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2018-11-20张大勇张春英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张大勇 张春英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帮助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小学就应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据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难关的习惯。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其晚操心要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力气去克服坏习惯,不如早操心教育孩子。从早抓起,统一思想,强化小学生对于习惯的认知,使学生知道这一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有哪些要领,怎样一步步地完成。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工作,如何做好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

一、培养小学生勤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也就是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习惯

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迫于生计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缺少監管,这部分学生从小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比如:当天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学生只完成了一部分,有的甚至一字不写;即使完成了,作业质量也不高:字迹潦草,书写不清;稍有深度的习题,懒于动脑应付完成,要么全盘照抄资料书,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最让老师深感头疼就是不写作业的这部分同学,在他们身上作业根本无法落实,更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就失去了作业的原有意义。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调整教法,以利于今后的教学。由此可见,作业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就迫在眉睫。

三、培养小学生不耻下问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问问题的现象几乎销声匿迹了,这种想象一直困扰这我们。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了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四、培养小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数学家华罗庚在谈他年轻时的学习经验时说,他非常重视复习。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由于复习充分,他做作业比别人快得多。复习可以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五、培养小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总而言之,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雨,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都市家教》2013.12

作者简介:

张大勇,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张春英,本科;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生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