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2018-11-18杨钗

记者观察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应基础标准

文/杨钗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评价要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将语文教学评价推向了教学实践的最前沿。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生为本,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学业、情感、兴趣、语言交流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一、重视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过程当中,老师对于所有的学生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标准、同一种方式,使评价工作陷入了一种“格式化”“过程化”的困境。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智力水平以及知识结构基础各有不同,如果老师以同一种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基础能力较低的学生就可能会显得过于严格,而对于那些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又会显得过于轻松,使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或引导作用。所以应当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以鼓励为主,对基础能力中等的学生主要以引导、提升为主,对基础能力较高的学生应当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使他们可以不断地超越自己。

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可以发展其他的评价方式。学习语言,应当是如同学相声般“说学逗唱”样样儿精通,语文中的“说学逗唱”一般指听说读写。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评价方式。

比如,在讲《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个朗读比赛,要求学生把课文顺畅地朗读出来,根据其朗读的流畅程度进行评价,学生需要对整篇课文有很高的熟悉程度,才能顺利通过考核。

三、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评价标准作为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在教学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学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追求一元化,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应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对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应巩固其基础,并为其创造条件,使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对不能按时达标的学生,教师应给其提供建议指导,帮助其进步,实行延迟评价,使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要求学生背诵《一夜的工作》这一课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时,可以用“异步达标”的方法鼓励学生,让已经背了一个自然段的学生背诵另外一个段落,还没有背完的学生继续完成背诵。当背诵慢的学生达到目标时,教师应同样予以鼓励。

另一方面,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试学生。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也包括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开放式的问题测试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言之有理即可,可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采用开放的评价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对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价,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和自己的期望要有合理的规划,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客观。不仅如此,这三个主体的评价还要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客观的、有效的评价。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督促效果,对于语文课外的积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家校联系卡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期举办活动等方式丰富评价方法,比如,开展“文学家等级”赛,运用积分累积、高分获奖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五、结语

总之,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崇高理想,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确立以人为本、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语文教学至关重要,其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

猜你喜欢

教师应基础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