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犀牛古寨:隐世千年后轻启门扉

2018-11-19

中华民居 2018年5期
关键词:古寨吊脚楼武隆

供图张小伙 王盼 黄磊 王俊杰 陈世福 李文勇 毛盛明 良锅 郑彬 肖尚珍 重庆市武隆区土地乡人民政府

犀牛古寨,隐士一般在重庆武隆的高山峡谷中修行了上千年。在古寨中,清一色的土家族吊脚楼依山而建,青山逶迤,流水潺潺,民风淳朴,恰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历史的云烟赋予她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她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世外秘境。如今,沉静已久的她正轻轻打开门扉……

重庆市武隆区土地乡犀牛古寨

白云生处有人家

数十栋吊脚楼镶嵌在青山间

第一眼见到犀牛古寨时,便有惊艳之感。

蒙蒙秋雨中,远山如黛,翠绿的山谷似被晕染上了一层水墨。山脚下数十栋土家族吊脚楼被“放牧”在乳白色的云烟中。雨滴轻盈,碎了犀牛池一泓碧绿;槐花飘落,染黄了山中蜿蜒小路……

没有拥挤的人潮,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没有世俗的纷扰,有的只是不施粉黛的古寨,带着穿越千年的气息和养在天地间的一丝仙气,与我们相遇。

犀牛古寨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土地乡天生村,隐于仙女山的后山深处,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土家族村寨。近两百名村民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关于古寨,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海龙王三太子掌管长江。在与仙女大婚前夕,他来到仙女山寻找洞天福地作为成亲的洞房。当来到武陵山南天门时,他见天生三桥外有一座洞府修建得非常精致。三太子于是同洞府的主人犀牛精讲了事情原委。犀牛精被他的诚意感动,就把洞府赠予了三太子。三太子在此地成了亲,还在洞外建了寨子赠送给当地的百姓们居住。百姓们为了纪念犀牛精、感谢三太子,便将寨子取名为犀牛古寨。

犀牛古寨山水奇秀,土地肥沃,隐蔽而寂静,确实不辱“洞天福地”的名号。特别是下雨天,缥缈的白雾不断从谷底升起,飘飘荡荡涌出,漫过古寨层层叠叠的屋顶,又漫过深绿色的山腰和山顶,悠悠然地飘到身边,于是人就恍然置身于世外仙地,内心也跟着变得安静平和起来。

没有拥挤的人潮,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没有世俗的纷扰,有的只是不施粉黛的古寨,带着穿越千年的气息和养在天地间的一丝仙气,与我们相遇。

飞檐翘角的传统建筑遍布整个村寨

黄花槐掩映下的古寨显得愈加美丽

雄伟奇特绝色景

古寨天然寨门——天生桥

原始溶洞犀牛洞中的壮观景象

沿沧河大峡谷风光迤逦

天生桥上凌空而建的木桥

时光流转,今日的仙女山已经在西南地区声名鹊起,日渐喧闹繁华。但隐匿在仙女山后山的犀牛古寨,终日与青山、云雾、飞泉、流瀑为伴,过着清风明月的日子,近年来仅靠一条窄窄的土仙公路与外界相连。

也因如此,古寨避过了许多尘世间的纷扰和破坏。在她的自在世界里,时间如静止般,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保持着故我本色。

古寨属于喀斯特地貌,景色自是奇绝。古寨下有5个原始溶洞。这些溶洞相通相连、犬牙交错,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而它们只是地下绵延130公里的庞大溶洞群的一小部分。洞内终年清凉湿润,遍布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没有那些光怪陆离的灯光点缀,这些原始状态的溶洞可以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其中,泉口洞中的云梯大厅面积达5万平方米,垂直高度达到352米,堪称世界奇观。

地下暗河在溶洞内隐隐发光,里面生长着濒临灭绝的珍稀鱼类。暗河从昏暗的溶洞内流出,流入沿沧河大峡谷,进入另一个秘境。峡谷内绝壁千仞,草木青翠,郁郁葱葱,不时有飞瀑从山壁上倾泻而下,在河面溅起一片片涟漪。河水清澈,呈现如梦如幻的蓝色。

