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在数学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7陈凌云

成才之路 2018年30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问题导学数学教学

陈凌云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好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问题导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导学;学生;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0-0097-01

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融入了数学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而问题导学就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旨在通过问题,让学生融入课堂,引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研读教学内容,关注新知的迁移点、生长点,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探究

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地集中到课堂中,因此增强学生主动求知的热情,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创设有效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加、减法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春天到了,春暖花开,王大叔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准备用它的四分之一种黄瓜,用它的三分之一种番茄,用它的四分之一种茄子,剩下的种青椒。种黄瓜和种茄子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种黄瓜和种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种青椒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显然,本题是一题多问,所要学习的新知自然地融入在问题中。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探索新知,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探究问题: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几个问题?在所列的算式中,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在計算结果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为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铺路搭桥,实现有效探究。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问题设置,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和目标,真正使教、学相得益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实现有效学习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帮助学生叩开智慧之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加快新知内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求,将教学问题和问题驱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收获知识,发展智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转化思想的价值,然后让学生尝试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多学生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拼成的图形进行观察,并为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所拼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是什么关系?所拼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梯形的上底、下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的高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面积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认为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进行计算?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驱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使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逐步清晰、明朗。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

教师以问题为驱动,设计富有启发性、引导性和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拾级而上,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提升应用能力

教师应设计实践性强的数学练习,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充盈灵动与生命。因此,教师设计的练习中,问题应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有3根小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厘米、2厘米、5厘米,这3根小棒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为什么?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很快判断出这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因为2+2<5。教师继续为学生设计了问题:如果这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允许换掉其中的1根小棒,你准备怎样换,才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请动手试一试,然后分享你的想法。学生们立即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并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想到了多种不同的办法,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富有实践性的数学练习,问题也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使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现实问题的启思价值,发展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导学是新课改推进下顺学而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发挥问题的引领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灵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建新.基于儿童视角 设计导学问题——“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数学导学问题设计例谈[J].数学教学通讯,2018(04).

[2]夏翔玖.“导学启思”模式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2).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问题导学数学教学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三英语阅读课体裁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