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生态学的绿色城市思想与政治想象

2018-11-20李亮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城市

李亮

摘要:布克金社会生态学梳理了城市作为文明之所的历史遗产,对资本主义城市及问题展开了全面批判,并描述了走向绿色城市的未来图景与路径。在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语境中考察布克金对城市的生态批评和政治分析,是深入理解社会生态学的关键,也有助于我们跳出各种主义意识形态的分野,获得跨越政治文化的启示。

关键词:布克金;社会生态学;城市

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出现是一个重大事件。城市集中体现了人类脱胎于自然而发展出来的理性与进步。[1]为了论述自己的城市观,美国社会生态学学者默里·布克金(Murray Bookchin)做了大量研究。在当代中国城镇化的语境中考察布克金对城市的生态批评和政治分析,是深入理解社会生态学的关键,也有助于我们跳出各种主义意识形态的分野,获得跨越政治文化的启示。

一、城市的遗产:文明之所

城市与人类文明密切关联——“文明”(civilization)的词根就来自“城市”(city,其拉丁语是civitas)。人类社会初期,城市的出现打破了根据同宗血缘关系而排斥外族和陌生人狭隘性。[2]在氏族部落中,家族血缘誓约既是部落内部成员团结的纽带,也是部落排斥外族和陌生人的藩篱,外族人被当作敌对性的他者。但是在城市中,部落血缘誓约的纽带被斩断,异乡人因为生活和职业的需要聚居一处,外族陌生人获得人的平等对待的权利获得了被承认的可能性。此外,古希腊城邦的人数大多在从数百到数千,很少超过万人。从地理规模上看,城邦是“一眼便能看尽的”。在布克金看来,这种规模是维持城邦自给自足的关键,也是城邦中公民相互熟识、能够理解城邦公共事务并展开充分讨论的前提条件,因而是符合人性的规模。正因为城市的地域邻近性与适度规模,正式开启了人类政治领域发展的历程。[3]尤其是在古希腊城邦中,个体命运的控制从亲属团体和家长属地,转向了城市。个体从氏族部落中的兄弟姐妹,转变为了政治社会中的“公民”。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历史上城市的乡村与城市之间是和谐共处的,维持着与乡村的良好平衡、融合。城市是农业关系的中心和焦点,在这些城市中体现了共同体与生态的平衡。布克金认为雅典城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雅典城邦注重符合人性的规模和理性,“市民处于彼此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符合人性的市民生活当中,这有利于促进市民们参与城市事务并在社会生活中维持自然的重要地位”。[4]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是文明的同义词,而乡村是土气、粗鲁的同义词。让人们走出森林居住在城市里等于是一种教化。甚至中世纪德国有名言直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5]概言之,历史上的城市留下了自由、理性、生活平衡、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丰富遗产。

二、现代城市的危机

但是城市具有双重形象:一方面,城市打破了氏族部落的血缘狭隘性成为肯定普遍人性的崭新地域;另一方面,贸易、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开启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布克金对现代城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批评。

首先,布克金考察了城市扩张对城市公众健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生理健康方面,城市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治理问题和新型城市疾病的产生都对极大地有害于市民的身体;城市中日益增多的静坐生活方式使人们易于体重超标、发生慢性疾病。在心理方面,由于城市拥挤和快速发展给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总之,城市生活是“完全失衡的,它总是在过度精神活动与缺乏体力活动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6]

与大面积城市化产生的生态问题相关的城乡二元对立现象是布克金对现代城市作的第二点批评。布克金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城乡关系的分析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但是主导城市发展的现代环境主义意识却没有对城乡二元对立问题加以重视,因而他们也就忽视了“除了酸雨之外,我们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就是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不是与乡村和荒野相关的环境问题。最能引起我们的环境关注的是城市花园的培植或城市居民的太阳能集热器……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把乡村改造为城市的花园或者什么时候在城市公寓中使用替代性能源。”[7]

第三,无限制的城市产生了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后果,即大城市的出现使得城市超出了市民的理解能力,成为“一种无法理解而且可能是不可控制的力量,一种人类无法掌握的主体。”[8]布克金认为城市生活变得空洞,使市民在城市中感到茫然和虚无。布克金指出“随着城市扩张的进行,城市居民实际上与农村居民一样具有地方狭隘性同时却又失去了农村的共同体生活;即使城市的区密度越来越大,城市的原子化替代了交流沟通使城市失去了地理邻近的文化意义。现代城市对空间的殖民化没有产生传统城市中存在的催生视觉盛宴和文化活跃的异质性,而是导致了一种使人类精神贫困化的单质性和标准化。”[9]

