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国民阵线的转型及影响*

2018-11-17田小惠杨羽茜

现代国际关系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玛丽娜阵线勒庞

田小惠 杨羽茜

[内容提要] 自2011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凸显、欧债危机复苏乏力、难民危机、恐怖袭击、国内问题丛生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之下,法国国民阵线的新任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开始推行一系列反欧洲一体化、反伊斯兰化、“去妖魔化”、网络化的政策和策略,使得国民阵线在2017年法国大选中再次异军突起,对法国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冲击,并对欧洲政坛及一体化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国民阵线的转型并未改变其浓厚的民粹主义、新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的极右翼政党性质。在法国社会各界和主流政党的联合抵制下,近期国民阵线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不大,但从长远来看,欧洲范围内极右翼政党复兴的势头仍不容小觑。

在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国民阵线①2018年6月1日法国国民阵线已正式更名为“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其目的在于与原国民阵线彻底划清界限并为进军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做准备。具体可参见https://www.rassemblementnational.fr/。笔者认为国民阵线更名本身也是其政党转型的策略之一,本文的分析重点在于2011年以来国民阵线的转型及其影响,故仍沿用“国民阵线”这一名称。异军突起,玛丽娜·勒庞以22.3%的选票与新生的中间派前进运动领导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共同进入第二轮。虽然国民阵线最终败北,但其政治影响力却再创新高,成为仅次于社会党和人民运动联盟的第三大党,标志着国民阵线的新一轮崛起。国民阵线虽不是第一次在法国政坛引发“政治地震”,但在本次大选中,玛丽娜·勒庞领导下的国民阵线不论在政党形象上,还是在政策纲领上,都已大大不同于其父老勒庞时代。从政党内部因素看,正是由于自2011年玛丽娜·勒庞执掌该党后,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政党转型,才使其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赢得更多选民支持。因此,法国各大媒体和一些学者纷纷使用“新国民阵线”(le Nouveau Front National)来形容变化后的该党。②蒙彼利埃大学( Université de Montpellier)政治学教授亚历山大·德泽(Alexandre Dézé)等学者提出了“新国民阵线”的概念,认为2011年之后法国国民阵线经历了政党转型。参见Alexandre Dézé, Comprendre le Front National, Clamecy, presses de la Nouvelle Imprimerie Laballery, avril 2016,p.10.

法国国民阵线是一个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牌极右翼政党,其发展几经起落。20世纪70年代,在让·玛丽·勒庞的领导下,国民阵线开始努力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积极参与政党竞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功进入议会。此后,经历了政党分裂的低谷,国民阵线在200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一鸣惊人,以16.9%的选票打败社会党人若斯潘进入第二轮,标志着其发展的第一个巅峰。之后,在法国国内主流政党的联合抵制和党内再次分裂的双重挤压下,国民阵线陷入低潮。直至2011年新任领导人玛丽娜·勒庞上台后开始全面改革,并以22.3%的选票挺进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从而再次刷新了国民阵线的政绩,引发法国政坛的震惊和全世界对极右翼势力的警惕。国民阵线的再次崛起于转型,背后有着多重背景。

第一,国民阵线的转型是在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不断凸显的背景下展开的。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进程,在冷战后不断加速,但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国内经济问题频现。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各国国内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在这一进程中,缺乏良好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蓝领劳动者逐步被边缘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主要承担者。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兴起对法国国民阵线的勃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民粹主义在欧洲、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兴起也为法国国民阵线的复兴和转型提供了遥相呼应的大背景。

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2009年欧债危机后欧洲经济复苏的缓慢导致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从而为极右翼政党的崛起提供了土壤。欧债危机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遭受的重创,欧洲各国的经济经过短暂恢复后,很快陷入衰退和疲软,直至2013年,欧元区国家又遭遇经济发展的停滞,因此欧盟各国的经济难以摆脱危机的影响而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此背景下,2016年6月英国脱欧、12月意大利修宪公投等反一体化事件的出现,使欧洲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困境雪上加霜,并在欧盟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裂倾向,成员国逐渐认为“脱离欧盟的国家会发展得更好”,形成恶性循环。

