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下驳岸安全性设计研究

2018-11-20曹加杰丁昌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驳岸安全性数字化

曹加杰 丁昌辉

摘要:根据《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城市河道治理取得显著成果,为营造滨水活动空间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自然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更多城市河道驳岸空间由封闭转向开放,成为市民进行滨水活动的重要空间。在景观设计上在注重景观性的同时,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对于管理者来说开放空间的增加,使得工作提高了难度和要求。本文针对城市滨水驳岸安全性设计问题结合当下热门的智慧城市进行研究,根据智慧景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将驳岸安全性设计进行数据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处理,通过人工智能构建合理的智慧景观安全驳岸。从游人游览体验质量到管理者治理效率全方位提升驳岸安全性设计水平。

关键词:驳岸;安全性;智慧景观;数字化

1引言

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河道治理使得适宜居民户外活动的城市滨水空间逐渐增多,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游人安全问题以及公共空间管理问题。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水体景观驳岸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关于滨水区域发生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寻找一个快速高效的新方法来提升滨水驳岸安全性是城市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智慧城市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势而生,智慧城市正向着智能化、网络化和层次化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中国智慧城市起步较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与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应用[1]。智慧城市的建设融入到驳岸安全性设计,对游人亲近自然及提升游览体验和提高城市管理者管理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2驳岸安全性设计现存主要问题分析

驳岸安全性设计存在问题主要是驳岸亲水活动空间的安全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对于安全性设计进行维护和延续的制度体系方面也需要进行分析探讨[2]。

2.1亲水设施安全问题分析

近些年,河道亲水设施样式除传统的栏杆外,也出现了阶梯式、矮栏杆式、无栏杆式等亲水步道和平台[3]。如传统栏杆安全性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与亲近自然的理念相违背,破坏了自然生态的景观视线。矮栏杆式起到的是基础性保护作用和警示作用,只适用在浅滩或水深0.7m以内的浅水区。无栏杆式的亲水设施,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景观性。没有物理自当设施,易发生危险事故。

2.2自然因素安全问题分析

水体安全主要集中在水体本身的水质、水量和流速等因素所带来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直至本世纪初城市工业化带来的城市水体污染尤为突出。水质的不健康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除直接带来的黑臭污染的直接伤害外,也会产生蚊虫泛滥等间接隐患,成为疾病的传播危险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也是对城市水体生物多样性安全造成威胁,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4]。

随着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硬质铺装和硬质地面面积不断增大,极大地减弱了土壤渗水能力。自然降水在地表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排除,降水聚集,使得城市水体水量快速变化,从而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水位迅速变化对驳岸的坚固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同时对游人不能及时躲避产生了安全隐患。

2.3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的活动空间逐渐增多。尤其是近些年,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增加了很多适宜游人活动的滨水空间。数量的增加,以及各种滨水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化,为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难度[5]。全国部分公园以开始使用具有一定智能技术的公园安全警示提醒系统,但指示简单,没有针对性,过度的提示反而影响了游人参观游览的身心体验质量。不能很好的达到效果。如南京栖霞山,在山路边语音播放提醒游人注意安全,提示频率过高,影响户外听觉感受体验,同时也会影响到鸟类的栖息[6]。

数量的增加提高了管理维护的工作量,需要保证区域内各个驳岸空间安全运行,保证良好的生态景观,同时多种的驳岸样式需要注意和维护的重点也有所不同,需要全面考量和评判。由于要求的不断提高,水体的各方面指标监测和监控力度不断增加。对于管理体系的运行会面临工作量增加和管理成本增加的困难。因此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方法来进行管理和运行,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

3智慧城市下驳岸安全性设计系统探讨

智慧城市出现以来,为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新途径和新思维方式。智慧城市以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基础,通过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建设进入便捷高效的运营模式。智慧城市的运行模式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最基础层面传输感知的资源层,再次是进行规划机制体系和组件跨部门平台的组织层,最后是整个公共安全事件处置行为过程的运行层,通常也称为应用层[7]。

随着城市发展,户外活动公共空间逐步完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滨水空间设计要解决新的问题。一方面活动空间场所数量的增加为管理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环境的维护需要加强,同时多种形式驳岸空间类型增加了安全性设计解决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必然需要新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来应对这些新的问题。智慧城市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可以运用计算机模型进行数据整合,从而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对城市驳岸景观安全运行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为解决新形势下的驳岸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如图1)。

3.1数字化水体监测与监控设施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城市黑臭水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生态环境部获悉正在治理项目约800个,已完成项目1000多个,后期仍需要维护。面对城市水体修复,水务管理部门需要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在带来巨大工作量的同时,会提高工作维护成本,便捷高效理念深入社会的今天,需要进一步完善水体治理和维护方式势在必行。

