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大输液管理不规范风险中的应用

2018-11-15李志敏冉从梅李启琴蒋方蓉重庆建设医院护理部重庆40005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1期
关键词:品管圈科室规范

张 怡,李志敏,冉从梅,李启琴,甘 露,蒋方蓉(重庆建设医院护理部,重庆400050)

品管圈(QCC)是在自我组织、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和改善的活动,在解决临床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1-2]。大输液是指将配制好的药液灌入大于50 mL输液瓶或袋内,加塞、加盖、密封后用蒸气热压灭菌而制备的灭菌注射剂[3]。大输液作为补充容量和各种静脉用药物的溶媒,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4]。2010年我国大输液年产总量已超过百亿瓶,人年均8瓶[5]。目前,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其潜在的原因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过期药品或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害生命,轻者侵害患者的健康[6]。大输液的调配经常都在治疗室进行,因此临床科室储备大量大输液,存在的问题有大输液未按储藏要求储存、未按规范放置、过期失效等[7-9]。为切实加强对大输液的管理,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本院应用品管圈进行大输液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组建QCC活动小组,圈名为“全心圈”,小组成员共10人,分别来自质量控制科、护理部、医教科、药剂科和临床科室,形成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模式,其中初级职称占20%,中级占60%,高级占20%。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通过对医院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采用权重系数法,确定本次的主题是“降低大输液管理不规范风险”,通过QC STORY判定表,判定为问题解决性品管圈,衡量指标:大输液管理不规范风险值=大输液管理不规范次数∕大输液管理总次数。

1.2.2 拟定活动计划 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活动步骤,制作甘特图,安排活动计划。

1.2.3 现状把握 根据大输液的运转流程制作流程图,采用5W1H的方法,制作查检表,使用“三现”原则收集资料,结合失效模式分析,制作柏拉图,将大输液使用不规范和临床大输液暂存不规范2项,列为改善重点。见图1。

图1 改善前柏拉图

1.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分别计算出临床大输液使用不规范的目标值为28.98%,改善幅度为33.74%,临床大输液暂存不规范的目标值为13.56%,改善幅度为60.76%。

1.2.5 解析 针对大输液使用不规范和暂存不规范的问题,从人、机、料、法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绘制鱼骨图(图2、3),通过圈员投票打分,分别圈选出要因,再制作查检表,于2016年10月14-31日,对临床科室进行查检,最终确认存放柜难先进先出、大输液积压过多、标识方法未统一、标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和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5个真因。

1.2.6 制定对策 针对真因,全体圈员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进行对策选定,有5分、可3分、差1分,根据80∕20定律,共圈选出4个对策群组。见表1。

1.2.7 对策实施 (1)由护理部牵头,制定了《重庆建设医院临床大输液管理办法》,对大输液的交接、存放、使用环节和质量标准进行统一规定,制定大输液标签粘贴标准,对各临床科室进行千分制考核,将《办法》内容体现在新护士培训手册内,并对培训内容标准化,为确保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当只有1名护士时,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查对,规范护理行为。(2)优化大输液发放模式,将大输液由以前拆箱、分零、分科、装箱发放,优化为整件发放,零散补充的模式,并且由原来的每周发放3次,改为每天发放,减少了科室的库存,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按失效日期先后顺序取用,避免积压过期[10]。(3)医院拟定了《加强医院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对医师进行理论培训和考核,通过督查、处方点评、公示通报等方式,规范执行医嘱,按需开药,加强科室的一级质控,将多余的大输液退回药剂科,不断进行持续改进。(4)设计制作一个能实现先进先出的大输液存放柜,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存放柜采用通道式设计,药品只能从一个方向进,另一个方向出,通过对护士取液的弯腰、下蹲、行走的频次进行统计,把用量最大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放在95~160 cm的最佳高度,采用不弯腰的高度,减少护士弯腰、下蹲、步行的时间,并对柜子设计了滑轮,可根据需要进行移动。

图2 大输液临床使用不规范的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图3 大输液临床暂存不规范的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1.2.8 效果确认 临床大输液使用不规范的目标达成率为102.35%,进步幅度为49.75%,临床大输液暂存不规范的目标达成率为110.37%,进步幅度为67.24%。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本次活动,临床大输液使用和占存不规范率由改善前的81.32%下降为改善后的70.79%。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和和谐度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见图4。

图4 全心圈活动前后雷达图

表1 对策拟定

3 讨 论

3.1 多学科合作模式,促进团队协作 随着多学科合作的广泛开展,以外科医生为主导的多模式医疗[11],以麻醉医生为主导的多模式管理[12]和医护一体模式[13],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本次品管圈活动涉及了医疗、护理、质控等科室,各个圈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大输液交接、使用等环节进行把关,降低了大输液管理的不规范率。

3.2 有效降低了大输液不规范管理率 1969年美国的俄亥俄州州立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目前,已达到800余家医院对大输液进行集中调配[14]。通过对大输液的规范管理,对于患者而言,保障了患者安全;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提高了医务人员服务效率和质量;对于医院而言,改进了配药流程,提高了医院质量,树立了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3.3 提升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完善临床科室大输液的环节质量管理,通过细化管理标准,强化了临床护理人员对大输液管理的安全意识,各个环节职责分明,责任到位,管理制度得到落实,降低了静脉滴注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4 本圈的不足之处 在进行对策拟定时,护理人员应多站在全院的角度去拟定对策,换位思考,并多考虑操作者的实际能力,对策要切实可行,在进行效果确认时,未定期抽样查检,数据分布不够科学。

总之,QCC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临床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本期活动通过加强培训、拟定制度、改善流程等方法,达到了降低大输液管理不规范的目的。

猜你喜欢

品管圈科室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