从欧洲社会安全形势来看,近年来欧洲恐怖主义袭击频发,难民危机引发社会不安定。自2015年1月起,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就开始接连出现恐怖袭击事件,而其中法国又成为重灾区,在两年时间内连续遭受了三次重大恐怖袭击的打击。自2015年1月法国《查理周刊》遭受恐怖袭击并造成12人丧生后,同年11月巴黎再次发生恐怖袭击,致使480多人死伤。仅八个月后,2016年法国国庆日当天在法国南部的尼斯又发生了第三次恐怖袭击事件,导致近300人伤亡。此后法国总统奥朗德不得不宣布将全国紧急状态延长三个月。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不仅影响到各国的经济恢复,而且还对社会稳定产生了直接冲击。而难民问题的出现使得欧洲社会的安全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难民危机进一步延缓了欧盟经济复苏的步伐,对欧洲国家社会福利体系造成巨大危害,进一步激化了欧盟内部的分裂;另一方面,难民数量的不断激增给欧盟各国带来沉重的压力,大部分难民选择前往德国、瑞典、奥地利、法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导致他们在欧盟国家的分布极不均衡,从而引发了包括法国等国民众的不满。法国接收的难民绝大部分是穆斯林,而法国国内长期执行的“共和模式”的移民政策并未达到应有的民族融合的效果,导致法国民众的排外、“反穆斯林”情绪滋生,普通民众敌视伊斯兰教的心态增强。据2016年9月法国民调机构Ifop的调查显示,高达56%的法国人认为伊斯兰教与法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难以兼容。难民危机的出现进一步加深了法国国内的安全困境。也正是在欧洲及法国国内安全形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国民阵线的影响力才得以不断加强。

第二,法国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内部结构等方面矛盾与问题凸显,以及传统政党在应对危机中收效甚微,这也是国民阵线转型的重要背景。近年来法国经济长期面临“三高一低”的困境,其中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是困扰法国社会最大的痼疾。法国繁杂的福利开支一直是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因欧债危机的影响和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法国福利制度也开始捉襟见肘,福利问题变得愈加严峻和紧迫。在此情况下,作为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之一的玛丽娜·勒庞在竞选中多次提到要“100%支持法国人的健康”,在“公正的法国”的口号下“承诺保障所有法国人的社会保险制度、对疾病保险机构承包的所有的疾病保险项目提供报销,并创立第五个‘生活不能自理’保险项目”[注]Les 144 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s, Chapitre 4, http://www.frontnational.com/le-projet-de-marine-le-pen/2017-02-19.(上网时间:2018年3月15日)。她特别强调享受福利的对象应为法国公民,而非在法居住的外国公民或非法移民,要将法国社会有限的财富进行集中分配,优先服务法国人,极大地迎合了法国普通民众的心理。

同时,在欧债、恐袭和难民三大危机的重压之下,法国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2010年抗议退休制度改革的罢工。法国民众认为欧债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家的贪得无厌和政府不严加管控,可后果却要由工薪阶层承担。在此背景下,国民阵线宣称自己是“各行各业中普通人的代表”,并借助社会矛盾的激化来不断扩大选民基础。2011年玛丽娜·勒庞就任党主席后,国民阵线的选民基础开始呈现出年轻化、无产阶级化的特点,积极争取中下层民众、特别是年轻选民的支持。国民阵线的一贯做法是把底层民众疾苦的来源归咎于外来移民,宣称国家资源应优先为法国人服务。玛丽娜·勒庞在2012年和2017年两次总统大选时均对就业问题提出明确主张,要求企业在员工能力相同的条件下优先雇用法国籍员工。这对于法国底层民众而言有如能够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国是西欧国家中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穆斯林人口近470万,约占总人口的7.5%,是欧盟国家穆斯林人口的1/3。他们主要居住在巴黎、马赛、里昂等大城市及近郊,而且以年轻人居多。但法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的“共和模式”并未成功解决外来移民的融合问题,反而激化了文化冲突和分歧。大批欧洲难民的涌入,使得法国国内的移民问题愈加复杂和尖锐。玛丽娜·勒庞执掌国民阵线后,立即将老勒庞时期的反犹主张转变为反对穆斯林移民的主张,提出要“禁止或解散所有和伊斯兰理论研究相关的机构”,“关闭所有极端主义的清真教堂,禁止一切宗教地点和文化活动的社会资金支持”,“与圣战分子团伙做斗争,驱逐并禁止一切有双重国籍的圣战分子入境”。[注]Les 144 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s, Chapitre 2.由于在法国社会中移民往往处于经济结构的底层,无力抵抗社会危机,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一些穆斯林也寄希望于国民阵线能够改变现状。

