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巷

2018-11-19于彩凤

北方文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理疗小巷

于彩凤

不遇青巷多年。自从上了大学直到后来参加工作都生活在小城里,青巷留在心中的印象还是童年时期的样子。

去年八月,参加同学女儿的升学宴,在那里,有幸和青巷撞个满怀。原来同学家就住在那条巷子里。殊不知,刚刚走近巷子,就被它的惊人变化俘虏了。

升学宴气氛热烈。老同学借机会天南地北赶回来聚在一起,格外亲切喜不自禁。我们忆过去,讲现在,谈未来,并且开怀畅饮,大有一醉方休之势。我担心自己一旦被喜酒俘虏了,错过走访青巷的好机会,就借故溜出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独自走进熟悉又陌生的青巷。

这是一条宽约四五米,长约七八百米黄沙铺就的小路,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装点成一座万花筒。树荫匝地,俨然一条绿色隧道。虽是中午,置身小巷却不觉得很热。

漫步小巷,“勤劳”和“热闹”这两个词汇一下攫住了我。勤劳的是人,热闹的是植物。四五十户人家整齐地排列在小巷两旁。各种植物争先恐后比赛似的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争鲜斗艳,装扮自家的门庭。

树木自不必说。阔叶杨的叶子绿得养眼;老榆树虽沧桑却风度翩翩;龙须柳身姿婀娜舞姿毵毵;枸杞树绽开粉红的小花引来蝶蜂飞舞;几棵李子树、杏树的翠冠不知荫庇了谁家的后房檐,那挂满树冠的青黄的李子、杏儿,有的已经熟透,顺手摘一个尝尝,爽极了!除此之外,最热闹的还要数那些蔓生植物。一棵倭瓜藤正开着黄灿灿的花,像朵待吹的金喇叭,几只嗡嗡嘤嘤的黄蜂在花蕊中钻来绕去,还有一只圆鼓鼓的倭瓜被藤蔓送出墙外,悬在半空要见见世面;那边又是谁家的苦瓜架,藤蔓缠缠绕绕,叶片下的苦瓜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微风中你推我搡,亲密极了;这又是谁家的豆角架,架上的豇豆角正梳理着蓬勃的长发;老母猪耳朵也结出肥肥宽宽绿紫的豆荚,惹人喜爱。

小巷中还有名目繁多的花呢。向日葵仰着金黄憨厚的笑脸;大丽花捧着繁复鲜红的大朵儿;小芍药片片粉嫩如蝶;马兰花旋出蓝色的笔来;最多的是扫帚梅、步登高和姜不辣,它们有的白、有的粉、有的红、有的紫、有的橙,五彩缤纷,连缀成一条锦带,耀人眼球;还有,蜻蜓、蚱蜢也在这些连连缀缀的植物中兴奋地戏闹。正是它们把小巷妆点成一座立体的画廊。

正午时分,小巷中少有人走动,经过一上午劳碌的人们有的在午睡,有的在吃饭。微风过处,有久违的家乡味道扑鼻而来,好像谁家锅里的“三烀一炸”(烀苞米烀土豆烀茄子炸辣椒酱),这诱人的农家味道,令人垂涎欲滴!即使有人在干活儿,也都默默地不出声。走到一家门口,一位老婆婆坐在树荫下用针线穿身边的一笸箩红辣椒,见到我报以慈祥的一笑。敢大声喧哗的只有刚刚下完蛋的母鸡,扯着亢奋的嗓音咯嗒咯嗒地向主人报喜。偶尔走过设在墙角的猪圈,还会听到母猪的呼噜声和猪崽的吮奶声。不知从谁家的窗棂里传来隐约断续的眠歌,是年轻的妈妈在哄着宝宝入眠吧。太阳朗朗地照着,小巷好安静。

放眼望去,举架不低的砖房排列整齐。白瓷砖,红瓦盖,窗户明亮,有的人家还贴着美丽的窗花。透过镂空的铁门和篱笆,你能看到庭院中光滑的水泥地面上,鸡鸭鹅狗在小水池边嬉戏。晾衣绳上挂着刚刚洗完散发清新洗涤剂气味的衣服。这其中不乏百斯盾裤子,海澜之家衬衣,窗台上晾着李宁、阿迪的鞋子。在院中一个适当角落,你还会看到一个独立的小屋子,你可不要误以为那是仓房,它是一间小小的太阳能浴室,人们劳累一天回家洗个热水澡,美着呢!小园中菜蔬成垄成畦。灯笼红的是柿子,深紫的是茄子,这是一垄小葱,那是一畦韭菜。噢,别忘了,窗台下还有一口老酱缸。除了这些,最显眼的就是农用机车: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不一而足。还有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电动车,甚至还有奇瑞,现代,比亚迪。

