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雁字回时

2018-11-14赵艳敏

岁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雁鸣同窗锄头

赵艳敏

夜,静静的。远处不时响起火车汽笛声和汽车奔驰的呼呼声,衬托着夜的寂静。闲味夜读中,我的思绪被晨曦中“嘎咕,嘎咕——”的雁鸣引回。

竟又是南雁北归时节了。多少年没听过脆脆的雁鸣了?走出房屋,顺着一缕缕阳光下的嫩绿,我仰脸向天上寻觅,果见那淡淡的云层里,冒出一只、两只、三只……呈人字形的雁阵,翩翩地向北方飞翔。

我忽地想起小时候与同学们看着过往的雁群,欢呼着,跳跃着:“大雁,大雁,变成人字……”

翻读着过往无言的记忆,常常被一些细小零碎的事而感动着,常常这时,我会把自己想像成一瓣花或一片叶,从鲜亮而起,到枯零而止,过程是平平淡淡的生命。《同一首歌》的旋律响过耳畔:“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间的角落……”一切缘于一个北疆的小城,小城中的一所普普通通的中学。

阳光下,一群无忧无虑的少年,他们奔出教室,顽皮的嬉笑声回荡在课间的操场,这便是我和我的同学。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少男少女,曾经一起同窗同读,一起调皮被罚,一起争吵打闹的同学。淡淡的风,淡淡的云,淡淡的心情。一个个故事,一张张面孔,让心终不能平静。许多的往事,在眼前闪烁,明知终有一天,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我还是竭力在少年的往事里,发掘着快乐。

忘不了的三月,醉一场青春的流年。那年,春天的阳光不是很强烈,温暖着经过寒冬侵袭的万物。在初中最后的一年,全学年组的六个班又进行了重新组合,我有幸分到了一班。据说能进入这个班都是较优秀的学生。陌生的,熟悉的,那時男女生大多不怎么说话,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很有趣。夕阳斜辉射进教室,暖暖的橘红色映在黑板的一侧,在黑板上留下一个大大的三角形,这让我们格外的兴奋,因为最后的铃声可以结束这一天无聊的课程。小组的扫除卫生也会跟着夕阳一起热闹起来,女生用抹布认真地擦着桌椅,男生则用笤帚胡乱地扫着地上的纸屑和尘土,还忘不了相互的打闹……现在想起这些画面,觉得那么遥远而美好,仿佛在读安徒生童话里的梦幻故事。

每年的夏、秋我们都要下乡劳动一周,吃住全在乡下。黑得几乎冒油的田地已长出绿绿的小苗,尽头的灌木丛“沙沙”作响,柞树,桦树,杨树混杂在一起,似乎在欢迎着我们。耳边不时传来“嘀啾,嘀哦”的鸟鸣,那不知名的花儿笑着,一切都沐浴在夏风里。晨光中,农民大叔开始在地头教我们铲地,他用粗实的大手握着锄头,小心地示范,铲草、松土、留苗,动作灵巧有力。而我们一上手就没准了,劲小铲不掉草,劲大不留神便把小苗儿除去了。一条垄没到头,便腰酸胳膊疼,锄头也觉得越来越沉,望着长长的垄儿,渐渐没了笑声……

晚饭后的我们又忘了一天的疲劳,在乡村的简易篮球场上玩了起来。我们奔跑着传球、接球、投篮……这一切似乎是为了博得围观的女生们惊呼。伙伴们的皮肤透着健康的颜色,头发上泛着耀眼的汗珠,从夕阳那里折射在女孩子眼里,满满都是幸福。

洁净的岁月里,没有雾霾,没有污染,蓝天白云下,我们想笑就笑,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从不会有所顾忌。

我知道,时间不曾忘记带我们走,悄悄地,我们已是四十年后的重逢。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青年是一首诗,中年是一幅画,而已近老年的我们又是什么?风一寸一寸地吹绿了让我们相逢的大连,想起我们同窗时闹过、笑过的点点滴滴,原来那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一切恍若昨日,顷刻间涌到眼前而又顷刻间飘远。

夜里,我在歌厅的喧嚣中醉透了心房,沉醉在如梦的往事。一杯杯浓浓的酒与同学们畅怀共饮,在轻歌曼舞中追忆曾经的糗事,把四十多年来彼此之间的思念和牵挂释放在霓虹溢彩中。重拾那段深浅不一的记忆,满脑子都是同学们的身影。一年又一年,岁月已把一个个活力四射的男孩磨炼得沉稳练达,也把有些古板、离群的同学调教得浪漫无边,更把羞涩腼腆的女孩改变得活泼可爱,连上学时邋邋遢遢的同学也已出落得风度翩翩……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让我们怀念,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成长付出的艰辛。

短暂的相聚,更添离别的伤感,相别时我们紧紧相拥,互祝“安好,保重”……

猜你喜欢

雁鸣同窗锄头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鹧鸪天·赴乡同窗忆春秋
小猪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Xingnaojing Injection in Real World
绕转小舌头
Enlightenment from WHO Pharmacovigilance i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倾听雁鸣湖畔的人大足音
刘秀苦寻同窗
两代人的锄头
两代人的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