法国前任政府在解决经济问题、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等问题上的举措收效甚微,难以令民众满意,尤其无法保障社会中下层的利益。欧债危机后,法国经济复苏缓慢。到2013年和2014年,法国GDP增长率也仅为0.3%和0.4%,既未达到欧元区0.8%的平均增长率,也远低于德国1.3%的增长率。[注]Le FMI conforte la prévision de croissance de la France pour 2015, http://www.challenges.fr/economie/20141007.CHA8617/le-fmi-conforte-la-prevision-de-croissance-du-gouvernement-pour-2015.html.(上网时间2018年4月1日)尽管奥朗德上台后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法国的失业率却持续攀升,2014年达到10.4%,创下15年来的新高,[注]Hausse du taux de chmage au troisième trimestre 2014, http://www.insee.fr/fr/themes/info-rapide.asp?id=14.(上网时间:2018年4月1日)难民危机又使法国经济雪上加霜。据统计,2015年向法国提出首次避难申请的人数比2014年增长了18%,达到76165人,创下2008年以来难民增长的新高。[注]Asylum Statistics,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Asylum_statistics.(上网时间:2018年5月1日)再加上恐怖袭击事件的频发,使得“法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注]Attentats: Valls, en partie soulagé, appelle à ne pas baisser lagarde, http://www.liberation.fr/politiques/2015/01/09/valls-nouvelles-mesures-necessaires-pour-repondre-a-la-menace-terroriste_1176827.(上网时间:2018年5月9日)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因此,在大选中广大民众将选票投给国民阵线就成为对传统政党的抗议手段。法国政府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传统政党政治的精英化和政治体制的僵化造成的信任危机,使得法国人开始“质疑国家的能力,不信任法律和社会秩序,甚至很多人害怕法国的国家认同会屈从于社群主义”[注]Ma⊇l de Calan, La Vérité sur le Programme du Front National, Editions Plon, un département d’Édi8 2016,p.10.。“在法国,有越来越多的民粹主义者参加投票,民众对经济、社会和文化衰退的恐惧是产生此现象的基础,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变化,人们感到焦虑”[注]Lucy Williamson, “Will the ‘Populist Wave’ Reach France?”http://bbc.com/news/world-europe-38393663.(上网时间:2018年5月1日)。传统的两大政党在国家治理和解决危机方面鲜有成效,使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试图通过支持国民阵线或其他新兴政党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对执政党的不满,国民阵线的转型恰好迎合了法国民众的这一预期。

自2011年玛丽娜·勒庞就任国民阵线主席以来,在组织机构上继续强调高度集权化特征,强化“以党主席为权力核心、突出领导人个人绝对权威的家长制与家族化的组织文化”。[注]段明明:“欧洲极右翼政党对欧盟的‘政治利用’策略透析——以法国国民阵线为例”,《欧洲研究》,2017年第3期,第51页。而在实践层面,她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主张和政治策略,充分利用法国传统中的共和主义、平等、团结等思想,试图改变传统极右翼政党的极端形象,提高政治影响力。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反一体化、反伊斯兰化的政策主张以及去妖魔化、网络化的政治策略。

第一,玛丽娜·勒庞自接掌国民阵线后就不断强调反欧洲一体化的立场,大张旗鼓地宣扬退出欧盟,脱离一切超国家组织,建立“法国人的法国”。国民阵线在经济政策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脱离欧盟的束缚”,只有“社会需求才能推动法国企业的发展”,欧元是“欧盟插在法国民众背上的一把刀,要彻底抛弃欧元”。[注]Les 144 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s, Chapitre 3.2011年国民阵线党代会上,玛丽娜·勒庞批评“布鲁塞尔的欧洲就是专家政治和集权的象征,有害于我们的自由,欧盟应该为公共服务的破坏和国民经济的倒退承担责任”。[注]Cécile Alduy and Stéphane Wahnich, Marine Le Pen Prise aux mots, Paris: Le seuil, 2015, p.57.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前,她在专著《为了让法兰西继续下去》中批判法国左翼政党是“置平民、普通百姓和受剥削者于不顾的反动势力”,[注]Marine le Pen, Pour que Vive la France, Paris: Editions Militaires,2012,p.149.并把“重获货币自由”作为竞选的政治宣传语。2013年,玛丽娜·勒庞进一步呼吁应在次年组织法国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她还主张法国退出《申根协定》和北约,以使“法国不会被牵连到不属于自己的战争中”。[注]Les 144 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s, Chapitre 6.近两年来她继续在不同场合发表此类言论。虽然老勒庞时代国民阵线也曾对欧盟进行过猛烈批评,譬如其党纲称“布鲁塞尔和马斯特里赫特的欧洲是一部碾碎国家和人民的机器,它制造失业、征税主义、政治官僚和经济衰退,权力被掌握在一小撮陌生的和不负责任的公务员手中”,[注]吴国庆:《法国政党和政治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47页。但玛丽娜·勒庞的批评更直白、更刻薄,反欧成为国民阵线号召选民和党内宣传的主打口号。

