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作用

2018-11-20李淑静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电影历史教学

李淑静

摘要:对于初中生——初次接触历史的人来说,不能用模糊的电影完全代替历史课本。中国有很多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在教学中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影片。

关键词:电影;影视史学;历史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历史电影就更多的进入了课堂。历史电影进入课堂是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电影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电影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興趣,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情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历史是过去史实的记载,具有久远、具体、综合性的特点。就久远而言,学生对久远的史实很难感知和理解;具体性呢,又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基础知识强行记忆;其综合性包括历史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很多,而历史电影能突破时空再现历史情景,可把久远、陌生、抽象的史实变得很近、形象、生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比如在讲《鸦片战争》之前,先让学生观看电影《林则徐》,通过这部影片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情况、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和林则徐等人禁烟、抗击外来侵略的壮举。这样通过再现历史,使学生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2、利用电影要注重理论分析,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史实来辨别正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识别分辨能力。

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要引导学生辨别《汉武大帝》《大唐英雄传》《大明宫词》《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影片是不是真正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获得真正历史知识的渠道和方法。中国的影视作品有很多是以历史为背景创作或者有的干脆就是以历史人物为核心虚构而成的。所以,学生在观赏影片时要辨别历史与文艺是很重要的。

3、利用电影可以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进行德育教育,促其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过去我们也十分注重德育教育,但由于内容死板陈旧,加上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如说教法等,致使德育教育,收效甚微。而历史电影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时,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建立超链接,然后根据不同内容播放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辽宁电子出版社共同发行的《爱我中华》系列片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亲自领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又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列强的罪恶,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再如讲南京大屠杀时,如果只靠教师的一张嘴学生很难体会到日本法西斯的惨无人道,如果播放《南京梦魇》的片段,就会比较形象;利用历史电影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感官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二、在利用电影辅助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精心选择内容,对学生要有教育性启发性。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所选影片能较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从而使学生能把握到真实的历史。周梁楷先生说:“教师应审慎选择影片,放映时间的长短,教学主题与影片的配合,以及课前课后的讨论”;“最忌讳的是,滥用影视媒体来打发时间。为了避免对历史知识造成更大的伤害,当使用影视辅助教学时,并不是把原来的空间变成电影院,而是再造真实与生趣得兼的教室”。影片教学的成功与否,“影片”是关键,最好选择纪录片、教学片或优秀电影。

2、要精心设计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所提高。

利用电影辅助历史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现已经消失的历史场景。“影视史学”不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还应该通过影视资料的使用,挖掘影视资料中隐含着的深刻的历史内涵,通过对影视资料的介绍和分析,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性认识,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和意识、形成历史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3、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所选影片符合要讲述的内容,要让学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中学历史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要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在“人生理想、健全人格、审美情趣、人生态度、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意识、国际意识等方面”提出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选用的影片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加深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总之,让电影进入历史课堂是值得推广的,短期而言可以增加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转化成更易于理解,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长期而言身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担负着传承知识,传承历史,教给学生历史进程,历史规律,所以只有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梁楷〈影视史学:理论基础及课程主旨的反思〉《台大历史学报第23期》1999年6月,页445-470。

[2]周梁楷〈以影视辅助中国史教学〉王寿南、张哲郎主编《中国历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历史学会、政治大学历史系,1992)页189-203。

[3]复旦大学张广智教授《历史教育与现代影视》

猜你喜欢

电影历史教学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