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语文的“阳光大道”

2018-11-19郑朝娟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营造氛围多元评价

郑朝娟

[摘 要] 语文应该是所有学科中学生最享受的一门课程,因为它有催人泪下的情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情节,有优美清新的语言。但事实却不然,语文在多数学生心目中都是一个可学可不学的学科,是领导眼中谁都可以教的学科,是家长口中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学科。语文,应有一条通向光明的大路。

[关键词] 营造氛围;个性阅读;多元评价

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原本应当是一门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语文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学科,是领导眼中谁都可以教的学科,是家长口中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学科。甚至有的家长、领导认为,语文学与不学没有多大差别,都能考个七八十分,不像数学,不做题就得不了高分。领导忽视,家长漠视,学生轻视。可见,语文学科在现实中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呢?阅读正是带领语文学科走出这一尴尬处境的“阳光大道”。

一、营造氛围,主动阅读

首先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众所周知,德国人爱读书,德国的图书馆、车站、咖啡馆、许多家庭里都有大量的藏书,他们只要有空闲,就会去读书。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他们周围良好的阅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重视营造外在的读书环境。要让学生在走廊、教室的角落、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都可以看到书,让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走到哪儿都可以拿起书来读,随时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就能从阅读中找到快乐,整个校园就会充溢着满满的书香。

要利用好零散的时间,让学生觉得阅读无处不在。同时也要有集体阅读时间。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外界诱惑很多,手机、电脑、电视,都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我带的班级中,每周最少会安排一到两节阅读课,专门让学生读书,学生可以阅读喜欢的名著、报纸、杂志,一段时间后,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阅读,就要有收获,而不是装装样子,假装读书郎。阅读也有要求,书随意读,但要有摘抄,有读书笔记。

其次,内在环境的营造。一个热爱阅读的教师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本班的学生,当学生在语文课上听到老师引经据典、畅谈古今时,羡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后就会主动阅读,到书中去寻找与作者、文章、老师的共鸣。久而久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学生刚进高中,对新的环境还充满着好奇,利用好这一点,非常有益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学生高中第一节语文课上,我就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同时也明确了一学期的阅读目标以及阅读交流方式。在高一,我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读《红楼梦》的一些感悟,喜欢哪个人物,喜欢哪个情节,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适应这样的阅读交流方式,但时间一长,就都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同一本书,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在交流中,也加深了自己的理解。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喜欢读书,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阅读的语文教师影响着学生,好阅读的学生影响着其他学生。班级是一个整体,同学朝夕相处,会互相影响。如果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那整个班级自然就有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当有个别学生不想读书时,其他同学都在读书,都在不断进步,那么,他也会不甘于落后,时间一长,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

有了学校打造的书香校园、班级布置的读书走廊,外在环境的熏陶中,爱阅读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融入校园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去,在书的世界里饱览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风景。

二、鼓励学生,个性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就是说,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阅读中,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阅读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同学生的文化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都会对学生的阅读效率、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时间和喜欢的书籍。学生为什么不爱阅读?因为阅读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享受。从小学开始,很多篇美文在应试背景下,都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很多文章的作者都做不出关于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题,作者都如此,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阅读量、知识基础不同,他们会做出不同的阅读选择。当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让学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喜、去悲、去怒、去乐,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是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则,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行为放任不管。

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应当发挥指导作用。

其次,個性阅读就是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逐渐丧失与社会的考试制度、老师把阅读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在介绍作者时恰当地设置悬念,点燃学生的阅读欲望,让他们能主动地去阅读,去收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在学生刚升入高一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如在学习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文时,我讲了一件金岳霖先生与梁思成夫妇的故事就戛然而止,设置了一个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课后学生主动搜集了关于金岳霖先生的一些轶事、相关作品、取得的成就等。让学生自己在小组讨论,班级进行大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积极性高涨,效果超出预期。

虽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还是要选择学生喜欢的、能看懂的书。学生的个性阅读,不应仅仅局限于在浅层次上读懂文章中的汉字,还要让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走进文章中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读出自己的感悟,这才是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三、多元评价,实效阅读

高中生还是一群单纯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点滴进步都需要老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多元、灵活、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来鼓励学生阅读。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宽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著作的理解的重要手段。读书交流会时间固定,交流可采取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但在交流前,需要定好话题,学生提前准备。如阅读《三国演义》可举行以“怎样看待关羽的义”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也可以举行以“曹操是枭雄还是英雄”为主题的读书的辩论会。活动后,可评选出“最佳辩手”“最佳读书小组”等。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还能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潜力,在以后的阅读中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

读书笔记,是我了解和评价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必读书目的读书笔记,例如:学生读《罪与罚》时,我就布置了关于生与死的话题,让学生结合主人公的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还有自选书目的读书笔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看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这才是阅读真正的实效所在。

在班上,可以充分借助小组的力量,周记、摘抄都让学生合作评改,写出合理的评语,打出分数,签上评改者的姓名。每周,小组都要评出一篇“优秀周记”“优秀评语”“优秀摘抄”,然后再拿到班级进行PK,选出佳作,给小组以及个人加分。每个月再进行评比,优秀小组给出相应奖励。每学期组织一次展览,将班级优秀周记、优秀摘抄、优秀评语做成展牌,向年级甚至全校展出,使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學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同时还要对学生的阅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阅读的实际效果,这样就会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语文的“阳光大道”,就在前方。(责任编辑:朱福昌)

参考文献:

[1]高广方.加强自主阅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10).

[2]卜延中.环境让你不知不觉读起来[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9).

[3]钱梦龙.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实说“语文素养”和“平等对话”[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11).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营造氛围多元评价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