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待”也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2018-11-14于文芳

中华家教 2018年6期
关键词:菌棒等待菌丝

于文芳

通过种植蘑菇这件小事让我感悟到:有时候,“静待花开”或许是教育最美好的姿态。

令人失望的蘑菇

一觉醒来,我又习惯性地走到阳台,第一件事便是掀开裹在菌棒上的棉布,看看蘑菇有没有长出来。可是,一连六天了,菌棒的生长似乎毫无进展,看起来和初来乍到时没有什么分别。看着朋友圈里,与我同时购买菌棒的几个同事晒出的照片,我心里顿时有些按捺不住:首次种植便出师不利,一股失落感涌上心头,不由地想:既然出蘑没希望了,那就随它去吧。接下来的时间,我忙着置办年货、探亲访友,已然忘记了阳台上的这五个菌棒。

等待最终会有收获

又是一个清晨,儿子大喊“小蘑菇出来了”,我赶忙跳下床冲到阳台,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有三个菌棒上面的一簇簇菌丝粗壮有力,从菌棒顶部小小的留口处拼命向上挤,已有半截手指那么高,指甲盖大小的蘑菇,黑油油闪着光亮,厚墩墩长势正盛。仔细看,菌棒侧身也生出了不少菌丝,像一个个小山包似的,正鼓足劲儿要冲破那袋子。看着蓬勃向上的小蘑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更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小确幸”。而此时,正是菌棒入盆的第十天,从萌生丢弃的想法到它焕发生机才不过一天两夜而已。还好没有来得及扔掉它们,正是这份无意中的等待才让我有机会看到了喷薄而出的美好;正是这份绝望中的惊喜让我深深懂得生长自有其过程,或快或慢,我们要做的就是别放弃,再等一等,再多些耐心,生命的惊喜就会发生。

想起正读一年级的儿子初学拼音的那段日子。一个a的四个声调,儿子读一晚仍旧还是读错,虽然身边不少人都说“孩子学拼音就是很困难,不会读都是正常现象”,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读得流畅,我终究不能接受儿子学起来的“笨”、“慢”,所以几近崩溃,甚至一度怀疑过儿子的智商问题。连续几晚的认真练习无果后,我也在每天的情绪狂躁中筋疲力尽,“算了,随他去吧”。没承想,就在我接下来的“不闻不问”中,奇迹发生了!

两天后,似乎是突然间,儿子全部会读了,四个声调不仅读得准确而且相当熟练。那一刻,端着书本的儿子看向我大喊“我会读了,我会读了”的时候,他眼睛里进发出的那道光亮,透着极大欢喜却又似隐隐藏着一抹小心,他在情不自禁的兴奋欢畅中,居然还在想着我的感受,小小心灵的不确定让他如此渴望我的回应。我暗自欣喜的心,瞬间感到丝丝痛楚。这些日子,我都做了什么?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只顾自己心情,却忽略了他的心灵感受;我只求好的结果,却忽视了他的现有能力;我用大人的標准来界定难易、要求他,却早已忘记他只是个孩子。深深的反思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需要一个接受理解内化的过程,成长亦是如此,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这个小蘑菇,日日看似毫无变化,实则天天都在积蓄力量为破袋而出做准备,这个或快或慢的过程正是对教育者耐心的一种考验。不该让急切想要到达终点的焦灼蒙蔽我们的双眼,不该让暂时看不到变化的失望轻易使我们放弃,“再等一等、再多点耐心”,放慢我们匆匆的脚步,相信成长的惊喜总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成长之路漫漫,这是一场终点目不可及的马拉松,比的是孩子的实力,拼的也是家长的耐力,或许“等待”才是作为家长或教育者的我们在孩子成长之路上最该有的模样。“等待”,也是教育的一种美好姿态!

猜你喜欢

菌棒等待菌丝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浅析陇西香菇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提高双孢菇成菇率三技巧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协同致病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