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析

2018-11-20惠超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惠超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随着文化多元化格局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数字化技术普及程度逐渐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点关注内容。文本主要阐述在数字化背景下,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如何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希望能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本、提高保护效率。

关键词: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前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种民族的国家,民族多样化促使我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国民逐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失传甚至走向灭绝的发展趋势,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应该结合新兴技术开辟保护路径,加强保护力度。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存在问题

(一)技术标准化低

当前,我国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的标准化水平较低,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的格式和类型多种多样,加上数字信息无法实现全网流通,导致数据共享程度低。由于我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数字化后台服务能力较弱,与数字化软件更新速度不符,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的保护费用和投入成本较高。

(二)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问题是数字非物质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数字化技术尽管会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式造成冲击,提高保护水平,但是一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信息存储不当,就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流失。所以国家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产权的保护,建立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缓解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权与现行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三)数据采集问题

由于我国各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的标准不统一,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收集难度较大,导致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的运作效率较低,无法有效推动数字化非遗产业的发展[1]。所以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当深入研究符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点的数据采集标准,通过建设资源管理系统和使用分发技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一,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四)资源质量偏低

由于数字化利用动作捕捉、三维扫描等技术采集和编辑数据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加上这些技术的普及程度较低,导致使用该技术的成本较高,收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料无法详尽记录到系统中,使得数据信息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一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样性民族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受地域等因素限制,资源采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方式相对单一,受文档存储限制,数据的可利用性较低,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收集数据质量高的资源数据,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编辑过程。

二、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一)加强数据质量管控

由于非物質文化遗产管理体系中包含着庞大的数据量,为了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质量的管控。因此,部门和机构可以将当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实际保护情况相结合,构建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质量筛选系统,保留具有实际意义且质量良好的数据资源,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按照文化特点进行中和性分类管理,以此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质量。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也逐渐增强,为了能够始终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信息的时效性,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必须建立数据筛选系统。

(二)提升虚拟文物修复技术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通常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所以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设计系统,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案信息和扫描现有文化艺术作品模型,对现存三维艺术作品和图案进行修复和创新,从而提升虚拟文物修复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虚拟文物修复技术进行研究,能够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修复技术和演变模拟技术,通过将人机交互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于保护、修复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文物的虚拟复原、演变,对变色、受损的文物和图案恢复原样具有重要意义,极大程度上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效果[2]。

(三)构建资源管理标准

科学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管理标准能够为开拓保护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当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以数字化技术为出发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详细的约束标准,以此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和管理力度,令数字化非遗保护技术得以快速提高。除此之外,当国家和机构从数字化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时,应当严格遵守资源管理标准,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为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营造优越的环境。

(四)建立数字博物馆

由于国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关注较少,导致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濒临断绝,所以为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民的影响力,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力,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基础,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收藏、管理、展示相关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更多国民,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视频、图片等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时间、空间限制,符合当代国民观览的需求和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国民了解非遗信息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建立信息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非物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开辟新保护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应当尽快解决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数字技术标准化低、知识产权以及数据采集、资源质量低等问题,满足开拓保护途径和传播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凌婧.文化产业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新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 (24):40-41.

[2]刘美华,李现彩,蔡雅丽,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在数字化背景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 (10):75-7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