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11-20朱芳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

朱芳芳

摘要: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严密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严密的思维,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及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滴水不漏”,提高他们解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但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存在对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形成产生着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在消除这些因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引言:

反思能力是学生不断审视自我,检验、巩固、反省的能力。对于思维能力尚不健全,马虎大意的初中学生来说,获得良好的反思能力能够使他们出错的几率有所降低,避免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同时,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产生着多面性的影响,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一、影响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育指导方法不当。以往,教师总是习惯事无巨细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过程和细节呈现出来,学生需要负责的就是不断的联系和背诵。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个人能力也没有了展现的空间,而这样“包办式”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其次,初中数学教材对理论知识的展现方式。初中数学教材与辅导资料,一般都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编写,大多都运用比较直接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中间的知识推理与证明过程往往被省略,所以学生无法看到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而无法反思新的技巧与方法。最后是教师建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更要关注他们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反思能力的不重视以及评价体系的单一都导致学生在反思方面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1]。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问题情境中反思

数学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反思性教学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搬《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仅仅是提供了教与学的一个范本,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突破口,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展示主题,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如《有理数乘法》这一节,教材设计了一个蜗牛爬行的情境,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身体验感悟的探究,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的目标要求。但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此不好理解,让“前”、“后”、“左”、“右”弄得晕头转向。基于此,可以选定前一节的加法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助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引发学生的猜想,以突破重点。

师出示问题:

(-2)+(-2)=?

(-2)+(-2)+(-2)=?

(-2)+(-2)+(-2)+(-2)=?

(-2)+(-2)+(-2)+(-2)+(-2)=?

……

学生情绪高涨马上得出答案,师:“能否换一种形式表达?”学生立刻就能回答用乘法表示并说出表达式。师:“说说你的想法?”把本节教材的引入背景变成验证发现规则的小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二)例题教学示范中反思

例题是最为典型的题型,往往囊括了一课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一次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综合训练。因此,教师应抓住例题,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这样一来,在其它的题型中,学生自然也能够得心应手,熟练掌握。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读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1)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解这个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4)本应用题有几步?(5)我能自编类似的应用题吗?学生在自编应用题时,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从改变关键字词、结论和条件等方面进行,也可让他们看图或看算式去编。

(三)探索与交流中反思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进行个人反思、小组反思,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可让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代替钉子和木条,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在组内进行交流,尝试发现直线的性质。教师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去固定纸条,进而得出至少需要两个图钉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反思如果把纸条抽象成直线,把图钉抽象为点,那么经过一个点可作几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可作几条直线?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做数学”,以求得对新知的深入认识[2]。

(四)课堂小结中反思

在与学生探究完一节课的内容后,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本节课有哪些解题的数学方法和技巧?(3)这节课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4)我能提几个问题吗?我还想知道什么?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小结的习惯,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互动起来。通过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活动进行反思,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课后作业中反思

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总是追求快速,潦草做完后上交,缺乏反思、检验的习惯,因此错误率是较高的。这一环节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多要求学生在解题完成后想一想還有没有其它更简便的方法?我这样做对吗?我在哪里处理得比较好?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我以前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以后我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等。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点拨,让学生讲出较为完整和清晰的思路,说明思考的过程和步骤。探求一题多解,从沟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等方面来进行总结。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与要求,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科学合理举例和创设情境等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福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11):84.

[2]张艳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 (28):11-1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初中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