第二,国民阵线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反对伊斯兰教的旗号。与老勒庞时期的反犹主义不同,自接手国民阵线主席一职后,玛丽娜·勒庞就开始极力渲染“伊斯兰威胁论”,将“穆斯林”等同于“恐怖分子”,声称“法兰西的民族和文化特征正在伊斯兰移民的侵蚀下陷入危险的境地,钟楼和小咖啡馆将消失在清真寺和伊斯兰快餐后面”。在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国民阵线还提出限制穆斯林移民入境人数,驱逐在法居留的与激进伊斯兰教有关联的外国人。在反对伊斯兰教的同时,国民阵线还强调法国文化的纯粹性,强调民族认同,提出“在法国所有公共建筑都悬挂法国国旗”,“坚持政教分离、反对社群主义”“保护法语”等政策主张和口号。[注]Les 144 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s, Chapitre 91-93,95-99.

第三,国民阵线大力推广“去妖魔化”[注]玛丽娜·勒庞在2011年1月15~16日党代会的闭幕演讲中明确提出“去妖魔化”。国民阵线前领导人老勒庞一直以偏激和狂热的形象示人,被法国主流媒体称为“共和国的恶魔”,而玛丽娜·勒庞提出“去妖魔化”的实质是将国民阵线从一个极端的、边缘化的政党转变为温和的、正常化的政党。Alexandre Dézé, Comprendre le Front national, Clamecy, presses de la Nouvelle ImprimerieLaballery, avril 2016, p.72.(dédiabolisation)策略,以增强政党合法性,改变极右翼政党的传统政治形象。2011年11月,玛丽娜·勒庞在党代会上公开提出要“以前所未有之努力改造国民阵线”,建立一个“革新的、开放的、高效的党派”,以此作为“夺取政权的有力工具”。[注]Alexandre Dézé, Le Front national: à la conquête du pouvoir? Paris: ditions Armand Colin, 2012, p.120.此后“去妖魔化”就成为玛丽娜·勒庞改革国民阵线的一个重要策略[注]Sylvain Crépon, Enquête au cur du Nouveau Front National, Paris: Nouveau Monde éditions, 2012, p.28.。“去妖魔化”的做法之一就是修正或摒弃老勒庞时期的极端主张与偏激言论。例如老勒庞曾多次发表过“毒气室只是二战中的一个细节”、“种族之间不平等是无可争辩的”等极端言论[注]Sylvain Crépon, Alexandre Dézé and Nonna Mayer (dir.), Les Faux-semblants du Front National,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15, p.25.,而玛丽娜·勒庞则更多使用“国家先行”(priorité nationale)、世俗化(laïcité)、共和国(République)等温和的字眼,目的是博得更多民众的接受与支持。为了重塑政党形象,玛丽娜·勒庞甚至主动“批评”老勒庞。她公开表示老勒庞“不应继续以国民阵线的名义发表不合时宜的讲话”,并决定取消老勒庞的党员资格,剥夺其“终身荣誉主席”的头衔。[注]Cécile Alduy and Stéphane Wahnich, Marine Le Pen Prise aux mots, Paris: Le seuil, 2015, p.34.玛丽娜·勒庞认为,国民阵线的目标应是从一个边缘化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执政党,因此必须实现从极右翼政党的“非正常”到“正常”的转型。

第四,在政策宣传和形象构建上,玛丽娜·勒庞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宣传和社交功能,来扩大国民阵线的政治影响力。国民阵线虽然早在1996年和2006年就已分别注册了官网和脸书(Facebook)账号,但内容宣传功能大于社交功能,形式单一,更新缓慢。玛丽娜·勒庞执掌国民阵线后,对官网进行大幅改版,使内容更加多元化,试图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来达到表达政见、动员大众、筹集资金、吸引年轻人的多重目的,这完全超越了老勒庞时期的政治宣传理念。特别是在每次总统大选前夕,玛丽娜·勒庞频频借助官网和社交媒体发表政见。2012年初她曾发布了名为“我的规划”(Mon Project)来阐释政策主张,2017年初再次利用网络发布了《玛丽娜144条竞选承诺》(“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les Marine 2017”)为参加2017年总统大选造势。此外,玛丽娜·勒庞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吸粉”,以扩大选民基础,特别是吸引年轻选民的支持。据统计,2018年2月玛丽娜·勒庞脸书的关注人数已达204万。正是由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国民阵线”的选民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这一特点在2015年大区选举中最为明显, 18~24岁的年轻人有34%支持国民阵线,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注]Sylvain Crépon, Alexandre Dézé and Nonna Mayer (dir.), Les Faux-semblants du Front National, p.300.。此外,国民阵线还通过吸收高学历、高专业技能、高威望的成功人士来不断提高政党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力。

