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惠安石雕艺术之美

2018-11-20黄惠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

摘要: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惠安石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惠安地方的发展记载,构筑着惠安地方民间艺术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一千多年来,惠安石雕在石雕艺术家们的智慧和汗水里发芽,艺术赋予了惠安石雕以特殊的生命力,惠安石雕寄托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惠安石雕;造型材料;工艺手法;文化价值

一.惠安石雕造型材料之特色

追溯历史,惠安雕艺来源于“青山王”张悃(五代闽将),率兵驻扎青山(惠安县城东三十华里),镇守边陲,其部下(大多数从中原带来),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包括石雕带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史料记载,张悃部下先是在青山一带传授石雕特艺,后来向崇武惠安全境不断扩大传授的范围。

惠安石雕的技艺一传入就有相当高的水平。清代是惠安石雕大发展的时期,艺术风格趋向精雕细琢,注重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风格。这一时期,是惠安石雕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石雕工人开始走出惠安向外发展的时期。除本省各地外,还通过华侨和商人向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发展。从甲午战争后,台湾岛内大兴建筑之风。吸收了不少惠安工匠到台湾参加石雕加工生产,并有不少人在台安居。张悃部下,带来的石雕技艺,成为闽台关系的重要媒介。解放以后,惠安石雕工艺获得了新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的集美鳌园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8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湄洲岛妈祖雕像、厦门郑成功雕像都大量地倾注了惠安石雕艺人的心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第一届雕刻艺术节在惠安举办后,惠安石雕注入了强烈的现代艺术新观念、新标准、新创意、新视点。惠安石雕成长壮大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仅2003年,全县雕刻产业实现产值80亿元,出口创汇50亿元,并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雕艺之乡”的称号。

二.惠安石雕工艺手法之多样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造就了不同的技艺。譬如寿山石质地温润,色彩斑斓,柔而易攻,以圆雕和薄意扬名;鸡血石色彩鲜红,适宜慢打细磨,宜做圆雕;玉雕材质虽有丰富的色彩,但质地坚硬,难以镂雕出丰富的层次;木雕因材料粗脆,且色调单一,只适宜圆雕和浮雕;牙雕因材料色调单一,不能雕刻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惠安石雕淡雅而不失华丽,温润细腻,硬度可人,行刀脆爽,原材料主要以石性坚韧、石质均匀的福建惠安特产青石(玉昌湖)、白色花岗岩(峰白)为首选,颜色搭配以同色系或强对比色为主,造型各异,较 为传统,细腻繁复。雕刻题材广泛,以人物故典、神话传说、四季花鸟和传统图 案为主要题材,雕刻工艺及表现手法以浮雕、圆雕、凹浮雕(沉花)、镂空雕、针黑白等传统雕刻手法雕刻不同的题材形象,门类齐全、产品丰富。整体造型呈现出浓郁的闽越地域文化特色和南派雕刻艺术风格。惠安石雕在其艺术风格上,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在艺术特征上,突出纤巧、流丽、繁缛、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体现南派石雕婉约精美的特色。

三.惠安石雕文化价值之延续

在功能审美的趋势中,一些审美倾向原来较强,或其功能性侧重精神意愿而非非物质功能的原生形态,其价值转型显得更为自然流畅,也更为现代人所钟情。惠安石雕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它们原来显强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在当代被极大地强化和纯化。它们作为富有历史感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审美价值形态,构成艺术商品的特有魅力。它们与日俱增的商品价值,不仅激活了一些个体作坊,还启动了许多集约化的专业生产。对于作为中国民间艺术惠安石雕的价值判断和前景评估,不仅仅能看重其艺术形式特征一类的美学价值,或视之为某种固定的价值实体,而更应该关注它相对社会主导的边缘价值,更应该强调它对于文化建设的结构意义。任何一种有关发展中国现代文明的高远战略意识,都不能忽视流行,运作于社会基层的民间艺术,不能忽视它所具有的朴素而深刻的功能性文化价值。有鉴于此,对惠安石雕应该从文化建设的合理结构或功能意义上加以分析和重视。“传统”不是指保留至今的大量古代工艺美术珍品,也不是传统图案或某种风格样式,传统工艺文化而是一种内在的思想定势和定向发展的“内趋力”,其核心就是传承延续不断发展的工藝美学思想,它的丰富内容和理论指导价值,正是传统工艺文化的精华所在。对于二十一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语

惠安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技艺精湛,更因为它的载体惠安石的历史久远。惠安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惠安石雕更具神采。千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

参考文献:

[1]文金.名扬四海的惠安石雕[J].南京史志,1999 (01):55.

[2]张斌强.浅析惠安石雕的艺术特色及工艺流程[J].天工,2018 (03):123.

[3]杨惠山.惠安石雕的艺术文化探究[J].天工,2017 (05):118-119.

[4]王伟鹏.浅谈惠安石雕的艺术文化[J].天工,2016 (06):142-143.

作者简介:黄惠平,男,1975年生于福建泉州,现为工艺美术师,泉州远宏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总监。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