最后,现代城市导致了市民不再拥有“公共商谈”的机会。就环境污染问题来说,“不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极大,而且有些生态环境破坏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坏便无法恢复。”[10]在布克金看来,公共商谈是市民直接民主最基本的方式,城市的優点恰恰是通过公共商谈才得以维护。现代城市的社会权力侵入了个人与社区,侵蚀了个人权力和个体的行动能力,使个体的自我认识倒退为自我中心的、对社会公共事务无能为力的自我。

三、返本开新:生态城市的未来图景

社会生态学主张一种“面向未来”的城市观点。概括起来,布克金从五个方面构想了未来城市的应有维度,以把现代城市重建为社会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

第一,重新赋予城市以合乎人性的规模。布克金主张城市的规模应当符合人性。他认为城市设计合乎人性尺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样才能使城市成为可理解和可控制的,城市居民才能成为公共领域中自主和自我管理的主体。相反,城市的聚集和中心化则会产生“使大脑麻木的静默”。[11]

第二,充分发挥生态技术的“解放性”功能,为作为生态社区的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在布克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著作中我们发现他对城市分散化与生态技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城市分散化不仅不会阻碍技术发展而且还与生态技术的进展相互促进。虽然布克金也承认现在的工业组织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及其延续,它使得工业倾向于集中化,但是他认为现在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矿工的苦役甚至不再需要矿工,只需机器代劳。同样,在苦役常见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可以大范围地进行自动化作业。

第三,培育城市的伦理责任,把现代城市重建为城市作为伦理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秉持和实践“不平等中的平等”原则以取代“平等中的不平等”原则,即关注自由对天生不平等的人予以补偿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平等。正义概念与自由不同,正义概念实质上要求“平等中的不平等”,它不关注个体的起点是否平等,它强调的是根据个人的贡献对物质利益进行“公平的”分配。历史上许多革命是因为对正义的要求而产生的,但是布克金认为,自由包含着更丰富更深刻的伦理责任,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在对处于痛苦、灾难境遇中的人类和非人生命关怀、责任感和体面关怀而彰显的观念。”

第四,克服城市与乡村的对立、超越人与自然的二分。布克金反对人类与自然的疏离,认为“我们必须重新进入自然的进化过程——不只是为了度过可能发生的生态灾难和核毁灭,而是为了恢复生命世界中我们自身的丰产性。”[12]布克金认为,通过把花园置于城市之中,我们可以把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依赖由活生生的文化显现出来,所以如果一个城市共同体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了平衡,那么它将对其所处的地区心怀感激之情。此外,人们应该有志于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在智识、体力、感官和生态上全面兼顾发展,只有如此,现代城市才能超越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进入到“自由自然”。“要使得科技发展造福于生态,同样要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之下。”[13]

从理论上看,布克金社会生态学批评资本主义城市方面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比较明显,也与新马克思主义如哈维等人的观点契合。在本质上,布克金秉持的是一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城市观念:反思人类城市生活的目标和追求。实践上,布克金提供了一幅城市的应然图景,对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独特启示。

参考文献:

[1]Murray Bookchin.Toward an Ecological Society[M].Quebec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8.p135

[2]Murray Bookchin..Urbanization without Cities[M].Qebec.Black Rose Books.1992.p29

[3]Janet Biehl,Murray Bookchin.The Politics of Social Ecology[M].Qebec.Black Rose Books.1998.p18

[4]Murray Bookchin:the Limits of the City,Montreal:the Black Rose Books,1986.,p73.

[5]Janet Biehl.The Murrray Bookchin Reader[M].Cassell.1997.p19

[6]Ibid.,p173.

[7]Murray Bookchin,the Limits of the City,Montreal:the Black Rose Books,1986,p8.

[8]Lewis Herber,(Murray Bookchin),Crisis in Our Cities,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65,p167.

[9]Murray Bookchin,the Limits of the City,Montreal:the Black Rose Books,1986,p113.

[10]喬永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29.

[11]Murray Bookchin:Towards an Ecological Society,Montreal:Black Rose Books,p105.

[12]默里·布克金.自由生态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71.

[13]乔永平.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系统的构成研究[J].生态经济,2015 (11):182.

猜你喜欢

城市
集中供热并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