将城市水体中需要检测的要素通过数据化、信息化手段,在个重要水体节点设置水体检测分析仪,将数据分时段进行收集,作为智慧城市资源层内容[8]。然后进行组织层的分析控制,为达到水体最佳质量整合出合理的调配处理方案。最后在运行层面对水体的流量流速进行调度,达到最后的调整效果。同时也可将信息发布于PC端和手机端,使居民能够及时的获取周围水体质量信息。智慧城市下的水务监测与监控,不但能系统快速高效实时收集数据,并进行处理,作出一定的决策,使信息能够及时公开的得到保证。还能收集统计该地区水体各类动态数据,有助于地区数据库信息建立,为未来更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打下基础。

3.2人性化亲水服务设施

智慧城市下亲水服务设施,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物理安全措施,要全方位运用信息技术。运用声光电,通过人类的听觉视觉等方面接受安全警示或提示信息[9]。

在不同形式的驳岸类型下,均需要一定的安全性提示,但提示频率与范围需要在保证达到目的的同时尽量降低,否则会对游人的游览体验产生影响。因此要提高安全性提示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从而降低信息发出的程度和频率,使驳岸区域的自然生态景观更好的保留和呈现,游人在户外活动体验过程中尽可能低的不受外界干扰。

3.3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式

传统的管理服务体系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数据收集、组织安排以及信息发布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智慧城市下的管理服務体系,运用到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了事件处理能力,增强了时效性。管理服务模式分为四模块分别为雨洪管理、河湖管理、水环境管理和游客管理。所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管理数据和动态数据。通过组织层决策支持系统根据水文模型、水环境模型、数据识别体系和归档报表体系进行决策[10]。同时在应用层,通过PC端和移动客户端将河道情况、水环境现状及预测和降水及内涝预警进行统筹发布。主要发送对象是各级行政单位、业务单位、水务事务参与者和城市居民。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的同时又减少了管理服务的工作量,使事件发生到制定预案最后到组织实施成为统一高效的一体,从而实现智慧城市下驳岸安全性设计系统的全方位立体构建。

4智慧驳岸安全性设计系统设计原则

4.1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智慧城市下驳岸安全性设计依旧要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这不但是基本国策,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11]。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城市的建设才能不断进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只有尊重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环境才能稳定保持,否则会导致生态失衡。智慧城市的驳岸安全性设计,突出快速高效的同时,要尽量降低其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在设计城市滨水驳岸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4.2信息化快速高效原则

快速高效原则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基本条件。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大发展的条件下,驳岸安全性设计的信息化已经具备了条件,是智慧城市系统的一部分。运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达到快速高效的收集、处理和运用数据来达到保证用人安全的目的。提高效率和安全保证的同时,也能减小工作量。

4.3智能化以人为本原则

驳岸安全性设计中的智能化,能够降低安全设施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更全面的提升游人体验感[12]。从游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进行有效收集和安装相关安全设施。在信息发布中,根据不同人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发布。同时在对于管理者来说,操作不繁琐,减轻工作量,系统的可操作性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

4.4智慧化经济适用原则

在保证快速高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适用性,从长远角度考虑只有低运行成本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受经济环境因素干扰少,提高经济效率,降低当地财政负担。只有这样才能长期被当地居民和管理运营者接受。

5结语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自然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居民户外亲水活动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兴起,对提升人类的安全保障能力带来了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在驳岸的安全性设计上智慧城市是适应时代的运行方式,通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智慧解决方案,将驳岸设计带来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提升了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工作量,同时也更加自然生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此同时,智慧驳岸安全性设计刚刚起步,理论层面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来汲取经验以完善。人类智能为人类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更好的运用时代产物,跟随科学技术发展脉络,是驳岸安全性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增,夏一雪.智慧城市预控式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 (5):698-700.

[2]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范淑娇,崔丽娟,雷茵茹,等.浅议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设计[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13 (2):9-14.

[4]曹加杰,阮宏华.受损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 (11):125-129.

[5]刘红波,赵晔炜.智慧安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新趋势[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62-68.

[6]张晓海,邓贤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的信息安全挑战[J].上海城市管理,2015 (5):35-39.

[7]刘勇,张韶月,[1]柳林,等.智慧城市视角下城市洪涝模拟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 (4):494-504.

[8]李胜,张万荣,魏馨.园林驳岸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 (1):230-234.

[9]贾刘耀,毛华松,杜春兰.基于社会信息网络环境下人群聚集频发的公共空间安全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5,31 (9):60-64.

[10]黄建华.城市公园亲水空间安全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11]刘芮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8 (4).

[12]王绍增,高伟.生态智慧与生态安全[J].生态学报,2016,36 (16):4929-4931.

作者简介:

曹加杰(1979.4~)男,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2011级博士,风景园林;

丁昌辉(1992.10~)男,山东省日照市,南京林业大学,无,2016级硕士,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驳岸安全性数字化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数字化制胜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