消息回到家,一直相处很和谐的弟弟和妹妹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我这个当大姐的太了解他们了,他们一时间不能接受老妈患病的事实,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病不能治愈,只能通过药物延缓疾病严重的速度。

在老妈刚刚被诊断出老年痴呆的时候,病症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和原来一样,还能帮我照顾外孙女,坏的时候就把自己锁在房间数钱,就怕别人拿走她的钱,以至于后来每到老妈开工资的日子,我们就要把钱全取出来,放在老妈的床头柜里,以求得老妈安心。其实这些插曲还不算啥,有一天老妈半夜突然惊醒,就说有人要害她,突然从床上跳下来,马上就骨折了,这一病,老妈的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解决,本来就糊涂的她,变得越来越奇怪了。兄弟姐妹看在眼里,就商量着轮流照顾老妈,说不能累我一个人。于是,老妈这个月在弟弟家,下个月就在妹妹家,最后又轮到我家。这么做是把我解脱出来了,可老妈到谁家都要适应一阵子,由于生病,大哭小闹就不可避免,彻底打乱了弟弟妹妹家的生活,原来还能带着小孙女的妹妹不得不早早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弟弟开夜班出租车,白天在家根本没法睡觉。后来,我和老伴一商量,还是把老妈接回来吧,继续由我们照顾。和弟弟妹妹们相比,我家的生活压力最小,我和老伴都退休了,也有时间陪着老妈。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妈的病更重了,经常在晚上喊醒我,一到她跟前,还说不清有什么事,这种情况几乎每晚都会发生。后来,弟弟妹妹们看到我日渐憔悴,商量着轮班到我家帮忙照顾老妈,以减轻我的负担。

今年春节的时候,老妈离开了我们,这距离她被诊断出老年痴呆已经有10年了,在老妈在世的最后这几年,由于她的小脑萎缩得厉害,甚至忘记了我们几个,经常骂我们,说我们虐待她。每当弟弟妹妹听到老妈的骂声,都忍不住要上前和她理论,说我如何地不容易,为这个家无怨无悔地付出。老妈是听不懂了,现在也听不见了,但弟弟妹妹们还是像老妈活着的时候那样,逢年过节就来看我,春节的时候还是大家一起过,这些让我觉得十分温暖,也认识到自己还是有价值的。人这一辈子不过如此,少计较得失,就能幸福并快乐着。

亲家刚没老伴那阵儿我陪吃、陪住、陪玩

张女士 67岁

亲家之间的关系一般都很微妙,因为各自的孩子表面上维持着看似和谐的关系,平时走动不多,能不接触就不接触,这些都是我几年来的亲身感受。

女儿和女婿是在网上认识的,等他们想结婚的时候才告诉双方老人对方的存在,说实话,从外表上看,女婿的模样要比女儿好,但女婿的家庭很困难,自己也没有稳定的工作,父亲又长年卧病在床,作为女方的家长,我肯定是不接受的。至于女婿家的看法,虽然没直说意见,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嫌我女儿长得丑,没有小鸟依人的样子。双方家庭的反对,并没有分开两个孩子,他们还继续交往着,暗地里筹备婚礼。双方老人终究是拗不过孩子,同意了他们的结合,但多少都有些不甘心。

转眼,外孙女都10岁了,一直由我帮忙照看着,小两口的日子过得也算幸福。亲家母虽然当初不满意这个儿媳妇,但随着这么多年的接触,对这个儿媳妇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尤其是她成年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无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我女儿从没少了对公公婆婆的资助和照顾。有一次,女儿的公公突发疾病住院,正赶上女婿在外地出差,是我和老伴出面联系医院,又拿出钱及时办理了住院。之后,亲家母很过意不去,特意到我家表示感谢,还还了钱。也正是这次接触,我们双方家长彻底打破了之前的隔膜,我对亲家母这么多年照顾瘫痪老伴很同情,也可怜她的晚年生活如此辛苦,而亲家母也感受到了我们一家人的善良,再不提当初不满意我女儿的事了。

大约两年后,女儿的公公去世,习惯每天为老伴擦身、喂饭的亲家母一下子白了头发,每天都在家偷偷抹眼泪。女儿和女婿也很担心,把亲家母接到家里,可看到小两口每天亲亲热热的,亲家母更是想念老伴。为了让亲家母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女儿想尽各种办法,有时跟我出去玩也带着婆婆。看着女儿这么累,我也很着急,和老伴商量着能不能由我出面陪着亲家母,让女儿解脱出来,专心工作和照顾孩子。

于是,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给外孙女买的学区房收拾出来,让亲家母搬离和去世老伴生活多年的老房子,不去接触那些老物件,兴许心情能好点。这件事完成后,我就开始召集老伙伴们出去旅游,远的近的哪都走,由于年龄相仿,亲家母跟我们的相处很快就融洽起来,抑郁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看到亲家母的变化,女儿和女婿都很感动,尤其是女婿对我说话的态度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他觉得我是改变他母亲最大的功臣。有一次,在家庭聚会上,女婿喝多了,竟抱着我一直喊:“妈,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我有两个妈,我一定会尽心地照顾你们的晚年生活。”虽然是酒话,但我听在心里还是感动得落了泪。我的真诚和付出,换来了孩子们更多的尊重,现在我也不求别的,只求我们一大家子幸福地生活下去,费心也好,出力也好,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我撇开家帮弟弟管孩子一管就是6年

