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要真抓实干

2018-11-20申国华

支部建设 2018年33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精准

■ 申国华

(作者系河南省纪委第四审查调查室干部)

脱贫是今后三年必须重点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实现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来不得半点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全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干出成效。

脱贫攻坚战中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贫困,而是一些干部身上的不干实事图虚名、不求实效做虚功的不良作风。主要表现在:一是把精准扶贫变成“数字填表”。一些地方大搞“纸上扶贫”“材料扶贫”,有的表格五花八门,调查表、信息表、帮扶卡、整改台账等;有的同一套表格反复填写八九次,而且一个领导一个要求,既让扶贫干部疲惫不堪,又令贫困户非常反感。二是层层落实变成“层层落空”。少数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却不干实事,以致于看似层层落实却变成“层层落空”。如有的干部扶贫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具体举措迟迟出不来;有的遇到阻力和困难就缩手缩脚、畏葸不前,对脱贫攻坚部署打折扣、搞变通;有的“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只见扶贫动员会议轰轰烈烈,却鲜见抓具体落实。所有这些,花架子搞得不少,真到落实上还是一张空头支票,实际上是扛起“新形式主义”的大旗反对“四风”,成了“换汤不换药”“挂羊头卖狗肉”的玩意儿。三是授人以渔变成授人以鱼。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这是扶贫的理念,然而一些地方在帮扶过程中不作为,假扶贫、走过场、图省事,不注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既没有形成产业链,也没有立足实际开展科技培训,而是简单地送钱送物,修几条路、打几眼井,由于缺少致富技能和脱贫路径,往往导致短暂脱贫之后又返贫、扶贫干部刚离开就出现返贫等现象……

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谓花样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我们一些干部忘记了初心,宗旨意识淡薄,缺乏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缺少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劲头儿。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后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目前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和有效遏制脱贫攻坚领域的不良作风,脱贫攻坚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会影响贫困人口获得感,从而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而克服这些不良作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广大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并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带动人民群众投入到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役中。

要真正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打赢脱贫攻坚战,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只喊口号、做样子、装门面,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假把戏,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难以脱贫,甚至已经脱贫的还可能返贫,所以,必须“实”字当头,“干”字在前,瞄准脱贫目标,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持领导带头,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扑下身子埋头苦干。

领导干部带头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党政一把手只有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明确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要干,而且还要认真地干、积极地干、负责任地干,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赖,当好脱贫攻坚的开拓者和领头雁。当然,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任何领导干部都不能只挂帅不出征,当“甩手掌柜”,或者遇到困难“绕着走”,而是必须要扑下身子、深入进去,并且还要想在前、干在前,作好表率、当好榜样,发挥好“头雁效应”。

瞄准目标科学干。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然而,有了目标还要讲究科学。脱贫攻坚更是如此。瞄准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仅要全面推进帮扶、注重减贫进度、找准帮扶对象,而且要提升脱贫质量、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同时推进,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科学安排、精心组织、精准施策,向有限的人员要效率,向有限的时间要结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目标任务落实。如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全过程都要做到精准、科学,而不能“差不多”,也不能蛮干、盲干、胡乱干,甚至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只有在实干中讲究科学,在苦干中把握规律,才能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聚焦贫困用力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最关键的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为官避事平生耻。脱贫攻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打赢这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硬仗,就是要向革命老区、偏远山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聚焦,把功夫用在扶真贫、真扶贫上,严防任何形式的“大话脱贫”和“数字脱贫”。同时,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细化实化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持续发力、同向发力、精准发力,时刻保持一鼓作气的劲头,防止“再而衰,三而竭”,既不能有半点松劲,也不能有丝毫“散光”和“跑偏”,从而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如期脱贫。

团结就是力量。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地域广、人口多,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强化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与深度贫困地区“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等在内的多种有效举措,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坚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从而,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精准
比亚迪集团扶贫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