上述国民阵线的政策主张及政治策略是玛丽娜·勒庞推行政党转型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漂白”极右翼政党,去除民粹主义的政治标签,从而塑造一个“正常的”在野党和反对党的形象,彻底摆脱被边缘化的境地,试图最终获得与主流政党平起平坐的地位。与此同时,国民阵线借助最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年轻”的政党,通过大量“吸粉”来迅速扩大选民基础,从而实现政治影响力的飞跃。

从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的结果来看,转型后的国民阵线再度复兴,并实现了其政治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对法国乃至欧洲政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法国传统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打破了法国左右翼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导致法国政坛右倾化趋势愈加明显。国民阵线自1972年成立后经历了“穿越沙漠”的10年[注]Pascal Delwit (dir.), Le Front National. Mutations de l’extrême droite Française. Bruxelles, Editions de l’Universtié de Bruxelles, 2012, p.12.,恰是其在法国政坛上崭露头角的时期。此后在经历了90年代的分裂与低潮后,国民阵线在2002年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打败了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以16.9%的得票进入第二轮,成为法国政坛中一股不可小觑的新兴政治力量,制造了所谓的“勒庞现象”。2011年玛丽娜·勒庞主政国民阵线以来进行的一系列“去妖魔化”“正常化”的改革,又进一步提升了民众支持率和政治影响力,从而在2017年大选中的支持率超过20%,又一次制造了“政治地震”。可以说当前国民阵线已处于可与主流政党分庭抗礼的地位,也表明法国政党格局开始向“碎片化”和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法国传统政党的个别政策主张也开始出现右倾化倾向。特别是随着国民阵线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法国主流政党明显已不能仅靠口头谴责和批评来消除其所带来的冲击。“由右翼民族主义提出并成功运作的移民问题、文化自治主义和公共安全问题,却在资产阶级主流政党那里得到发扬光大。”[注]Reinhard Heinisch, “Success in Opposition-failure in Government: Expla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Right-wing Populist Parties in Public Office,” Western European Politics, 2003,Volume 26, p.3.萨科齐在2012年总统大选中就曾多次抛出带有极右翼色彩的言论来吸引选民,在执政期间也曾公开采取驱逐罗姆人的强硬政策,通过法律禁止在法国穿戴伊斯兰罩袍,以此获取本国民众的支持。“法国崛起”(Debout la France)的主席尼古拉·杜邦-埃尼昂(Nicolas Dupont-Aignan)认为“共和党和国民阵线之间几乎已无差距可言”。

第二,法国国民阵线转型后抛出的反伊斯兰文化的排外主义,挑动起民众的政治情绪,加深了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极易引发法国社会的进一步动荡。法国人天生就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而国民阵线更为极端地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加以明确区分,划清界线。其具有浓厚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色彩的言论成功吸引了法国社会中长期被边缘化的下层民众。从职业结构来看,国民阵线在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工作者、艺术工作者等以文化资本为基础的职业上得到了比例最少的选票,而对工人群体最具吸引力,在2012年4月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选举中有近30%选票投给了玛丽娜·勒庞[注]Sylvain Crépon, Alexandre Dézé and Nonna Mayer (dir.), Les Faux-semblants du Front National, Paris: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15, p.308.。而在经济危机、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等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法国社会右倾的趋势愈发明显,排外情绪更为强烈,国民阵线的排外政策显得对现实更具解释力,被更多的法国民众所接纳。转型后的国民阵线虽然抛弃了极端言论,但仍利用煽动性的语言将外来文化与法国社会所面临的一切矛盾和危机联系在一起,制造了一种外来移民是当前众多矛盾的“罪恶根源”的假象。国民阵线在政策上不断地煽风点火和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法国社会安全稳定的严峻形势。

