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

2018-11-20江舒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高校辅导员培养

江舒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灯,将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彼岸,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而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核心能力更为重要,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校园风气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阐述其内涵与特征,并分析优化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培养;工作

前言:

随着高等院校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高校生源呈现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这对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素养,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基本需要。要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精准的把握工作中所需要的重要素养,才能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综述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对象为学生,为学生服务,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应包含政治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疏导学生内心能力、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

其中,思想教育主要包含,辅导员利用当下的政治理论与规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避免误入歧途。班级管理教育主要包含:辅导员利用合适的人选并指导其开展班级团建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物。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包含:辅导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的发展[1]。心理疏导教育主要包含: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拥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且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总体而言,均表现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积极向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二、优化高校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引导辅导员明确自身定位

辅导员在步入工作后会根据早期的工作情境,在经验中获得相应的价值观、才干、自省等有关能力。可以见得,辅导员本身与该职位存在一定的契合性,并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验证,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会在短时间内明确自身工作重点,发展目标,以及职业晋升通道等。当然,这种晋升过程会以梯次结构存在,并表现为不同的等级。若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忙于日常性事物,未能及时对工作规律进行总结,久而久之将落后于整个团队,并处于辅导员队伍结构的最底层。但部分辅导员在工作期间,自主培养较强的研究能力,并积累相对完善的实践成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该类辅导员自然会成为行业的领先人物,推动辅导员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

鉴于此,要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建设,通过对职业能力内容的梳理与规划,将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等级划分。主要体现为,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而引导其明确在不同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掌握当前阶段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这样,按照辅导员发展规划,逐渐的提升其进步的空间,并提升梯形结构的深度与高度。

(二)评价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构建完善的辅导员评价体系,不仅能够通过明确责任、评判过程、奖惩制度等途径来提升辅导员工作能效,还能够通过分析、整理辅导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优点,进一步促进辅导员能力的发展。在传统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辅导员自身存在的价值,过于重视论文、外语、课时等内容,造成輔导员队伍流动加快、归属感降低等不良影响。因此,要构建并完善辅导员核心能力评价机制,既要强化辅导员的核心地位,又要引导辅导员职业有所发展,价值有所提升;既要突出评价的可操作性,又要保证评价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主要内容为:

要重视评价机制,关注辅导员人的自我发展价值。在评价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以其自身的自觉与主体性,来评价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2]。

要规范评价内容。辅导员评价机制中,应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特点,并运用当前社会所流行的理论依据,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易于操作的量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要包含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效果、自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其他隐性因素。

要突出发展的理念。辅导员评价机制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发展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因此,要重点突出发展的理念,重点在于提出改革举措,对辅导员工作的进展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其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

要突出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评价机制应不断创新,与时代共进步。强调定性、定量、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结果分析、修正反馈等内容。利用规范的、标准的、完善的评价机制,克服评价中较易出现的主观性以及随意性。

(三)不断学习 积极进取

进入21世纪以来,“共同体”一词更加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眼前,主要指具有共同特质、相同身份、以及特点和感觉的群体关系,建立在自然基础上,有关人员具有相同的本能、习惯、记忆,是人们对某种关系的心理反应,且为自愿与和睦共处的。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打造辅导员职业共同体,强调职业发展中的价值观与归属感。更重要的是,要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角色定位,并为其定制分享的信念、规范、价值、以及标准等内容。

共同体的建立,不仅仅以组织形态而存在,而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主要培养辅导员以下三点能力:第一,全局观念。要培养辅导员的全局观念,提高辅导员素质,以及学习水平。第二,学习观念。要培养辅导员终身学习意识,在学习氛围下培养创造能力,激发个人成长的动力。第三,贡献观念。辅导员要具备服务理念,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得出要引导辅导员明确自身定位,为其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评价辅导员的核心能力,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为之不断努力;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树立全局观念、学习观念、以及贡献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 (12):97-102.

[2]马娟.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对广东省40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04):69-75.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高校辅导员培养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