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规划监测

2018-11-20胡家瑜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免疫规划监测;疫苗可预防疾病;预防接种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887

引用格式:胡家瑜.免疫规划监测——制定和改进免疫策略的基础[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7):545546.

免疫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之一,而免疫规划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免疫规划监测是指在制定和实施免疫规划过程中,[JP2]通过系统地、长期地、连续地收集、观察、整理和分析免疫规划活动的资料,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使其不断改进免疫规划工作,为制定和改进免疫策略提供循证依据。免疫规划监测贯穿于免疫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包括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接种率监测、疫苗质量监测、冷链系统监测、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等。[JP]

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发现早期的疾病暴发,从而采取控制措施;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追踪感染来源;研究疾病的基础发病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为调整免疫策略提供依据。如今,随着疫苗的应用和覆盖率的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已呈低发状态,因此单个疫苗可预防疾病(脊髓灰质炎、天花)病例的出现,就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苗可預防疾病监测目前的挑战之一是:疫苗的使用,曾经常见的疾病现在十分罕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再典型,在已接种疫苗的人群,疾病的严重程度比未种者轻,有时候临床医生都难以甄别,妨碍疾病的正确诊断。挑战之二是:许多疫苗可预防疾病为儿童疾病,这些疾病传染性强,在疫苗诞生之前,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要感染发病,疫苗的使用改变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发病的年龄组发生变迁,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和成人发病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监测,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案,规范病例定义,收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掌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适时调整免疫策略。

以水痘的预防控制工作为例,水痘的预防除了常规的预防措施外,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水痘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执行自愿自费的接种原则,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免疫程序开展接种,对1岁以上易感人群提供1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随着公众对水痘及水痘疫苗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幼托机构和学校对水痘预防工作力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幼托机构和学校将水痘疫苗接种情况纳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建议易感儿童在入托入学前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1]。水痘疫苗的覆盖率逐年提高,水痘的发病水平较疫苗使用前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屡有发生,监测中发现存在较多的接种疫苗后发生的突破病例(接种水痘疫苗42 d后发生的水痘病例)[2],且水痘病例年龄后移。故水痘疫苗免疫策略调整的需求较为突出。北京市通过开展水痘疾病负担长期跟踪评价,在对水痘疫苗接种率、免疫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于2013年出台了《北京市水痘疫苗使用指南》[3],推荐北京市学龄前儿童按照统一的免疫程序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上海市也在疾病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价的基础上,于2017年发布了第二类疫苗接种年龄建议(2017版),儿童水痘疫苗接种剂次改为2剂,接种程序为儿童在12月龄和4周岁时各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

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EFI)监测主要为评价疫苗安全性提供科学的、符合实际的依据,维护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信任度。AEFI又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报告的不良事件可能是真实的不良反应,即确是疫苗或免疫接种过程引起的结果,也可能是偶合症,它并非由疫苗或免疫接种过程引起,而仅在时间上与免疫接种相关。

随着疫苗可预防疾病通过有效的免疫接种规划而变得少见,人们不再重视疾病带来的风险,然而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却成为关注的焦点,有时甚至比疾病本身更让人担心。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考虑可能导致疫苗接受性下降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死灰复燃。20世纪70年代,由于英国媒体刊登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导致脑病和大脑损害的报道,公众对百日咳疫苗产生恐惧,在以后的数年中,英国儿童百日咳疫苗接种率从81%降至31%,导致10万多例百日咳病例,并造成36例因百日咳死亡[4]。

AEFI监测,即系统地收集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的数据,及早发现不良事件并对它迅速做出适当应答,以减轻对个人健康和免疫接种规划的负面影响。AEFI监测是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的有效手段,是免疫规划质量的一个指标,能对AEFI进行正确管理,避免错误处理所报告的AEFI,避免因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缺乏带来的危机,提供国家实际疫苗安全性数据。目前首要任务是要建立敏感的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制定标准,提高AEFI监测人员的能力建设。

免疫规划监测是免疫规划的核心工作,是制定和改进免疫策略的基础。本期专题分享给读者的几篇研究论文围绕免疫规划监测这一专题,都是结合平时监测工作开展的相关研究,为今后规范免疫规划工作,将更多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奉贤区2010—2015年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对上海市奉贤区2010—2015年水痘暴发疫情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学校是水痘暴发疫情高发的集体机构,病例中有一定比例的突破病例。

《上海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时间序列模型建立的初探》一文,探讨时间序列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腮)预测中的应用,建立上海市流腮发病的预测模型,发现ARIMA乘积季节模型可较好地拟合流腮发病的时间序列趋势。《上海市某社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与诊疗情况分析》一文,基于社区对儿童肺炎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获得病例的流行病学和诊疗费用信息,发现儿童肺炎疫苗接种能减少儿童肺炎的发生和住院。《上海市卡介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一文,开展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结果显示卡介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被动监测报告的发生率,[JP2]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上海市卡介苗接种安全性总体较好。

相信读后对如何做好免疫规划监测,科学实施免疫规划策略会有不同的体会。[JP]

参考文献

[1]杨玉颖,汤素文,刘景壹,等.上海市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水平调查[J].疾病监测,2012,27(11):868872.

[2]李崇山,鲁礼瑞,陆菁,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3):168171.

[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水痘疫苗使用技术指南[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6769.

[4]GANGAROSA E J,GALAZKA A M,WOLFE G R,et al.Impact of antivaccine movements on pertussis control:the untold story[J].Lancet,1998,351(9099):356361.

(收稿日期: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