国民阵线所鼓吹的文化差异的绝对性对法国社会的文化多元主义造成了极大的挑战。文化多元主义强调在尊重外来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文化融合,而经济、难民、恐袭三重危机叠加,让文化多元主义政策面临失败,法国民众因此面临着严重的文化认同的危机。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前,玛丽娜·勒庞曾因拒绝佩戴头巾而取消了与贝鲁特宗教领袖的会见,此举意在树立国民阵线坚持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形象。国民阵线对伊斯兰文化全面排斥,鼓吹“伊斯兰文化对法国民族文化纯洁性构成侵犯”,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外来移民与法国民众之间的裂痕,导致法国社会的进一步撕裂,社会局势也会更为动荡不安。

第三,从地区和国际层面来看,国民阵线的得势对欧洲一体化形成冲击,使一体化进程更加举步维艰,面临裹足不前甚至倒退的危险。历史上,法国一直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推手,玛丽娜·勒庞所强调的反欧盟、反一体化的主张及其在法国民众中获得支持,进一步加剧了欧盟内部的离心力,同时也加剧了欧洲民众对欧盟的信任危机与认同危机。欧洲一体化曾作为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在经济领域,从关税同盟、统一市场到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超国家治理。但随着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一体化的弊端开始不断暴露。同时,欧洲文化多样性和欧洲认同在磨合中隔阂不断加深,成员国之间大国与小国的分歧凸显。随着欧盟经济陷入低潮,这些矛盾被不断激化。由于缺乏文化认同与内聚力,共同抵御外部困难时互相推诿,成员国逐渐产生“脱离欧盟的国家会发展的更好”的想法。随着英国脱欧所导致的疑欧主义情绪的抬头,国民阵线借机将民众对于欧盟处理危机的愤懑和不满转嫁于欧洲一体化本身,从而更进一步加速解构欧洲民众对欧盟的认同感。

作为坚定的反一体化力量,国民阵线的政策主张加深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分裂和主流政党的执政危机。同时,国民阵线将一体化视为拖累法国发展的绊脚石,认为欧盟只是满足了政治精英的理想宏图,而不顾及成员国民众的诉求,从而割裂了欧洲一体化以及欧盟与各国民众之间的联系,试图从民众的思想理念上彻底解构对于欧洲一体化的认同,并以此来作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途径。

反欧盟、反欧元、强调全球化和欧洲化威胁法国的国家认同,这些都是转型后的国民阵线的核心理念。玛丽娜·勒庞在《玛丽娜144条竞选承诺》开篇便强调,“一旦选举获胜就要发起退出欧盟的公投”,并“根据公投结果和欧盟展开谈判”。[注]Les 144 Engagements Présidentiels, Chapitre 1.事实上,早在2010年,她就在党内发表反欧盟言论,称“面对一个失败的欧洲,法国要作出彻底的改变”,并呼吁“萨科齐在下一届的欧盟委员会中团结其他国家尽快脱离欧元区,以便法国可以从已偏向的木筏上脱身,重获货币自由”。[注]“Communiqués de presse de Marine le Pen”, Alexandre Dézé, Le Front National: à la Conquête du Pouvoir? Paris, Éditions Armand Colin, 2012, p.123.之后,这一主张被多次提及,并公开出现在国民阵线2012年和2017年总统大选的宣传语中。在2014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国民阵线声称必须“叫停所有失败的教条式欧洲建设的计划”,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主权部”(Ministère des Souverainetés)来管理欧洲各国的主权恢复工作。[注]Cécile Alduy, Stéphane Wahnich, Marine Le Pen prise aux mots, Paris: Le seuil, 2015,p.33.国民阵线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退出欧元区、不再参与欧洲融资计划、限制申根区内自由流通等,并称这些都是为了使法国能在更封闭、更安全的环境下实现复兴。这些政策主张迎合了自欧债危机以来法国民众不断高涨的反一体化情绪。据民调显示,2012年虽已有超过60%的法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以及欧盟的经济和预算政策持保留态度”,但绝大多数法国人仍主张留在欧元区;到2016年,则有超过55%的法国民众明确表示应当就“脱欧”举行公投,而一旦公投预计将有41%的民众投赞成票。[注]崔洪建:“法国会是欧洲一体化的滑铁卢吗?”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12/20/c_129411512.htm.(上网时间:2018年5月20日)可以说,这些主张增强了民众对于其理念的支持与认同,迅速扩大并提高了其影响力和支持率。

