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厅官成了创业带头人

2018-11-19钱敏

人民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带头人柑橘果园

本刊记者 钱敏

2007年初,退休厅官范敬超怀着“为家乡建设办实事,为丘陵农业现代化探路径”的梦想,执意回到贫穷落后的老家——四川省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开始了自己前途未卜的艰苦创业。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只身回家的他先后养过塘鱼、喂过兔子、办过鸭场,几经挫折,最后才选对了路子——种植优质杂交柑橘。

让柑橘产业福泽一方

如今,井研的柑橘产业已初具规模,一年四季都有成批的柑橘销往全国各地,范敬超11年的辛劳总算没有白费。据统计,到2017年底,范敬超带领乡亲们建成的现代果园已多达3.8万亩,覆盖7个乡镇30个村。

这些村民如果承包果园将取得可观的收益,范敬超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是流转出土地的租金收入,农户不投入、不操心,不怕天灾旱涝,每亩每年可增收500元左右(旱地亩均400多元,水田亩均约600元);二是家门口打工的收入,普工一天60元左右,人均年工资收入1万元至2万元,技工每天100元至220元,人均年工资收入3万元至6万元;三是柑橘的销售收入,所种优质杂交柑橘从第5年起即进入盛产期,可实现亩均纯收益2万元左右。而这些土地流转之前多数都是撂荒地,不创造任何价值,另外不到一半的耕种地,产出也极其低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今,年逾70的范敬超仍然干劲十足。按他的计划,今年还将新增果园2万亩,明、后两年再分别新增3万亩、4万亩,到2020年达到12万亩以上。同时,他还设定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乐山市丘陵地区要新建现代果园40万亩;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再新建现代果园50万亩,力争2030年在乐山市建成100万亩优质杂交柑橘大产业,实现产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使产业覆盖区受益群众达100万人以上。

返乡创业不是心血来潮

退休厅官返乡种柑橘,还种出了“名堂”,范敬超在当地出了名。退休前,范敬超先后担任过四川省青神县委书记、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四川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四川省救灾办主任、四川省农建办主任等职,谁也没想到这位“跳出农门”且身居高位的厅官会选择返乡创业。一开始,家人和乡亲们都十分不理解:辛苦忙碌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眼看可以“享清福”了,干吗还要回去“受苦”呢?

“我回乡创业,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几十年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对于回乡创业,范敬超态度坚定,“一是受励志教育的结果。从政近40年,在正县级以上领导岗位28年,受党和人民培养,到省内外、国内外参观学习多,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对我产生了巨大深刻的激励作用,尤其是焦裕禄的高尚人格与奉献精神、杨贵带领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修建人造天河红旗渠、吴仁宝创建‘天下第一村’的事迹与精神,每时每刻都在激励自己,使自己确立了‘干事创业’的价值取向,决心有生之年,向英雄学习,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二是改变农村面貌的迫切需要。中国农村面宽量大,与城市相比非常落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农村面临空心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农村普遍缺乏增收致富产业,青壮年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农民逐年减少,留守农民熟悉的传统农业仅能糊口,难以为继。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困难重重,很少成功。国家对农业投入数量不足,浪费很大,收效甚微。农村土地荒芜严重,缺乏生气。我认为要破解这些难题,就需要包括自己在内的有志之士共同奋斗。

“三是自己有一定的优势。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最缺乏的是人才,要有人直接创业才行。自己长期从事‘三农’工作,对农村工作感情深,比较熟悉,有一定研究,在过去岗位上积累了‘三农’工作经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自己决心下深水、吃大苦,耐大劳去创大业。自己在职时,受限很多,许多事无法亲力亲为,只能间接使劲、指导、帮助,作用有限。我认为,退休后全身心投入,亲力亲为创业才可能建成产业,探出路子。11年的创业实践也证明自己的认知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创业人”

回乡创业选择很多,可到底应该选择什么产业呢?退休前,这个问题困扰了范敬超几十年。一开始,为了快速积累创业资金,他先后养过兔、养过鱼,还养过鸭,但都因技术与市场问题,难以为继。“真正选准产业,是在2007年4月23日,我到仁寿县新店乡调研,看着距井研老家几十公里的乡村漫山遍野种清见,效益很好。”考虑到杂交柑橘优势很多,新店乡的自然条件又与自己老家相似,并且井研早有种植柑橘的基础,所以从那天起,范敬超下定决心种植优质杂交柑橘。不仅如此,在综合分析了自然条件、市场前景、社会因素后,范敬超进一步决定,要把创建现代优质杂交柑橘大产业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说干就干!从流转土地到规划果园,从修路建设到果苗选种……范敬超凡事亲力亲为,忙得不可开交。创业之初,他着实遭了不少罪。2016年1月,范敬超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记得刚嫁接树苗的时候,从外地请了18名师傅,他们清晨6点钟出工,我就凌晨4点起来给他们煮早饭。以前哪煮过那么多人的饭?”何止没煮过那么多人的饭,在成都家里,他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4点起来给工人们做饭,他都是灶下一把火,灶上铲两下,忙得团团转。还有一次,给果树修枝的范敬超一不小心跌入又脏又臭的粪坑中,邻居看到了,说他“你真是从将军到奴隶啊!”

创业路上,身体上的苦范敬超可没少吃,但更让他头疼的是资金上的苦。随着“橘梦园”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他不得已卖掉了自己在成都的房子和老父亲在乐山的房子。不过,好在当初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转折发生在2013年,范敬超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大园区、小农场”的建园管园双团队经营模式,调动了广大创业者的积极性,他一手创办的繁盛果业从此走上高速发展轨道,而曾以离婚相挟的老伴儿退休后也加入了他的创业团队。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当被记者问及“创业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时,范敬超重点言及的却是其他。比如:流转土地时少数农民发难,导致无法成片流转;农民迷信,电杆、水池及有关工程建设受阻;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不少损失;农村人才匮乏,缺少职业农民队伍;前三年投入高,许多人迫于资金压力而放弃;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销售工作如履薄冰……“吃得苦中苦,方为创业人”,范敬超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自己的创业感言,深感创业不易。

落后是因为缺少好的带头人

回顾11年的创业历程,范敬超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为丘陵地区农民找准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尽管各地的状况有差异,但路径是相通的。”范敬超说,“概括起来,农业现代化就要做到‘四好’:一要找准一个好的产业;二要有一个好的模式;三要采用好的生产手段;四要有好的带头人和团队。”他着重强调了带头人和团队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现在许多地方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缺少好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应有创业定力与能力,能吃大苦耐大劳……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就应从选准创业带头人着手。”范敬超坚信。

创业第7年,中组部授予范敬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年,在农民日报社发布的《2018农民合作社300强》榜单中,范敬超带领的繁盛果业排在第78位。“退休后的领导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这些同志长期从事领导工作,有较强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谋划能力、协调能力及群众工作能力。”十九大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一方致富带头人的范敬超认为,这些能力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需要的才能,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他呼吁更多的退休领导同志积极投身创业大潮,发挥余热,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带头人柑橘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呼噜猪的大果园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我家果园丰收了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