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发”与“共谋式自由”

2018-11-17狐若辰

天涯 2018年6期
关键词:邮戳金发卢卡斯

狐若辰

2018年8月20日《大西洋》月刊的网站上,刊载了J·克拉拉·陈的文章,题为《对金发的追求》,在文中,陈对美国人之于“金发”的迷恋进行了阐释。

陈指出,美国从媒体明星到政界要人,活跃着一大批“金发”——碧昂丝和特朗普,就是其中的代表。但美国人为什么对于“金发”有如此执念呢?诗人克劳蒂亚·朗肯和摄影家兼导演约翰·卢卡斯对于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对来自不同地区(纽约、伦敦、巴黎等)、不同场合(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非洲朋克音乐节等)、不同地点(餐馆、酒吧、博物馆等),但都将头发染成了金色的共100个人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即是在布鲁克林进行的、以“邮戳”为主题的先锋作品展,该展览系美国“种族想象研究所”的系列展览之一,其主题主要关乎“种族”。

陈指出,天生的金发并不常见:据估计,世界上2%的人口——以及美国白人中的5%——生来毛发中就带有淡黄色。金发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特别与北欧人有关,但澳洲土著、北美和亚洲人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然而人们出于什么原因要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金色呢?“邮戳”项目的受访者表示,“掩饰白头发”“看起来更年轻”“更好看”“受到更好的对待”“看起来更像自己”等,都是原因。但绝大多数受访者并没有指出“白皮肤”与“金头发”之间的关联,而朗肯认为,美国人的倾向之一,就是用“人们”来替换“白种人”,因此,当他们想到“金发”的時候,他们以为这就是“人们”的发色,却没能看清其与“白种人”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就此而言,“金发”就是某种复杂的自我表达形式:它能代表年轻、美丽、特权、顺从,但它也能代表反叛、独立、寻求自尊,因此染成金发,既极具个性,又与社会教给人们的价值观纠缠在一起——对此,朗肯和卢卡斯用了这样一个词来描述:“共谋式自由。”

朗肯和卢卡斯解释说,他们之所以用“邮戳”这个说法,就是想指明,“金发”似乎变成了某种货币、变成了抵达新的目的地(自我感、价值观、认同)的手段——你贴上邮票,信件就能到达目的地,同样的道理,你染了金发,也希望能前行到新的地方。但问题在于,你的目的地在何方?你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到达?朗肯和卢卡斯的目的,当然并非鼓励或者批评人们将头发染成金色,毋宁说,他们试图激发人们去思考“金发”为何无处不在,并进而思考其与种族、归属感、特权等之间的关联。

当然,与“金发”联系在一起的,不只是“种族”问题,“性别”问题,特别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物化”和“凝视”,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多多思考的。

猜你喜欢

邮戳金发卢卡斯
给我写信的那个人老了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
Design of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523 Vertical Lathe on PLC
Fault Diagnosis of Analog Circuit Based on PSO and BP Neural Network
Research on Wind Power Prediction Modeling Based on Adaptive Feature Entropy Fuzzy Clustering
A Location-Based Clustering Topology Control Algorithm in WSN
为何邮戳的产生早于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