古寨的天然寨门——天生桥,隐藏在离古寨不远的土仙公路下。沿着公路一侧陡峭、窄小、潮湿的石梯一级级向下,约行至离地面150米以下才到达坑底。坑底草木葱茏,溪水潺潺,巨大的天然石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在石桥之上,当地百姓依托路两侧的巨石又凌空修建了一座木桥。木桥的一侧建有一座天生庙,庙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常年香火不断。一座隐藏于地下,一座高悬于空中;一座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一座是供奉尘世香火的信仰之地:天生桥、天生庙的存在,犹如古寨一般神奇,在自然与尘世间轮回。

在这里,还可登万丈悬崖鹰嘴岩,远眺天坑绝世美景;攀绝壁天险南天门,近观银装素裹的林海;游碧波荡漾的香沟湖,感受山水之乐……

轻启门扉迎客来

古香古色的木质寨门高大醒目,与连廊、吊脚楼、戏台围合成一个古香古色的小广场。每逢节日或者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时,这里便是村中最热闹的场所。

大山是美的,但大山也是无奈的。千年的犀牛古寨坐拥好山好水,却留不住年轻人走向寨外的脚步。前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孩子也出去读书,只留下年迈的老人与古寨一起守望。

3年前,在乡政府的支持下,犀牛古寨轻启门扉,在保护为先的原则下开始发展旅游。古香古色的木质寨门高大醒目,与连廊、吊脚楼、戏台围合成一个古香古色的小广场。每逢节日或者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时,这里便是村中最热闹的场所。寨门两边,依山就势分布着40余栋吊脚楼。这些吊脚楼以木结构为主,配搭当地石材、夯土、竹子修建而成,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在政府的指导下,有的吊脚楼内部已经改造成具备现代化住宿条件的乡村民宿。但无一例外,这些吊脚楼的外观都保持着青瓦、坡顶、飞檐、翘角的古老样貌。

村里的主道平整宽敞,一路繁花。窄窄的石板路伴着潺潺的溪流、不知名的野花,蜿蜒在一栋栋吊脚楼间。

金秋是瓜果飘香的时节,正是漫山的野生猕猴桃和八月瓜成熟的好时候。不时有背着竹篓的村民俯身于寨前的菜园里,或是消失在寨后的深山中。

犀牛古寨迎来了发展的好时候。不仅游客来了,寨中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正在回流。

“以前,我们心心念念要走出大山,现在才明白,这山、这水、这古寨子才是我们致富的根,是我们文化的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民宿老板传小围说。多年在外打工的她和丈夫两年前回到寨子开民宿,不仅能一家团聚,而且收入已经远高于在外打工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充满希望的好日子。

不负青山不负民——对话重庆市武隆区土地乡乡长梁健

梁健重庆市武隆区土地乡乡长

Q=《中华民居》

A=梁健

Q:请您介绍一下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和“全国双优古村镇”的犀牛古寨有哪些独特的旅游资源?

A:千百年来,犀牛古寨一直隐匿在深山里,犹如世外之地,原始而神秘。这里云雾绕着青山,飞瀑伴着溪流。数十栋古朴的土家族吊脚楼散落在山间。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宁静恬淡的生活让人心生向往。独特的土家族婚嫁、祭祀、耕种、祈福等风俗和文化更是让人沉迷。

犀牛古寨被称为“坐落在溶洞上的古村落”。她位于总长达130公里的巨大溶洞群上。近10平方公里的村落内就有寨洞、犀牛洞、无底洞、泉口洞、黑漆洞5个溶洞。面积为5万平方米、高352米、被誉为“超级溶洞”的云梯大厅就位于古寨的后山里。发源于溶洞暗河的沿沧河水质清澈,蓝如宝石。河两岸峭壁林立,植被茂密,风光迤逦。沿沧河大峡谷更是被誉为“徒步者的天堂”。寨子周边还有天生桥、擎天柱、迎客松、茶山、竹海、石林等诸多自然景观,堪称奇绝。

