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战俘高唱“打败美国野心狼”

2018-11-17吕韧敏

党史纵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入侵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切身感受到生命安全有保障,人格习俗受尊重,美军战俘们一扫战场上“遭遇”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显现的那种恐惧、无奈、龟缩、萎靡,而“回归”为从容、爽朗、活泼、自信的常态,给人以率直、坦诚、天真、烂漫的“大孩子”的感觉!他们身穿我们供给的“三新”牌中山装,嘴上叼着我们供给的“中华”牌高级烟,会主动展示女友照片并狂吻不止;会无忧无虑唱歌,全身心投入,声情并茂:动作虽然不无夸张,声音煞是洪亮圆润——很有音乐性很有感染力,令人闻之久久难忘。这些“大孩子”们做了战俘固然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者,但唱歌则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者:不只是唱他们自己的母语歌曲(古老情歌和家乡恋歌),能够很动情、很入境、很能撩人心弦!而且听汉语广播自己学会的汉语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唱起来更是雄壮有力,令人叫绝!音准、节奏正确无误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气势。在战俘营里,这些大块头、大鼻子、红头发、蓝眼睛的美军战俘和不同肤色的所谓 “联合国军”战俘,在“指挥官”(也是战俘)的指挥下,昂首挺胸地同声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显然,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入侵者,此时此刻一点儿也不理会 (或者是根本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 “入侵者”身份,而是把自己当成了反侵略的“中国好儿女”“进入角色”。

猜你喜欢

入侵者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
郭沫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题辞书法手迹
郭沫若《颂中国人民志愿军》书法手迹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入侵者”来袭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外星人”入侵档案之隐形入侵者
发射导弹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