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11-19刘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新生儿

刘亮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技术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参与,以数字表法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采血,观察组新生儿行外周动脉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采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外周动脉采血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中圖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9..02

新生儿出生时间短,各项生理心理机能发育不全,需要多次采取开展各种常规检查,以及时发现、诊断和处理各种疾病和不良情况[1]。但是新生儿血管缺乏充盈性,导致采血难度高。以往新生儿采血多采用股静脉穿刺法,但是大量临床研究显示[2-3],该种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偏低,需要反复穿刺采取,不仅有严重疼痛感,还可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其他更有效的采血方式,减轻新生儿痛苦,提升以此采血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择取76例新生儿开展常规采血与外周动脉采血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新生儿参与,以数字表法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3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日龄4~28天,平均(15.5±1.6)天;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日龄3~28天,平均(15.4±1.5)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关指标数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股静脉穿刺法,新生儿呈仰卧位,垫高臀部并将会阴部包裹好。新生儿穿刺侧髋部外展,屈膝以将穿刺点暴露视野中,对穿刺部位及护理人员手部进行常规消毒。一手于新生儿腹股沟中部与内部1/3的交界处初级其股动脉波动点,另一手拿注射器在其波动买内0.5 cm左右处刺入,并向上提针抽血。

观察组行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呈平卧位,采血手呈平直状。护理人员一手在其前臂5 cm处将肘关节托住,另一手对其肱动脉走向进行触摸以明确穿刺点,并做好标记。通过常规消毒法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连接头皮针及注射器,呈20~45°穿刺,回血后固定头皮针。针头拔出后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止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择取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的表达拟定为n(%)方式,统计学检验设定为x2,若检验结果的显示P<0.05,判定本次实验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28例,成功率(73.68%);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35例,成功率(92.11%),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0,P<0.05)。可见观察组成功率更高。

对照组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共9例,发生率(23.68%),详情如下:凝血3例(7.89%),血肿4例(10.53%),溶血2例(5.26%);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共2例,发生率为(5.26%),详情如下:血肿1例(2.63%),溶血1例(2.6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84,P<0.05)。可见观察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

3 讨 论

采血是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的基础,而新生儿血管具有充盈度差,直径小等特点,因此护理中实施采血难度更大。常规股静脉穿刺法出血慢、时间久,易导致血样凝血或溶血,易导致检查结果发生较大的误差[4]。同时该种采血方式易造成新生儿静脉血管损伤,可加重静脉输液的疼痛感。此外,股静脉、股动脉及神经呈并行状,因此股静脉损伤易导致其股动脉和神经损伤,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外周动脉采血方法改变了传统股静脉穿刺法的采血部位,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对采血情况及穿刺点周围情况进行观察,可及时发现穿刺点红肿等不良反应。此外该种采血方式可通过简单的压迫止血法对穿刺点进行止血操作,有效降低了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效提升了采血一次成功率,可见其具有较高的采血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外周动脉采血相比股静脉穿刺采血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综上,新生儿采血选择外周动脉法效果相比常规股静脉穿刺法更确切,该种方式可减新生儿痛苦,提升一次采血成功率,且不良反应风险低,因此可在各级临床中针对该种采血方式进行推广,以提升新生儿采血质量。

参考文献

[1] 石敏珠,彭晓燕.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9171-9171.

[2] 何 彤.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16-117.

[3] 陈 冰.输血加温仪在40例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7,38(19):49-51.

[4] 白 丽.总结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经验[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7):3431.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护理干预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