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化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2018-11-20张连文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张连文

摘要:在我国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愈加重视。现代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是群众所关心和关注的,其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及文化导向等等都是当代人民精神文明发展的需求。本文就现代文化馆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寻求符合当代人们精神需求和服务需求的现代文化馆构建方案。

关键词:现代文化馆;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极大物质富足的情况下,群众文化生活出现了一定的短板,很多群众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地大力发展现代文化馆,但是其在群众文化服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没有影响到文化的整体发展,但是现代文化馆的构建与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不断变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迎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

一、现代文化馆所必须的功能

作为知识经济下社会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构,文化馆要能够承担群众文化服务的绝大部分工作并满足相应的要求。无论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还是文化资源的丰富度,都需要做到其它文化机构所不能够取代。文化馆的合理建设能够推动社会文化资源的深度交流。无论是在党的决策方针宣传上,还是群众文化的载入记录,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继承,都是文化馆所不能够落下的功课。

文化馆作为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在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上有着其它机构所不能跨越的官方性。文化馆在文艺创作功能,文化培训上都是遵循党的基本指导方针,服从党的领导而进行的。因此,现代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服务上有着很多必须的功能。

二、传统文化馆的缺陷

笔者通过多个地区,多个省市的比较发现,传统文化馆在多个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这些弊端是影响文化服务传播共享的主要原因。

2.1传播力度和资源共享力度上不足

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依旧是依靠文化馆宣传,文化馆的利用率和丰富程度较低。很多地区的文化馆建设甚至停留在原始阶段。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文化馆需要能够让群众共享文化资源。虽然,文化馆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资源,但是相比较需要文化服务的人群而言,其拥有量远远不及其需求的千分之一。这就导致了人民群众不能够很好地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各地文化馆建设硬件条件依旧欠缺,文化培训人才也十分稀少。文化馆的管理制度和更新要求都尚未明确。很多市出现了多个区都拥有自己的中心区域文化馆,但是共享力度较低,资源浪费较高。不能够很好地辐射给其余地区或者是同地区不同区域的人群。因此传统文化馆在传播力度和资源共享力度上都是不足的。

2.2产业运营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补贴

当前,文化馆在运营制度上绝大部分仅仅是依靠政府补贴的,很多文化馆的成本,资金和技术都是采用的最低下的,最节约资本的管理模式。甚至是文化馆管理人员的成本都是追求最低化。这样的运营方式会使得文化馆对于公共财政支出要求较高。虽然很多文化馆开始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来提高收益,但也仅仅是单纯的文化消费品收入,绝大部分都是公共资源共享服务。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求生存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文化馆的收费项目只有公共区域的服务项目,类似于游泳,吉他训练这些课程收费。这种运营模式注定在市場经济下没有太长远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政府补贴的运营模式使得文化馆缺乏工作主动性,很难满足群众需求。

2.3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且单一

在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浪潮下,各地文化馆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供给不足且形式单一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是对供给的认识不全面,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文化馆的工作重心在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对文化受众群体的切实需求认识不足,对受众人群的分类不清楚,难以根据群众需要提供文化产品,从而造成部分群体文化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是供给机制不科学,长期以来,文化馆在文化产品供给上是单向性的,供给的形式和内容都由文化馆确定,其提供的演出、培训等文化产品是否被群众喜爱则不得而知,因为缺乏需求反馈机制,单一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了供给不足。

2.4文化创新力较低

现代文化馆的创新力和创作力远远低于私有文化企业。无论是文化馆的功课补习还是乐曲训练,甚至是文化馆的文献摘录都远低于私有文化服务企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需求进行专项消费,对于文化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根据笔者调查,现在很多人对于文化馆存在着一个特定误区,认为文化馆仅仅就是一个咨询文化服务的地段。其实并不然,文化馆在传统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等等方面都是相对重视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形势或者是运营模式,导致大量的优秀创作流入私有文化企业,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三、信息化时代下现代文化馆的创新发展建议

笔者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以上几种常见问题可以在信息化时代下做出改变,做出创新。让现代文化馆重回文化主流宣导地位。

3.1政府支持,统筹规划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数字文化馆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出现多重浪费。文化馆由于政府制约和人员编制要求,因此极其缺乏数字文化馆建设设备和数字文化馆建设人才。政府应当鼓励增强文化馆信息人才纳入,加大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资源投入。重视数字文化馆建设意义。统筹区域数字文化馆建设方向,分清主次关系和服从关系。避免出现资源浪费。设立数字文化馆总馆和分馆,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互换。政府还需要带头使用数字文化馆系统,宣传数字文化馆使用。让数字文化馆做到建有所用,建有所值。数字文化馆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硬件,都需要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准。作为一个区域甚至全国的服务型平台,其文化资源数据和管理方针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筛选和甄别。通过利用现有的即时通讯资源如微信,微博,qq,抖音等等,大力宣传数字文化馆使用途径和使用方法。高标准建设数字文化馆的管理系统,数字文化馆的用户信息系统,数字文化馆的公共资源系统以及公共文化交流平台。完善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功能,真正的服务人民。

3.2构建以服务为主的文化馆

文化馆的最终目的依旧是为了服务于人民,依旧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记住以服务为核心构建数字文化馆,把人们群众的切实需要作为文化馆建设的重心。无论是馆内的构建,利民客户端APP的构建,都需要在大多数人认可且能够得到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构建。不搞会员制度,不搞噱头。几种力量拓展合理的运营方案,开设让人们愿意买单的服务项目,类似于功课低价补习,由政府补贴,找专业教师进行暑假培训等等,总结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技术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随时随地的调阅和浏览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信息。这样才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与文化馆,才能够使得文化馆回归文化主流引导地位。

3.3加强文化创新力

创新是文化馆发展的源动力,要加强文化创新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是文化馆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提高文化馆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文化馆管理人员的文化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突破传统,为文化馆开设有利于文化创新的实在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丰富文化资源,才能够更好的增强文化馆内部的文化创新力,才能够逐渐满足人们的文化创新需求。二是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文化馆应当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深度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精品,并利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影响力。三是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创建文化综合体。文化馆面向的是社会公众,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必须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有针对性的提供各类演出、培训活动,通过创新供给方式,打造文化综合中心,以提升人們生活品质。

3.4推进多元化运营模式

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在当前文化馆发展的迫切需求下,仅仅依靠政府的经费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文化馆运营模式。一方面应当积极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在不改变当前文化馆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可以与相关文化企业合作,争取民间资金的支持,例如在举办文化活动时可以由企业冠名,拓展资金来源,减轻文化馆的运营负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化馆内部资金创造潜力,借助自身在艺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开发精品纪念册、书籍或创办文化知识讲座等,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来创造经济收益,提升文化馆经济效益。

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使得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抓住好信息化时代下便捷的文化传播途径,做好现代文化馆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浅谈文化馆建设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作用[J].李丽丽.才智.2017 (36)

[2]浅谈数字文化馆在民俗文化发展建设中的运用——以莲都区数字文化馆为例[J].吴镜晶.大众文艺.2018 (01)

[3]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积极助推社区文化大发展[J].刘赛民.现代交际.2017 (05)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