第四,作为欧洲极右翼政党的领军力量,国民阵线在法国政坛强势崛起后开始积极建立全欧乃至世界性极右翼政党的联系网,从而加剧了极右翼政党地区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国民阵线在老勒庞时期就曾与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匈牙利等国的极右翼政党建立了联系。欧债危机后,随着各国经济形势的恶化,欧盟成员国内民粹主义势力纷纷抬头,法国国民阵线提出加强欧洲极右翼政党的一体化,试图建立起欧洲范围内的反建制力量。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后,法、意、比、捷、奥五国的极右翼政党组织起“欧洲民族与自由运动”(MENL)跨国政党组织,并占据了16%的欧洲议会议席。[注]Cécile Barbiére, “National Front Renews Hunt for European Funding”, http://www.euractive.com/section/eu-elections-2014/news/national-front-renews-hunt-for-european-funding/.(上网时间:2018年3月20日)2018年5月1日玛丽娜·勒庞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洲极右翼政党集会上指出,欧洲极右翼政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将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取得优势。[注]Le Rassemblement aucur du ler mai du Front National http://abonnes.lemonde.fr/politique/article/2018/05/02/le-rassemblement-au-c-ur-du-1er-mai-du-front-national_5293094_823448.html.(上网时间:2018年5月10日)受法国国民阵线转型的影响,欧盟各国的极右翼政党也纷纷打出“正常化”与“合法化”的口号,将之前的反犹主义转变为反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与玛丽娜·勒庞取消老勒庞党员身份和荣誉主席头衔的行径相一致,挪威进步党、丹麦人民党等北欧极右翼政党也纷纷将党内顽固派开除出党,以实现自身形象的转型,并试图和主流政党拉近距离,其实质与国民阵线的“去妖魔化”策略如出一辙。玛丽娜·勒庞一直有加强极右翼政党国际化的设想和行动。早在2010年,她就曾代表欧洲极右政党组团参拜了日本靖国神社,此举被认为是借助经济危机的影响来联合东西方极右翼势力的尝试,同时也表明国民阵线试图向欧洲之外扩大影响。

目前来看,转型后的国民阵线在法国政坛的崛起,标志着欧洲极右翼政党已开始从依靠极端言论和单打独斗的方式向合法化和抱团取暖的方向转型。更重要的是,以国民阵线的转型与复兴在欧洲政坛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2018年3月意大利民粹政党五星运动的上台,极右翼政党在欧洲政坛呈迅猛发展与蔓延之势,而以此为标志的欧洲政治生态的右倾化趋势也在所难免。以法、意两大欧盟创始成员国为代表的欧盟大国政治生态的集体右倾化与英国脱欧、美国反建制主义遥相呼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一体化、逆全球化的风潮。

法国国民阵线作为欧洲极右翼政党的代表,自2011年玛丽娜·勒庞上台后通过一系列新的政策和策略来谋求政党转型。从外部环境来看,国民阵线的复兴与经济危机、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密不可分,也与法国主流政党的执政能力不足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法国传统政党在解决种种危机时的收效甚微,才为国民阵线的再次崛起提供了适合的条件和土壤。

毋庸置疑,从政党自身的角度来看,法国国民阵线的转型取得了成效。首先,自2011年以来国民阵线在法国政坛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1973年国民阵线首次参加国民议会选举仅获得0.52%的选票,到2012年在法国总统选举的首轮投票中就获得了高达19.70%的支持率,成为仅次于传统左右翼两党的第三大党,而在2017年大选中的影响力继续攀升。其次,国民阵线的选民结构和社会基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女性选民的增加、选民基础的扩大和年轻化的趋势。有学者指出2011年以来国民阵线的选民有“逐渐女性化的趋势,尽管女性长期以来都对国民阵线持保留态度”[注]Alexandre Dézé, Comprendre le Front National, Clamecy, presses de la Nouvelle Imprimerie Laballery, avril 2016, p.89.。而且各个年龄段的选民人数均有所增长,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尤其集中在18~24岁之间的年轻人。但究其根本,这些成效的取得更多是囿于法国经济和社会重重危机下的自然结果。国民阵线的女性选民大多是在经济危机中处于困境的群体,年轻选民则多为大学生或职场新人,面对高失业率和求职的压力,更易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和煽动。而国民阵线在教师、艺术工作者等以文化资本为基础的职业中的得票比例并不高。[注]Sylvain Crépon, Alexandre Dézé and Nonna Mayer (dir.), Les Faux-semblants du Front National, p.308.

