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不能战胜,不如选择离开

2018-11-19李植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执念选择

李植霖

〔关键词〕选择;执念;关系切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68-02

小陈是一名初二男生,父母离婚,父亲再婚,目前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以开棋院的名义私下里通过各种途径赚取一些不太阳光的收入,月入万元左右,但是胡乱花销,每月所剩无几。小陈多次劝阻父亲不要赚取灰色收入,不要乱花钱,父亲都不听,也不关心小陈内心的想法,总是一味地赶他去上学。小陈想和母亲住在一起,但是没能实现。他来到咨询室,非常苦恼,说自己无法安心读书,更不想来上学了。

小陈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经济、生活要依靠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作为学校,可以建议其母在经济上多照顾小陈,但在生活上,小陈和父亲住在一起,日夜相处,父亲对儿子的漠不关心,使得小陈在心理上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些负面影响,他现在不想上学的状态已经说明了他内心动力的缺乏,家庭问题导致心理能量的消耗使他无暇顾及学习。这种糟糕的情绪难道要伴随小陈直到他成年自立吗?他要怎样独自支撑走出阴影?庆幸的是,小陈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可以选择的道路是尽量少地陷入和父亲的关系漩涡中,把自己从这种糟糕的关系中拔出来,走上自己健康发展的轨道才是他要完成的“命题”。

“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当我们无法选择地处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间时,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要么僵掉(解离)。如果战斗无法胜利,与其僵掉而可能造成心理解离或者慢性的创伤,不如选择逃跑,从心理上离开这段关系,输或者赢都已经不重要了。回到自己的发展轨道上去才是正途。因为只有在自己的轨道上,你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放眼历史,伍子胥和范蠡就是两个相反的例子。伍子胥事吴王忠而刚烈,后吴王夫差听信谗言,放越王勾践归国,伍子胥阻止失败,后受谗自刎而死。而范蠡在帮助勾践成功复国之后,曾言“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于是飘然离去。

如果伍子胥在看清了吴王夫差不听忠言的真实面目之后选择离开,他起码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甚至可以和范蠡一样颐养天年。当然,或许有的人认为,伍子胥是因为理想破灭了,为信仰而死,死得其所。但是,他因为昏君而死,真的有价值吗?伍子胥是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吴王夫差)而死,是为了一段没有价值的关系(愚忠关系)而死,死而不得其所,终归是明珠暗投。

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何去何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范蠡的选择对自己更有建设性,对自己更负责。知不可为而为之,固然勇气可嘉,但于事于己都无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还有可能把自己绕进去甚至赔进去。绕进去的是情绪,赔进去的是生命和健康。其实,古往今来,人人都可能面对这样一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如果你碰上了力量比你大很多的阻碍,拦住了你实现自我意志的去路,你要怎么办?

唐代诗人李贺少年才俊,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非常年轻就名动京城,却因为父名中有“晋”字,终身不举进士。这样的事情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打击人的,何况在重视功名的古代。但是,李贺战胜得了当时的制度吗?

就像夫差之于伍子胥,不听忠言,放虎归山,埋下隐患;就像勾践之于范蠡,“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成功之后却无法与其分享成功的果实。即使伍子胥和范蠡都是英雄国士,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如果对方是一堵墙或者一块大石头,那么你是要去撞墙、去踢走这块大石头还是绕开它,回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去?

伍子胥為什么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执念,放弃已有的地位和成就,飘然离去,创造自己的“小日子”?即使显赫不再,但是内心仍旧充实。李贺为什么不可以另寻道路,或从医,或攻其他技艺,如同李时珍、徐霞客一样?即使不挂功名,人生同样精彩非凡。只有在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你才能发现自己的生命方向,才有真正的自由,才能自我实现,否则,只会深涉其中,在情绪的漩涡里不可自拔,最终赔进去你自己,就像伍子胥一样。

所以,无论挡住你的是制度、君王还是父母,你可以选择离开这段关系。即使像小陈一样,也应该选择在心理上“切割”,尽量保全自己的“有生力量”,为自己的发展积蓄后劲。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只有先爱护了自己,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南昌,330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执念选择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隐藏真实的自我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小白盒的二维码“执念”
小白盒的二维码“执念”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蔡石“执念”户外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