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信

2018-11-22

南方周末 2018-11-22
关键词:市镇文明城市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更需高质量“镇改市”

回应“县改市,如何不再‘一哄而上”

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时局版

对口扶贫来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县政府所在地突泉镇就像一颗小小的城市化的明珠摆在辽阔的农田里一样。两个多月以来深入贫困户和农户家中,感受到了农民农村对于城市化的需要,应该是“乡土市镇”,是“镇改市”,而集中的规模巨大的城市对于分散的大农区并不现实,或者说过于遥远了。

高质量的“镇改市”不只是行政化的城市化农村乡镇,而是“小市长”大服务,是城市一样生活化的“镇改市”。每个“市镇”是带动周边农村和谐、原生态、绿色提升生活水平和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示范点。“市镇”是把城市的种子播种到农村,应该是最小的城市,是村屯农民自由出入的城市。各级“县官”们与其破头争抢,围城攻坚,不如为农民建设力所能及的“最小的城市”。

内蒙古突泉❘杨怀伟❘公务员

家长应多带孩子亲近自然

回应“自然教育难进校园”

2018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环境版

自然教育和体音美一样,从来没有走下课表,只不过换个名称而已。之所以现在自然教育滞后、自然知识匮乏成了普遍社会现象,原因较复杂,一时半会也无法彻底改变。但我认为,家长在弥补孩子自然教育短板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寒暑假和周末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逛公园、郊游、爬山、参观自然博物馆、农家乐采摘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仅和孩子的感情加深了,大自然的风花雪月、草木鸟兽扑面而来,怎么还会发生“不辨菽麦”的事呢?如果志趣相近的家长建一个微信群,大家联系和活动那就会更方便了。有时科学课上,或因材料不足,或因顾忌安全,一些实验便不做了,只是讲一讲了事,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电视台播出的自然类科普教育节目,家长可以让孩子有选择地收看或和孩子一起看。

陕西西安❘柯润安❘东城一小教师

过度包装不可取

“双11”后,家里收到很多快递包裹。每次拆包装都觉得头疼。一本书层层叠叠裹着薄膜,还用封箱带捆得严严实实,再加上商品本身的包装,拆件包裹有时要花好几分钟。小区楼下的纸箱和塑料薄膜堆积成山,解决电商平台的过度包装问题,已变得刻不容缓了。诚然货物的妥善运输非常重要,但为追求保护功能,宁多勿少,采用过多过厚的包装材料,不仅浪费资源,海量的包装垃圾也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相信各大电商平台有绝对的技术实力监控过度包装问题,推动更环保、更实用的快递货物包装规范,帮助节约国民资源和保护环境。

上海❘王元❘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三

让“文明城市”每天都文明

10月,我所在的城市迎接“文明城市”检查。检查前,学校组织捡垃圾、擦围栏等志愿者活动,爸爸妈妈单位也有志愿者值勤活动。为迎检,路边摊消失了,未经报备的车不能上路,路边的共享单车不见踪影,垃圾桶也换新了。早晚高峰,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遍布大小路口的斑马线。路边看不到一辆违章停车,拖车在路上不停地巡视。可是,检查风声一过,志愿者数量马上减少,路上没有停车位的地方停起了车,上路的车辆恢复往常的拥挤,早点车也出现了。虽不是没有一点改变,但一切都有松了口气的模样。

“文明城市”只是为了检查吗?检查评定制度下会产生突击现象,而突击现象就像是治标不治本的退烧药。“文明城市”是每个城市都想得到的称号,但形式上的变脸容易回到原点。我们期待真正的文明城市没有弄虚作假,也希望文明是每天每人做得到的文明,是能持之以恒的文明,而不是为了迎接检查临时虚伪的文明。

浙江❘徐睦博❘初一学生

(栏目主持:温翠玲)

猜你喜欢

市镇文明城市南方周末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化妆的感受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
黄瑜航??《年年有余》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