刘先生 61岁

我家哥俩,弟弟比我小得多,从小感情就好,因为年龄差距,我总拿弟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弟弟长大后,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因为身处两个城市而变得疏远,最多一周能打一次电话,赶上节假日,弟弟也会回来看看我和老妈妈。再后来,弟弟在北京成了家,老妈妈因为年纪大了,跟我在一起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爱人体检查出乳腺癌,需要及时手术控制病情,恰巧这一年儿子高考,对于我这个工薪阶层来说,一边是高额的手术费,一边是上大学的学费,管得了这边就得放弃另一边,偏偏哪个也不能放弃。爱人跟我风风雨雨这些年,我哪能不管不顾;儿子考上了大学,我又怎么忍心让他放弃,断送了前程。弟弟知道这些情况后给我打电话,让我安心地照顾我爱人,至于我儿子,他就管了,4年上大学的费用不用我操心。这个表态给我吃了定心丸,解决了我的大难题。

转眼4年就过去了,我爱人的病由于手术及时,后续的治疗也很见效,身体各方面指标都接近正常了,儿子在我弟弟的资助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还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在一次家庭聚会上,爱人和儿子都说自己幸运,因为他们生活在有爱的大家庭里。弟弟和弟妹对这样的感慨一笑了之,老妈妈也很欣慰。

弟弟在北京是做导演的,非常忙,和弟妹结婚后也没急着要孩子。老妈妈看到我一家的幸福生活,对弟弟没有孩子这事很着急。弟弟和弟妹结婚的时候就快40了,再不要孩子恐怕就要不上了。若不是老妈妈三天两头地催促,弟弟可能真打算做个丁克了。在弟弟44岁那年,小侄子出生了,小家伙的降临又给我们这一大家子带来了欢乐。可高兴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弟妹上班后,小侄子谁来管?让老妈妈过去帮忙不现实,雇个保姆不仅花销大而且也不放心,我和爱人一商量,决定由我过去给弟弟带孩子,她和老妈妈留在沈阳,儿子工作了,也不用我分心。当年是弟弟的慷慨解囊,救了我爱人的命,让我儿子有了今天的生活。我在生活上很细致,既然能带大儿子也能带大侄子。这下好了,我过去帮弟弟和弟妹带孩子,他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本想到侄子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回沈阳,可侄子这些年一直由我管,生活上也非常依赖我,我只好接着管,这一管就是6年,家里的老妈妈都扔给了爱人照顾。后来,老妈妈去世,亲属都过来参加葬礼,提起我给弟弟长年管孩子的事,都对我竖起大拇指。其实,我的付出也是在报恩,而且心甘情愿,弟弟和弟妹也对我这么多年的帮助很感激。

彼此的付出换来两个家庭的和睦相处,我想,两个孩子也会被上一辈影响,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会长久地延续着兄弟情。所谓的幸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

不要让抱怨束缚了爱生活的心

老人上了年纪之后就会觉得生活安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是因为体力和精力都无法和年轻的时候相提并论,经不起任何折腾了;二是哪个家庭都有兄弟姐妹,他们还有家庭,下面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家长里短,人多嘴杂;或者谁家有个意外,自己都跟着操心。很多老人憧憬着晚年生活平静无波,公园里遛遛,市场里逛逛,但大多人都被现实束缚了,不是这家需要给儿女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就是那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有病需要照顾。那颗退休后一定要好好生活的心,慢慢地被抱怨磨没了。

有人认为,抱怨可以排解负面情绪,有利身心健康。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美国一项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抱怨等负面情绪时,会分泌皮质醇激素,该激素长期过高时,不仅会干扰学习和记忆,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和骨骼密度,增加患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负面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让你更容易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还会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专注于负面事情。

上面介绍的四个案例中,主人公的晚年生活都不算安逸,从他们讲述里,我们没听到抱怨而是深深体会到了他们付出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其实,幸福的晚年生活并非只拘泥于安逸,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帮助到他人,也可以好好生活,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只要你甘于付出,不去抱怨,别人受益,自己也受益,那颗爱生活的心就会一直跳动着。

谁都愿意听到好听的声音,如果您的生活充满了抱怨,那么付出的再多也没人会领情,这又是何苦呢?远离抱怨,我们才能在自己生活的原点改变自我,收获喜悦和健康幸福的生活。如何远离抱怨?下面这些建议供您参考:

1.面对困难和突发状况,敢于正视并寻求改变,每天都要面带笑容,从而明白抱怨之外的世界更美好。

2.善于放下,只有看透了得失,战胜了自己,才懂得原来放下也是一种快乐。

3.学会吃亏,你会体会到原来自己不是孤独的,才理解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快乐”的投资。

4.偶尔糊涂,你会感到“难得糊涂”的真谛,方懂得做人有时少一些计较,会多一分美丽。

最后,想对大家说的是,只有远离抱怨,我们才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一个健康美丽的世界。