除此之外,犀牛古寨的区位优势明显。她位于仙女山的后山,毗邻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生三桥,距印象武隆剧场仅8公里,发展旅游具有很大优势。

Q:今日的犀牛古寨,虽然坐落在深山中,但是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可以看到日常养护、美化的精心之处。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你们在乡村振兴和古村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A:犀牛古寨多年来养在深闺,纵然有极佳的资源,美如仙境,但一直不为外人所识。村民们生活贫困,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可以说,我们守着“青山绿水”,但一直换不来“金山银山”。

2015年,土地乡集合资源,按照“符合乡情、凸显特色、提档升级、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注重传统建筑修缮、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对犀牛古寨进行了建筑改造和保护性开发。我们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进行科学规划。邀请重庆大学、同欣公司、重庆古村之友、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等专业公司和公益组织为古寨进行系统规划,并进行一户一宅设计施工,完成了《土地乡犀牛古寨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土地乡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严格按照规划,做到科学推进、有序开发建设。近3年,武隆区城乡建设委员会、农业委员会、水务局、林业局等部门拨款1000多万元,完成了犀牛古寨吊脚楼传统建筑修缮和风貌规范、广场及戏楼建设、犀牛池及景观引水、污水管网和电线入地、庭院美化等工程。整个寨子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

三是传承民俗文脉。挖掘犀牛古寨土家族的吊脚楼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传承打造土家特色婚礼庆典、古寨美食“九大碗”等,完成了部分土家族习俗典故、乡村人文景观的影像收集编撰工作,让传统古村落、民俗特色、文脉传承成为犀牛古寨的名片。

四是拓展市场营销。以创作采风、影视拍摄、徒步团建、古村再创等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为载体,以犀牛古寨最浪漫的土家族集体婚礼、刨猪文化美食节等节庆为品牌,提高犀牛古寨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增强犀牛古寨的吸引力。同时,持续探索“互联网+传统古村落+乡村旅游”的路子,打造品牌,目前已取得一定实效。

古香古色的寨门

土家族吊脚楼古朴美丽,历经岁月的风霜,依然保持着古老的样貌。

Q:近年来,犀牛古寨试水旅游开发取得了什么成果?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A: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古老的犀牛古寨迎来了新生。数十栋吊脚楼按照传统技法被改造一新,村里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山间小路也精心铺设上石板,村内更是遍植鲜花和修竹。村民新开的民宿都拥有整洁的客房和现代化的卫生条件。改造后的犀牛古寨更加古色古香,整洁美丽,吸引了很多驴友前来探寨。

2016年5月20日,犀牛古寨正式开寨。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寨仪式以及浪漫的土家族集体婚礼,吸引了近5000名游客前来。游客不仅可以在古寨的美景中放松身心,而且可以欣赏精彩的歌舞,参加沿沧河大峡谷千人徒步行活动、品尝土家族美食“九大碗”等。

自此,犀牛古寨的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许多自驾游游客慕名而来,一些公司团建、学校游学、团队徒步等活动都选在了犀牛古寨。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来古寨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寨子里共有11家民宿,可以提供近200张床位,也可以满足更多人野外露营的需求。重庆市13家摄影家协会在犀牛古寨成立了摄影创作基地。一些电视剧和电影摄制组也纷纷来寨子里取景。

收入多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犀牛古寨变得生机勃勃,村里人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据不完全统计,犀牛古寨通过开办民宿年纯收入达7万元以上的有4户,4万元以上的有6户,开办民宿的农户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一些没有开办民宿的村民,通过售卖鸡蛋、竹笋、土豆、冰粉、蔬菜等土特产品每年也有近万元的年收入。

古寨中热闹的传统土家族婚礼

古寨的晒秋美景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

古寨的夜晚被篝火照亮,处处是欢乐的海洋。

Q: 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更像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特别是像犀牛古寨这样拥有优质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古村。请您谈一下犀牛古寨是如何定位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又是如何落实的?

