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8-11-20何雅丽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方法因材施教

何雅丽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数学阅读中的对象因其低龄化,使得数学阅读更具特殊性。针对学生数学材料阅读的现状出发,究其原因,聚焦数学阅读的本质,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因材施教;小组合作

数学阅读是根据数学问题和有关材料,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认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只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而是要通过阅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1.针对不同学段因材施教

每一学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水平各有不同,在不同学段要讲究因材施教的指导。低年级段的学生,看到数学教材往往会被书本中的图画吸引,这也跟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再加上这一学段的学生识字不多,很难阅读语言文字,更谈不上理解。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先大致地浏览一遍教材,直接讲授编者的意图,初步学会对照着目录找到相应的内容。

中年级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了提高,但还未发展完全,在低年级段时,他们已经有了必要的知识经验和阅读基础,到了这一年级段,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先读。比如,学期开始第一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把教材浏览一遍包括编者的话,再把这一学期的新知分分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汇报时,不管学生说的是否合理,先要肯定他的过程,再对一些不合理之处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这样一来,既保持住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数学阅读水平有所提升。在后续的教学中,多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要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后质疑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作业不一定都以计算为主,可以适当地布置些阅读有关的作业,并且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批改。

高年级段的学生,在前面时间的指导下,基本上每节课都能做到课前阅读。这时候,教师没必要和以前手把手地指导,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课堂上结合实际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已知来解决未知,解决问题后学会再次阅读文本检验。比如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中大致分成三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个步骤早在之前的中低学段中已经出现,只不过教师在教时并没有完全放手,现在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2.針对不同课型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课可以分成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实践活动课这四种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阅读的方法也应因材施教,有所不同。

新授课的特征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四种课型中的主要课型。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并形成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知道阅读时应设计有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比如,这个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这个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运用这个知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新授课中往往还有主题图,新知的开始从图开始,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主题图。

练习课的特征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练习课的阅读指导,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能转化为数学语言吗?题目中需要用到哪些运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回忆旧知,找到旧知与题目联系?能不能把规范的过程写下来?题目中的所有信息是否都有用?还能解决哪些题目?

复习课的特征是帮助学生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些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上课没反应,就只有教师在上面讲,问一句,答一句”,还有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练习课。复习课没有新授课这么精彩,知识点都是已经学过的,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了。怎样能让复习课学生主动参与呢?阅读方法的指导离不开问题的提出,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复习,又避免了教师讲授太多的尴尬。如,本单元的重难点是什么?你能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绘制一张知识结构图吗?本单元的学习中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学完这一单元,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要多让学生说一说,对于学困生,前几个问题可能没办法准确解决,但是最后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真正阅读后,肯定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3.针对小组合作阅读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是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分配到一定的学习任务,对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负责,组内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组内所有成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平等对待他人,明确知道小组的胜利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个别学生自己单独阅读时可能会出现应付了事,但是当数学阅读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会为了整组而用心阅读。阅读时先让组内各个成员独立阅读材料,把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摘录,并且小组内每个人先交流阅读后对问题的看法,组内整合出一份完整的报告。然后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方法换种说话就是在圈子里演讲,先是以同伴的身份在自己的小组内演讲,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再是以教师的身份向全班同学讲授新知识,让我们的课堂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学生作为小组内的演讲者,为了向成员和全班同学讲清知识点,会烦死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对自己阅读得到的知识反复加工、组织。如果有些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理解掌握,演讲时就会出现问题,通过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相反地如果学生没有小组交流这种形式,个人阅读没有表达的机会会造成学生以为自己都会了,上课也不能认真听课,时间一久,学生会慢慢失去自觉学习阅读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会学。”古人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学会自主阅读,指导他们的阅读,充分合理地利用教科书以及身边的相关材料,让他们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他们的数学才能被大限度地激发,形成一种数学阅读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李敏.中高段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 (10):51-53.

[2]段安阳.”犁耕式”阅读:让学习更好地发生—小学数学课本阅读现状与教学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5:6-7.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阅读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