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在城乡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

2018-11-20卢路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作用文化

摘要:城乡一体化,既要注重建设,也要注重涵养。文化在城市一体化中的引领、滋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文化滋养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根脉,创新文化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能,工匠文化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制造水平。

关键词:文化;城乡一体化;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时代课题,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城市和乡村在传承与革新中实现文明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品质的城乡一体化必须是既能够经受住现实的挑战,又能夠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三个要素即现代文明、历史传统、生态文明的关系。如何实现历史传承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工业化进步与历史遗存和生态保护的和谐推进中求得平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推进城乡一体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理念。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惠存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样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

城乡一体化,既要注重建设,也要注重涵养。建设强调的是改变和增量,涵养强调的是守护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魅力,既体现在规划的壮丽和炫目,也体现在内涵的深沉与凝重,建设城乡与涵养城乡,同等重要,皆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滋润。通观世界各国城乡一体化的历史经验,文化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传统文化滋养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根脉。凡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皆有“认老”的心理感知。无论是首都级的大都市如巴黎、罗马、布拉格、布鲁塞尔,还是著名古典小城如魏玛、特里尔等,都以极大耐心保存着历史遗存,并以此为傲。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古城,面临着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更高品质的城乡一体化问题。在中国很多城乡保存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这种传统文化遗存铭刻着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这些经典遗存印证着一个地区城乡的本土记忆,同时也体现着崇文尚学的人文传统,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往往有许多名人巨匠,闪耀着这一方水土的智慧之光,古建之中内涵的楹联多有家训、格言,彰显着地方人文深层的价值观和道德风范。经典历史遗存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既有表层文化自信,如建筑、服饰等,也有中层文化自信,如语言、文学艺术,更有深层文化自信,如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文化自信,很多源自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城乡文化遗存,既是守望一个地区蕴蓄于城乡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彰显着当地人的文化自信。

因此,美丽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应当蕴蓄着古雅之美,古雅之美厚植于历史文化之中,体现在古的质朴,古的凝重,古的深沉,古的可爱。守住历史遗存,才能永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创新文化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能。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城乡一体化也必须以创新为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习总书记视察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提出的这句话对很多城市来说尤其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城乡一体化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城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竞争力源自于创新动能。转换动能,提升城乡竞争力,对城乡一体化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动能的培育须以创新为基础,创新的基础在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有依赖于人才支撑和制度系统支撑。对一座城市而言,以新兴文教区为支撑,有针对性地形成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科研基地、科研团队、创意基地、创意团队,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院企模式,充分发挥大学城、科研院所的砥柱作用,充分发挥创意基地和创意团队的引导作用,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的科技文化引领作用,将城市打造成高科技制造业的新高地,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做的风声水起,惟其如此,科研基地、科研团队、开发区才能由点到面,互为支持,进而形成一座城市的整体创新。当然,整体创新的另一层含义是系统创新,系统创新的基础是制度创新,制度的实质是活动的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创新型城乡一体化的本质要求是以更具效率的活动结构实现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实现社会更加和谐,企业更具活力,城乡更有智慧。

因此,美丽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应当富含创造之美,创造之美蕴含于创新活力之中,激活创新动力,才能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工匠文化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制造水平。提升制造业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强调前沿领域的创新,同时必须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和谐,重在社会成员恪守敬业精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倘能做到这一点,则职业技能自然出类拔萃,文化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自然就有了社会基础。如果一个地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家族几代人执守一个职业并不断精进其业,臻于完善,那么我们一定要尊重这种执着,因为它代表着这个地区的工匠文化。细访坊间,不难发现,江苏的无锡、苏州,浙江的杭州、东阳、广东的东莞、佛山,山西的晋城、平遥、太谷自古以来就有深植民间的工匠文化。这种悠久而温厚的工匠文化蕴含着精进致志的工匠精神,表现于家族性的传统绝活,这些工匠家族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从国外经验看,将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教育体制相结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践课题。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德国现代化贡献了大量制造业精英,这种双元制教育结构的实质就是将传统的师徒传授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果今天我们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工匠文化结合起来,造就一大批适用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巧工良匠,那将是中国城乡跨越转型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美丽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应当饱含精良之美,含精良之美彰显于精进制造之中,传承和弘扬工匠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制造业的精进完善。

历史经验证明,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有历史耐心。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对待历史文化遗存,切不可操之过急地以破的态度处理,而应以不轻易否定的包容的态度慎审善待。建设与涵养并重并举,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彰显城乡魅力。

未来人们怎样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我们以什么样的理念建设城市和乡村,涵养城市和乡村。城市和乡村是建设起来的,也是涵养出来的。建设与涵养的和谐推进是一个漫长的融合过程,其实质是城市和乡村在现代文明创造与历史文化传承的交融中的华丽转身,实现更具内涵的城乡一体化。

作者简介:卢路,男,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中共晋城市委党校教授,著有《中国皇帝制度》、《上党史话》等专著。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作用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