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订制”的比赛

2018-11-20/冯

廉政瞭望 2018年19期
关键词:私人订制篮球赛高级职称

文 /冯 彬

最近,广州一家医院火了,和医疗不沾边,是该单位组织篮球赛的“奇葩”规则被曝光——正高级职称运动员投篮得分均加倍计分;正高级职称运动员犯规达到5次后,在没有其他正高级职称运动员可替换的情况下,可继续参赛至比赛结束。

最奇葩的要属这条,正高级职称运动员在比赛持球进攻时,非正高级运动员在防守端不可主动进行防守(例如起跳盖帽,从手中抢断或者主动的身体对抗接触),否则记此名运动员技术犯规。顺便说一句,在篮球比赛规则里,两次技术犯规就意味着被罚下。

这样的规则可真为难了非正高级运动员,试想一下,场上防守时,还要认清对方的正高选手并远离,一旦“情不自禁”产生了身体对抗,分分钟可能下场。倒是应该给正高选手准备一件特制的球衣,上写大大的“正高”二字,以正视听。

对于一不小心的走红,涉事医院工会称,这样的规则是借鉴来的,对此本人深有体会,笔者曾随机关参加过一次篮球赛,当时的规定太过粗放,厅级干部参赛即为全队加10分。那场比赛,本方两名厅级干部上场,但无奈这20分不足以填领导对抗能力和体能留下的坑,依然败北。

这家医院能考虑得如此周全,被认为多少有点拍马屁的味道,毕竟领导不高兴的话,轻则篮球兴趣活动小组的活动经费可能要被削减,重则就像段子里说的,“小伙子打得不错啊,明天就别来上班啦”。

现实里这种“定制比赛”的例子不胜枚举,某知名集团内部篮球赛就是和领导打球的教科书,大家可以搜搜视频随意感受一下。大老板在最后时刻篮下强攻,绝杀对手,最终一人独砍32分,拿下MVP,而副总裁频繁为老板送上助攻,获得了当场比赛的助攻王。再往前倒几年,游泳比赛里市委书记第一、市长第二的故事也一度被传为“佳话”。相比之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去到华盛顿麦克奈尔堡军事基地打球被肘击缝了12针,倒像一股清流了。

早在1981年,国足在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输给身高体壮的新西兰队以后,随后有段子流传,说中国足协总结国足是头球不如对手,痛定思痛后,要求联赛“头球进球算两分”。段子虽是嘲讽,却也说明体育规则有时真的很“脆弱”,随时都可能被人改来改去。

也有网友认为,只是篮球比赛而已,何必那么较真。况且正高级职称在医院要么就是宝,要么就是领导,万一有个伤病多不好。这种略显油腻的观点背后,折射的是规则意识的淡漠,体育固然有其娱乐休闲的属性,但其公平公正的内核也不容忽视,依附于天马行空的规则,那不叫比赛,是过家家。

医院方面还表示,改规则是为鼓励50岁以上医生积极参赛。既然这样,为何双倍计分不是按年龄来,而是按级别来?那些50岁以上的非正高级员工难道在场上就生龙活虎?这不是歧视正高运动员吗。再不行就搞一个正高表演赛,场上挥汗,场下欢呼,皆大欢喜。

职称是社会对医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可,可涉事医院方面打着“鼓励50岁以上医生积极参赛”的名头,强行改变比赛规则的做法,往轻了说,有违体育精神,不利于团结员工;往重了说,是在差异化对待中制造不公,也是给级别高者以特权。说到底是官本位、权力本位的思想在作祟。

史料里说,宋真宗时,上点级别的大臣常陪皇上去金明池钓鱼,都是要讲究先后的,领导的鱼上了钩,下级才能把鱼钓上来,以此类推,不然就是“逾礼”。这篮球也一样,它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篮球,打的是规矩,打的是权威,打的是上下有别、尊卑有序。

猜你喜欢

私人订制篮球赛高级职称
The Most Exciting Basketball Match 激动人心的篮球赛
激动人心的篮球赛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看各省职业农民如何拿到高级职称
不公平的篮球赛
在柏林收到“私人订制”礼物
篮球赛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上海 率先实施高级职称全行业评审
江苏省卫生高级职称评价要素的探索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