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带一路”中“崇仁尚德”的价值意蕴

2018-11-20孔晓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一带一路

摘要:“崇仁尚德”与中国传统政治旨趣高度契合,更在“一带一路”中得到充分呈现。“一帶一路”是以“仁、德”为染料,用大写意手法描绘的国际合作倡议新画卷。

关键词:一带一路;崇仁尚德;传统文化

“崇仁尚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仅是中华各族儿女自觉自愿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更成为历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施政原则。在维护统治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十分注重“崇仁尚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崇仁尚德”与中国政治旨趣高度契合。

一、“崇仁尚德”与中国政治旨趣的契合

作为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纲领性著作,《大学》开宗明义的传达出将“崇仁尚德”作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取向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成为历代帝王处理国内问题坚持的圭臬,在处理对外问题上依旧是重要的行动指南。例如,在汉代,“修己以安百姓”、“与民休息”等极富“仁”、“德”精髓的治理方式就被统治者定为国策,将崇“仁政”与尚“德政”思想具体应用到管理人民的实践之中;唐代则根据当时的形势适时强化了“抚九族以仁”的原则,将崇“仁政”与尚“德政”思想具体应用到处理民族事务的实践之中;在处理对外问题上,明代则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和“厚往薄来”的外贸政策,提出“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将崇“仁政”与尚“德政”的思想充分应用到外交问题的处理中。

可见,“崇仁尚德”自古就是历代帝王在维护统治中所依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情感。这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情感随着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成为全体中华儿女所遵循的一种文化自觉。中国没有国强必霸的基因,从历史观的角度分析,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蕴含着“崇仁尚德”的思想因子,这种思想因子历经时代变迁而不褪色,并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骨髓之中。

二、“一带一路”是“崇仁”价值观的现实呈现

“仁者人也”。在发展的新时代,“崇仁”不仅仅是要求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惠及自身的国民,更要有“仁者爱人”的胸襟,让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友邦国家的人民,能够助力他国的发展建设,进而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真正实现“天下大同”的仁义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必须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正是得益于对“崇仁”的不懈追求,仅2014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从2013年到2017年,四年时间里,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四年时间里,“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上述成果充分说明,成果的取得绝不是利己主义等“不仁”思想、价值观念的功劳,其是“崇仁”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好的诠释和映证。正因“崇仁”理念,我们才能克服诸多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各国共同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以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显性特征的各项政策、各类项目才能迅速的落地生根。

三、“一带一路”是“尚德”价值观的现实呈现

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为政以德”、“立身先树德”价值指引,还是古语“无德不贵”的告诫,这都充分的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就是非常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品行的国家。在“尚德”这一价值“沃土”的涵养下,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必然不是中国的私家的小路,必然是以“崇仁尚德”为核心价值观,调动并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谋人类发展新前景的合作共赢之德举。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构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秉承“崇仁尚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充分释放“尚德”因子,对真正亚洲价值观本真面貌的新构建,是对合作外溢的政治与外交效应所采取的最为有效和最为积极的回应。

为推进“一带一路”走好务实合作的新阶段,中国在努力寻求重建国际秩序方面不懈努力,相继成立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助力“尚德”理念真正落地。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尚德”的文化价值理念再次得到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因此,中国将继续坚持“尚德”理念,更加充分、有效的释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道德因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将与各国进一步凝聚共识,秉持“亲、诚、惠、容”的道德理念,加强政策协调,不搞以邻为壑,规划衔,接民心相通。也正是源于对“尚德”理念的认同,“一带一路”才能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才能成为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才能实现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生动局面。

结语:

“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大格局”,其从提出之日起就饱含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崇仁尚德”的精华,并自觉的将这一文化价值观以主线的形式贯穿到“一带一路”之中。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的宣布:“一带一路”不是私家的小路,不是“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是以“仁”和“德”为染料,通过大写意手法而描绘的国际合作倡议新画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新华网,2017-05-14,http://news.xinhuanet.com.

[2]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 (1).

[3]王义桅.“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 (1).

作者简介:孔晓,男,山东曲阜人,中共固原市委党校教师。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一带一路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