在小巷一侧,我还看到一座记忆中再熟悉不过的院落:草房,房顶长满厚厚的青苔;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园子里花儿盛开,葡萄架下的阴凉里稳稳地泊着一辆奥迪A8。古朴与现代的反差引起我极大的好奇,我要走进去,一探究竟。双脚刚踏进大门,院里的狗狗就吠叫着报告它的主人,家里来了不速之客。闻声从屋里走出一位妇人,五十多岁的年纪,头上挽个髻,白大褂,白底蓝花北京布鞋,干练爽快。见到她,我不禁一怔。她不是别人,正是我儿时的玩伴兼闺蜜秀花呀!尽管多年不见,我还是认出她,她也认出我,我俩几乎同时喊出了对方的名字,并同时伸出臂膀,紧紧相拥在一起。她拉着我的手走进屋里,把我按坐在客厅里结实的实木椅子上,然后又是忙着沏茶,又是忙着拿出她家的时令水果。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她的生活,并带我参观了她的家。这个外观不起眼的草房有四大间,东头的两间一间是卧房,一间是客厅。西头的两间,一间是书房,满满四大书架的书。一间是理疗室,现代洁白的理疗床和理疗器械整齐地排列着。看到这些,我惊呆了。秀花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对我说,她现在已是中医高级针灸按摩师,已经在不同的城市里有多家理疗分店,分别由她的爱人和几个孩子经营。这里是老店(总店),由她自己经营打理多年了。几家分店每年的经济效益多少不等。但她的经营模式很特别:由分店的收入资助老店。老店主要面向十里八村的乡亲,象征性收费,或者免费,但奉献给乡亲们的却是纯熟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乡亲的痛苦。她现在已是乡亲们最可依赖和信任的针灸按摩师了。我俩愉快地聊着各自的过去,各自的现在。看到她现在的状况,我由衷地为她高兴,更为她自豪。说起秀花,命还真是很苦。以往我们两家住邻居,我家住东院,她家住西院。那时她家孩子多,七女一男。她母亲生她的时候死于难产,她是小妹七仙女。家中唯一的男孩儿——她弟弟,是她父亲与继母之子。由于人口多,吃饭成了难事,常常吃了上顿,下顿没有着落。那年深秋,山里蘑菇特别多,这对秀花家来说无疑是件幸事。她家人手多,采的蘑菇也多,那个秋天,她家几乎天天开蘑菇宴。有天夜里,我睡得正香,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秀花的大姐在叫门。她说秀花不知咋了,要不行了。我和母亲急忙过去。秀花正上吐下泻,面色青紫,呼吸急促,频翻眼白。她祖母说,是吃毒蘑菇中毒了。便让大家马上嚼黄豆,再兑上淘米水给秀花灌下去。一番折腾,秀花吐出了一些秽物,但还是气息微弱。她祖母说马上送医院抢救吧,我是没招了。但秀花的父亲面露难色,他说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不治了,一个丫头片子,还妨死了她妈(她爸认为她妈是秀花妨死的),生死由命吧。说完就要派人把秀花抬到院子里停放等死。祖母说,别,女孩儿也是一条命,放在外面就是死路一条,现在还有一口气,把她放到灶屋缓一宿,生死就看她自己的造化。秀花便被放在灶屋的窗根下,家里的黄狗一直守候她。也许是深秋的冷风从窗的缝隙吹进来,给她带来了清凉;也许是老黄狗不停地用舌头舔她的小脸,小嘴,小脖子,从而减少她身上的毒素;也许是灌进去的黄豆汤起了作用,第二天早晨,秀花居然苏醒了。那年,她十二岁。

那天我俩回忆这段往事时,笑声不断又泪眼婆娑。秀花说,她感谢她的祖母救了她(她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了祖母),感谢黄豆神奇的功效,她说她后来之所以学中医,就是从这次惊险中得到的启示,她觉得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她要用自己学到的医术报答乡亲们。她说她要把捡回来的命活得有意义,为淳朴善良的乡亲们造点福。她说她更感谢老黄狗为了抢救她的生命宁愿舔舐毒素的那份无私与忠诚。从那以后,老黄狗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口粮奇缺的年代里,宁可自己不吃都要留给老黄狗吃。她俩几乎形影不离,直到它老死。秀花说现在院子里的这只狗狗就是老黄狗的后代。我笑了,她也笑了。

说话间,院子里狗狗又叫了起来,是几位老乡进来了。秀花说他们是来理疗的。于是我趁机向秀花告别,秀花塞给我一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说里面装的是农家的特产和时令果蔬。我说不拿都不行!

别了秀花,重新站在青巷中,回望她的四间大草房,不禁心潮起伏,欣慰万分!为她,我的闺蜜,更为那些从贫困中挣扎出来并能带领其他人走向幸福的人们。

行进在这青青小巷里,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农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了破败与穷困,没有了荒芜与肮脏,更没有了名家笔下那臭名昭著的粪缸。取而代之的是相隔百余米就有一个建造别致的公厕。不知不觉,来到小巷尽头,那是一片青纱帐——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每一棵秸秆的腰间都别着一只或两只出了缨穗的鼓鼓囊囊的玉米棒子,一个丰收年景又在默默酝酿着成熟着。

站在小路上,满眼都是一拧就能出水的绿,头上是蓝盈盈的天,日光耀眼,空气清新。整个身心被大自然沐浴着,自我感觉是大自然的宠儿。这感觉就是幸福的滋味吧!

朋友,想要品味江南小巷的空灵飘逸,你到柯灵老先生的幽巷去走走;想要邂逅那位婉约的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你到望舒先生的雨巷去逛逛;想要寻觅大自然的芳踪,领略北大荒的风土人情,感受东北人的親切与淳厚,就请你到我的故乡——青巷来感受一下吧!

我喜爱青巷!

责任编辑 付德芳

猜你喜欢

理疗小巷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小巷深处
故乡的小巷
小巷里的人们
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结合的范围和要点探讨
高原地区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特点与康复理疗对策
便士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