执掌国民阵线7年以来,玛丽娜·勒庞虽然一直在通过转型来极力“漂白”极右翼政党的极端形象,近期甚至不惜通过更改党名来为“国民联盟”彻底“改头换面”,试图与“法国崛起”联手进军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但这些政策和策略并未改变国民阵线的根本属性,即其浓厚的民粹主义、新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尽管“新国民阵线”提出了“深层次改革”和“自我革新”的口号和目标,力图重塑自身形象,但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其政党理念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同时,“新国民阵线”的转型在党内遭遇了重重阻力,难以一蹴而就。玛丽娜·勒庞作为国民阵线内的改良派,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更为年轻、更具亲和力的领导人形象,而这种改革理念也遭到党内保守派的反对。特别是在2017年总统大选败北后,国民阵线的内部矛盾凸显,党内分歧和分裂的形势进一步加剧,玛丽娜·勒庞的表现遭到党内人士的猛烈抨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党内二号人物国民阵线副主席弗洛里安·菲利波特宣布退党,并随即组建新党,导致17%的地区议员离开国民阵线,给国民阵线造成极大冲击。此外,国民阵线核心领导层成员、拥有勒庞家族未来党内继承人身份的玛丽娜·勒庞的外甥女玛丽安·勒庞(Marion Marechal-Le Pen)近期也表示将退党。据统计,70%的法国民众和50%的国民阵线支持者认为玛丽安·勒庞比玛丽娜·勒庞更适合代表国民阵线参加2022年总统选举[注]“Près de sept Français sur 10 estiment que Marion Maréchal-Le Pen est mieux placée que Marine Le Pen pour représenter le FN en 2022,”https://www.francetvinfo.fr/politique/front-national/pres-de-sept-francais-sur-10-estiment-que-marion-marechal-le-pen-est-mieux-placee-que-marine-le-pen-pour-representer-le-fn-en-2022_2658626.html.(上网时间:2018年3月15日)。2018年6月1日国民阵线正式宣布更名的消息一出,老勒庞即称此举是“对国民阵线40多年历史的背叛”。因此,国民阵线不断加剧的党内斗争及分裂态势是阻碍其推行政策转型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法国国内社会各界和主流政党对国民阵线普遍持批评和抵制的态度。法国乃至欧洲民众对于国民阵线和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一向持警惕和反对的态度。早在2002年和2017年的两次总统选举中国民阵线进入第二轮后,法国多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针对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议席的飙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也爆发了抗议活动。同时,作为法国政坛的主导力量,法国传统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党的政治影响力虽有所下降,但只要国民阵线有进一步抬头之势,往往会遭到传统政党的联手抵制。菲尼斯泰尔省议员马埃尔·德卡朗批评国民阵线是使法国社会陷入混乱的罪魁祸首,民众的投票只是猎奇心理和对执政党的惩罚,必须尽快戳穿国民阵线的伪善和谎言。①Ma⊇l de Calan, La Véritésur le Programme du Front National, p.124.在2017年法国大选第二轮选举前夕,中间派前进运动(En Marche)领导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严厉斥责国民阵线利用民众的愤怒情绪来散布流言、制造分裂,彻底违背了共和国的价值观。②Aline Robert,“A La Villette, Macron insiste sur les valeurs républicaines et l’Europe,” Le 2 mai 2017, https://www.euractiv.fr/section/elections/news/a-la-villette-macron-insiste-sur-les-valeurs-republicaines-et-leurope/.(上网时间:2018年4月1日)在大选第二轮,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号召各派政治力量支持马克龙,以此来捍卫法国的传统价值观,防止国民阵线进一步得势。2018年6月,针对国民阵线在更名同时向“法国崛起”党发出的结盟邀请,“法国崛起”党主席公开表示对玛丽娜·勒庞的这种“政客炮制”行为并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法国民众以及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对于国民阵线的崛起仍有着足够的警惕与防范。

综上,法国国民阵线的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受制于上述诸多因素影响。从近期来看,其政治影响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则取决于马克龙政府和法国主流政党能够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国内外一系列危机,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极右翼势力的壮大及影响。○

猜你喜欢

玛丽娜阵线勒庞
“国民联盟”27岁新党首接班勒庞
伦讷的计划
女子患“恐音症” 别人呼吸声音大也能让其恼怒
勒庞败选后大跳摇滚 网友喊她参加“舞林大会”
澳女子患“恐音症” 别人呼吸声音大也能让其恼怒
叙“征服阵线”最高指挥官被击毙
My wish for Children’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