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保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018-11-20田舒文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保护

田舒文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渐渐开始关注环境的变化,开始着手对环境的保护、绿化,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共建生态文明。

关键词:保护环境;生态文明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号召,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号召全民,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建设蓝天碧水,美丽富强的地球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没有那么多的关心,也没有时间关注环境的恶劣,雾霾天气的增加,而也有人看到了蓝天不再那么蓝,湖水不再那么清澈,绿色植物的减少,冰山开始融化……这一系列现象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也引起了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大家都希望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既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全人类共同谋求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我们每一位国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要多植树多种花,少用一次性筷子、纸巾,少砍伐树木,这样日积月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美,空气会越来越新鲜,相信我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绿色的环境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在新形势下,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关爱环境绿衣,共建生态文,明显得尤为迫切。

绿色优美的环境是人类最好的资源禀赋,也是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更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环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励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保护环境,要加强政府生态环保职能,增进部门协作。政府在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职能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全面加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职能创造条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地区,应打破行政区划,按照自然区划建立有权威的机构。市政府应适当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预算,增加环境事业基本建设投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保护环境,要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建设,强化执法。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环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情况仍有不同程度存在。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体系,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应急污染事故防范与处理、生态补偿等方面加强环境立法。要完善法律法规条款,通过修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要违法都应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保护环境,要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环境保护文化氛围。环保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专业组织。要真正的让老百姓都树立环保意识,着力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同时依靠媒体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加强环境保护,共建生态文明,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崇高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成为共建生态文明和共享绿色未来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后,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