A: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犀牛古寨旅游发展的方向,即严格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发展理念,按照“外观五千年,室内五星级”的规划思路,通过“一事一议”、村规民约等方式,划定了犀牛古寨发展必须保护文化传统、做好历史传承的底线。

针对部分村民保守的思想意识,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发展旅游之前,一些村民也提出质疑,觉得怎么会有人来这“穷乡僻壤”花钱。为此,基层干部以及古村之友等专业组织成员坚持不懈地进村入户走访,掌握古寨厚重的文化底蕴,了解每家的具体情况,了解每家的发展愿望,并经专家等相关人士研究讨论后,以村民大会等形式传达给村民。我们还不定期地对村民进行培训,以授课的形式提高村民们的意识。通过邀请“三下乡”、大学生夏令营、拓展训练营等团队来寨中进行实践活动,让村民们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旅游的发展,村民们看到游客越来越多,也逐渐意识到这高山、古寨和民族文化是他们最珍贵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将不可挽回。

针对投资商,我们也明确了这个底线。犀牛古寨欢迎各方投资,商业模式可以多样化、创新,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文化为代价。曾经有投资商提出将村民集体迁出去。这种空村打造的模式,被我们坚决拒绝。古寨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村民们是古寨的真正主人。没有了他们,古寨也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文化。对此,我们是很谨慎的,古村保护、文化传承这个底线不能突破。我们宁可慢一点、缓一些发展,也不能走错方向。

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犀牛古寨旅游发展的方向,即严格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发展理念,划定了犀牛古寨发展必须保护文化传统、做好历史传承的底线。

交通不便是目前古寨发展旅游的难题之一,土地乡政府正竭力争取发展交通的机会。

Q:请谈一下目前制约古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A: 犀牛古寨的旅游发展刚刚起步,未来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村落活化发展不足。传统古村落规划设计的统筹、传统特色的突出、资金支持的力度、建设品质的提升等方面都需要加强。特别是在保护发掘、传承活化与市场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上,创新不够、效果不明显。未来需要在提档升级、做精做细、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下功夫。

二是道路交通阻碍发展。目前,通往犀牛古寨的公路还是村道公路,狭窄而弯曲,有的地方只能勉强通过两辆小轿车,14座以上的客车无法进入古寨。目前这段公路已经成为大仙女山景区环线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犀牛古寨乃至土地乡的发展。

三是人才欠缺。犀牛古寨虽然有年轻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家乡的建设发展,但大部分有知识的年轻人选择长期外出务工,与家乡脱轨,真正能起带头作用的年轻人很少。

Q:我们了解到,您为犀牛古寨的发展也倾注了很多心血,可以说见证了犀牛古寨的变化。请您谈谈这几年工作的感想,以及犀牛古寨未来的发展规划。

A:确实,这几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为改造好、保护好、发展好犀牛古寨,倾注了很多心血。我已经记不清我来过犀牛古寨多少次了。但是我还清晰记得2015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被这座古寨隐世脱俗的美所震惊的瞬间,以及为这座村庄的萧索破败而心痛的感受。

这几年,随着村民思想的转变、村庄改造和旅游的发展,寨里人心向一处发力,大家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收入更是节节高。回来发展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犀牛古寨现在已经成为土地乡乃至武隆区、重庆市的一张乡村旅游、古村活化的名片。我们所做的工作,只希望不辜负犀牛古寨的青山绿水,不辜负一直信任我们的村民们。

未来,我们也将坚定地走保护前提下的开发这条道路。通过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发掘、活化,让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同时,增强村民内生动力,提档升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相关产业,走上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增收致富路,让村民和古寨一起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也欢迎更多游客来我们这里游玩,感受一下真正的慢生活!我们也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企业来和我们合作,共创犀牛古寨的未来。

未来,我们将坚定地走保护前提下的开发这条道路。通过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发掘、活化,让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古寨空气清新,寨中老人大多长寿。

秋天的古寨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古寨居民依然延续着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古寨吊脚楼武隆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石崆寨览胜
巴渝文化——吊脚楼
兴义南龙布依古寨
吊脚楼(外三首)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张家畈新村
绥宁大园古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