吃鱼补脑首选鲅鱼

俗话说,“吃鱼补脑”,是因为鱼肉里含有的DHA对大脑发育有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预防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视力退化等,还能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和缓解抑郁。物美价廉的鲅鱼每周只需吃二两半,就能实现最佳补脑效果。每周吃三两半的金鲳鱼或海鲈鱼也有近似效果。

未来机器人能自我修复

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体都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如今,一些科学家也在探索着让机器人模仿和实现这种能力。近日,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可以自我修复的材料,这种材料能帮助机器人在短时间内从损伤中修复,能应用于仿生机器人、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生食蔬果可提升积极情绪

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生食蔬菜水果可能有助预防抑郁,提升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研究人员说,当前健康宣传大多关注蔬果摄入量,其实食用方式也具有重要意义。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的十大生蔬果:胡萝卜、香蕉、苹果、菠菜、西柚、莴苣、柑橘、浆果、黄瓜和猕猴桃。

7小时睡眠 最有益心脏

美国《睡眠》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晚保持7个小时睡眠最有益心脏“减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睡眠不足会导致糖代谢紊乱、血压问题以及炎症增加等潜在问题,睡眠时间过长同样有害健康。

躺着量的血压最高

理论上,躺着量的血压高于坐着量的,坐着量的血压又高于站着量的,但数值相差不会超过10毫米汞柱。老年人起身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否则易出现体位性的低血压,导致头晕、跌倒,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看纸质书记得牢

电子书的兴起,让纸质书的境况更加艰难。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阅读纸质书更有利于人类记忆。据科学家分析,印刷良好的纸质书的气味和触觉以及翻书页的感觉可以使人类觉得更舒服,帮助人类记忆。

服中药不宜吃海带

海带也是一味中药,学名昆布。中药的“十八反”中明确规定,海藻不能与甘草同用,否则会产生毒副作用。而昆布与海藻的来源与功效相似,因此昆布也不宜与甘草同用。甘草作为调和诸药之药,几乎存在于每张中药处方中,所以便有了“服中药不吃海带”的说法。

为啥Enter键叫回车

我们都习惯把电脑键盘上的Enter键称作回车键,它的来历要从打字机时代说起。在最开始的英文机械打字机上,有一个叫做“字车”的部件,每打一个字母,“字车”就前进一格。当打满一行字符后,打字者就得推动“字车”到起始位置,以便开始输入下一行,这个推动“字车”的动作叫“回车”。后来,机械打字机被取代,回车这个动作也被Enter键取代。

鸟儿会不会撒尿

很多人都被天上落下的鸟屎袭击过,但是似乎没谁见过鸟儿在空中撒尿,难道它们都不撒尿的吗?“撒尿”指的是尿在肾脏形成,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再从膀胱经过尿道排到体外的过程。和哺乳动物相比,鸟儿没有膀胱这样一个储尿的生理结构,它们的尿液会通往泄殖腔。所以,鸟类的排泄物往往是粪和尿的混合物。

鲨鱼翻身会昏倒

把鲨鱼翻过来它会表现得像正在昏睡一样,鲨鱼的这种行为被称作“紧张性静止”,即进入一种不能移动、反应迟缓的状态。还有一些鲨鱼,例如鼬鲨,只需轻轻把手放在鲨鱼的鼻尖下部就会出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持续1~15分钟。

做心电图先休息10分钟

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式,虽然如此,但有些注意事项却不是人人皆知。

1.检查前最好不要空腹,这样可能引起低血糖,造成心跳加速,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2.做心电图尤其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时,最好别穿化纤类衣服,建议穿纯棉衣服。

3.不要在匆匆忙忙的状态下去做心电图,检查前最好先休息一会儿,等平静下来再做检查。先休息10分钟,同时,不要吸烟、喝酒以及浓茶和咖啡,以免引起心动过速或心率失常。

饮食谣言五则

谣言1:避免摄入味精。

真相:味精是增味剂,摄入体内完全无害。

谣言2:剩菜、腌菜或熏肉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叫做亚硝酸盐。如果这种物质经常出现在胃肠道,就容易让人得癌症。

真相:亚硝酸盐不致癌,分解成亚硝胺才致癌,但亚硝胺一般很容易被分解,所以“隔夜饭菜致癌说”不成立。

谣言3:苹果醋、蘑菇是超级食物。

真相:尽管有些食物确实比其他食物更加健康,但“超级食物”并没有法律或医学上的定义。营养学家和公众健康专家很少使用这个词语。

谣言4:不吃麸质能使消化系统保持健康。

真相:除非你患有麦胶性肠病,否则麸质应该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谣言5:杏仁奶比普通奶更健康。

真相:一杯低脂牛奶约含8克蛋白质,而杏仁奶则不含蛋白质。此外,杏仁奶的大部分维生素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

猜你喜欢

舞蹈队老妈生活
爱逛街的老妈
姐妹舞蹈队掠影
“精明”的老妈
“快点儿”老妈
一支舞蹈队的式微
金发舞蹈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做个新版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